第62章 迁都(1 / 1)

【冯太后去世后,拓跋宏依照汉人的礼仪制度,为冯太后守孝三年】【拓跋宏为冯太后三年守丧制度,遭到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汉族的大臣们虽然支持拓跋宏,但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因为他们不想成为拓跋贵族与汉文化制度之间博弈的牺牲品】【之前的汉族人崔浩,就因为直言不讳地把拓跋鲜卑(拓跋鲜卑只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不代表整个鲜卑族。比较出名的鲜卑族还有:吐谷浑、柔然、慕容鲜卑、宇文鲜卑等)早期不光彩的历史写进史书中,激起鲜卑贵族的愤怒,太武帝拓跋焘迫于压力,不得不诛灭崔浩三族,还把与崔浩家族有姻亲的家族全部诛灭】【就因为三年守孝这事,拓跋宏有很大的压力,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了三个反对大臣,让他们把反对的意见提出来,说给反对的拓跋贵族听,然后让大臣们展开一场辩论】【实际上拓跋宏找的这三个人都是赞成他给冯太后守孝的,拓跋宏让他们三个把拓跋贵族反对的理由说出来,让拓跋贵族们无话可说,最后孝文帝又把这些反对的理由一一驳倒】【毕竟孝文帝不是直接与鲜卑贵族针锋相对,虽然反对的理由被驳倒,但鲜卑贵族们并没有觉得很丢脸,这是拓跋宏聪明的做法】【凡是拓跋宏想要做到的事情,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他想的种种办法既不极端又符合常理】【守孝期满后,拓跋宏又自导自演一出迁都的苦肉戏。他做出了一个“无论是鲜卑贵族还是汉族大臣们”都感到匪夷所思的决定——攻打南齐,一统天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拓跋宏一改往常的行事方式,不与大臣在朝堂上争辩,直接下令出发】【公元493年9月,拓跋宏身穿戎装,骑马挥鞭,亲率30万大军,他特意命令大部分的文武朝臣随军南征】【这个时候,正值北方多雨季节,一路上秋雨绵绵,道路泥泞,行军艰难。到达洛阳时,大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但这个时候,拓跋宏依然要南下伐齐,大臣们都苦苦劝谏。拓跋宏这个时候就说,南征无功,如果就这么回去,就会让天下人耻笑,不如顺势把都城迁到洛阳,待时机成熟再南下伐齐】【许多大臣虽然不赞成迁都,但当他们听说可以终止伐齐,就只能拥护迁都了】【公元494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掀开北魏新的一页】……唐太宗李世民:确实是北魏历史新的一页,北魏迁都后才过42年,北魏就灭亡了。北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神,您不是说上榜的是元宏吗?为什么一直在讲拓跋宏?朕不明白。明成祖朱棣:孝文帝的功绩自不必说,只是不爱温柔贤淑的女人,却喜欢与“和尚”通奸的女人。明太祖朱元璋:逆子!不准提这两个字!清高宗弘历:孝文帝在外征战,冯润耐不住寂寞,就与高菩萨通奸。不过,高菩萨好像不是和尚吧。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冯清温柔贤淑,恭敬贤良,元宏却不喜欢;也不知道冯润有什么好,让元宏偏偏对她情有独钟。宇文云英(元钦皇后):元钦(西魏废帝)死了,臣妾也不想活了,臣妾愿为他殉情。明武宗朱厚照宠妃苏氏:跑题了,跑题了,天神洪方没空给你们讲后妃的事情。……【拓跋宏迁都洛阳后,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改革措施如下】【禁止鲜卑贵族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话,一律改说汉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汉服;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拓跋宏由此改名元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必须葬在洛阳,不准运回平城安葬】【“俸禄制”、“均田制”与“三长制”的施行,将拓跋鲜卑从旧的奴隶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封建社会】【从表面上看,孝文帝元宏的改革使拓跋族改变了自己的民族传统习惯,但从本质上看,作为拓跋鲜卑的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意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北方众多少数民族也在他的带领下一起投入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中】……拓跋宏指着天空中的画面问:“你们看到了吗?天神洪方给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我们迁都有错吗?”

群臣一起下跪,高呼“陛下圣明”。于是,拓跋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迁都行动。商朝时空。盘庚想迁都殷,遭到人们的反对。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不一定是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迁来迁去,国王的威严一定会受到影响。那个时候的国家主要是部落,国王一般只能影响一个或者几个部落。其他部落离国王很远,其实也不是很远,只不过那时的交通工具太不发达,所以显得远。交通不发达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也减少了许多安全隐患。那时候的人口少,土地广袤,国家也没颁布法律说“山川矿藏都属于国家,私人不得使用开采”之类。国王不直接管辖那些部落,各部落之间只要相对稳定,一般不会有人造反。哪像后世的封建王朝,皇帝稍微制定了一项不合理的政策,就会有人起义。每个朝代的起义不说有上百次吧,几十次总是有的。就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期,都有人起义。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国家,只要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就会有人站起来反抗。商朝也不例外。盘庚即位时,都城在奄,盘庚前次已经把都城迁到豪,这次又要迁到殷。在盘庚之前,商朝的国君已经迁都五次,百姓们都抱怨连连,不想再迁。盘庚就讲述先王迁都的事实,还极力劝说人们,他这么做不是为了惩罚民众,而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那个时候,都城在黄河边上,屡屡被洪水淹没,盗贼四起,国都很不安定。为了免受天灾人祸的困扰,盘庚毅然决定迁都。也许在那个时候,一个地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商朝的统治者们不断地变换国都的位置,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商朝因此成为历史上迁都最多的王朝。或许这就是商朝统治超过五百年的原因吧。与元宏的“智慧迁都”相比,盘庚迁都采用的举措是“刚柔并济”的方式。他先晓以利害说明大部分的人,对于少数不服从的人,他就采取杀戮的方式。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成功了。然而,赵匡胤想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最终却没有成功。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刚迁都几个月,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朝野议论纷纷。朱棣不相信那些东西,坚持把都城定在北平。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他准备还都南京。只可惜他只在位一年,一切还没准备好,他就去世了。不过,他下遗照让朱瞻基迁都南京。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一直拖延此事,直到去世也没成功。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下令将明朝的都城定在北平,从此以后,明朝的皇帝们就没有迁都的想法。朱温杀死宰相崔胤,把刀架在唐昭宗李晔的脖子上,呵斥道:“立即迁都洛阳!”

李晔自知没有能力改变,只得说:“朕知道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为动画创作献身 超强兵王在都市 娱乐:内娱吓尿了!你这是综艺?婪依 蛇送子,阴魂契冷宫小白 赶海:整个大海成了我的后花园明朝无酒 茅山鬼王(玄门妖王) 下茅山 我做天师十五年听澜本尊 偷心兵皇 花都巅峰狂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