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宫保,你还真有闲情逸致考虑杨中堂是不是称赞,朝中言官清流们都已经群情激愤,叫嚣该如何罢黜你的内阁首辅之位了。”
商辂苦笑着回应一句,值房内有同僚在场,他这次没有称呼“向北”,而是用上了官场尊称。 “呵,户部外派申请的数量已经证明,言官清流不过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乌合之众罢了。现如今他们主动挑起事端,干脆宫保可以趁此机会把他们给一网打尽!”
徐有贞非常不屑的回应了一句,其实这次弹劾事件中,除了沈忆宸外,他的弹劾奏章是排在第二位。 毕竟细究起来,徐有贞早年间官场黑点还真不少,再加之外派治水期间,他的秉性注定了会使出非常多的逾矩手段。 以往朝中有沈忆宸罩着,加上治水带来的民间口碑,很多人心中不满也只能忍着。现在就连沈忆宸都自身难保,那么徐有贞必然会被人给挖旧账,正常情况下已经不是能不能保住乌纱帽的问题,而是会不会问罪下狱! 只不过对于这些弹劾,徐有贞毫不在意,想要挖黑历史玩阴的,官场谁又比谁更干净? 他这次来到文渊阁前,已经召集了一批“沈党”的中坚力量,只需等着沈忆宸一声令下,包括礼部尚书何文渊、阁臣杨鸿泽、刑部尚书俞士悦等等重臣,均会在第一时间收到雪花般的弹劾奏章。 明朝党争的雏形便是如此,当官场战火燃烧起来之后,那么是非对错就已经不重要了,纯粹屁股决定脑袋看自己处于何方阵营。 听着徐有贞的强势回应,沈忆宸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笑容,轻轻摇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杨中堂有些弹劾内容,站在他的角度上不无道理,本阁部确实打算让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
徐有贞跟李贤的到来,坐实了沈忆宸主宰朝政的地位,同时也把内阁操控六部的指证给坐实了。 封建王朝六部制的全称为“三省六部制”,本来六部就应该成为一个彻底的执行部门,决策权在于皇帝跟三省主官,从而保证权力集中决策的同时,还能不影响施政效率。 可是到了明清两朝,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废除了三省跟宰相,直接由六部主官兼具决策跟执行权力。但问题出在六部主官名义上是平等的,各方没有任何上下级的率属关系,真出现分歧要么就廷议要么就等着皇帝断夺。 直到明朝中后期内阁崛起,首辅才有了点宰执的味道,从而有了张居正变法大幅度提高施政效率,帮助大明续了几十年的国运。 只可惜首辅终究没有宰执的法理权,一旦某任首辅能力不行,再遇上皇帝昏庸过头不理朝政,整个行政效率就得处于极其低下的状态。 这点明朝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收税上面,中后期几乎是普遍逃税漏税,没办法只有大量外派太监,任由他们贪腐才能从地方压榨上来一点民脂民膏。 沈忆宸未来的朝堂改革方向,那便是让天子垂拱而治,内阁拥有法理上的决策权,内阁首辅担当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最终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看能不能在自己致仕退休之前,用律法形式来约束君权的膨胀,提前上演“君主立宪制”。 哪怕就是自己手中无法完成这样超前的政治体制,至少得把内阁跟六部的平等关系改为率属关系,避免朝堂上许多毫无意义的内部损耗跟互相推诿。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权力集中不一定是好事,毕竟有可能出现庸官佞臣,可中央政府权力分散那一定是坏事,这点跟现代社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百官互相攻讦带来的效率低下,后果只会让百姓生存的更加艰难,让地方豪强剥削的更加肆无忌惮。 面对沈以诚毫不遮掩的说出凌驾六部这番话,值房内三人可谓是神情各异,吏部尚书李贤脸色有些复杂。虽然他辅助沈忆宸并且自认为沈学门生,但身为吏部天官大冢宰,理论上是可以跟沈忆宸平起平坐的。 没有谁喜欢屈居人下,特别是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一时间心理处于纠结跟挣扎状态之中。 商辂就是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他其实早就已经隐约意识到了沈忆宸的政治理念,无非就是等着捅破那一层窗户纸。现如今既然已经走到了官场地震的阶段,那么就干脆来个不破不立,大明想要中兴就不能把资源跟力量,浪费在官场的内部争斗之中。 唯独徐有贞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欣喜的神情,沈忆宸终于放弃了他隐忍平衡的那一套,展露出来了权势的獠牙! 大明首辅本就应该拥有宰执天下的权力,并且沈忆宸本人也有着主宰朝堂的能力,为何要一味忍让朝中那群碌碌无为,只知道空谈义理的庸官? 时势造英雄,沈忆宸就是局势挑选的那个复兴大明的治世能臣,自己定能与他一同开创太平盛世,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生在世不为利,那就大概率为名。徐有贞的前半生官场生涯,遭遇过太多的坎坷跟冷眼嘲笑,他比任何人都想要改变这一切,用万世身后名来回应曾经的羞辱。 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要接班沈忆宸主宰朝政,更加彻底的改革变法,建立起一个更加完美的新世界。 在场众人脸上神情的细微变化,沈忆宸可谓是尽收眼底,人有私心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看能否控制住心中的欲望跟想法。 很明显,徐有贞有些迫不及待的反问道:“内阁驾驭六部,乃至于首辅最终宰执天下,这都是大势所趋,沈宫保打算何时进行阁部改制?”
“杨中堂才刚刚弹劾本阁部专权擅政,这时候进行阁部改制,岂不是火上浇油。”
“大司空,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你就是太着急了。”
沈忆宸淡淡提醒了一句徐有贞,其实他这句话有着双重含义。 一方面是告诫他性格操之过急,并且很多时候想法过继激进,会造成反作用。另外一方面,就是提醒工部侍郎赵荣弹劾之事。 徐有贞确实在专业能力上无话可说,碾压了赵荣这类老旧理学官僚。但你直接斥责别人“不学无术”,这就跟当年于谦造成误会,让景泰帝误以为他说徐有贞“心术不正”,从而结下私仇的道理一样。 徐有贞的性格太容易得罪人,沈忆宸自己有容人之量,不意味着朝堂百官人人都能欣赏他的才华,不改的话总有一天会吃亏的。 亦或者说,他早就已经在南迁之事上面,吃过一回亏了。 换作其他人这样说,以徐有贞的心高气傲定然会不屑一顾,说不定还会轻蔑反驳。但沈忆宸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哪怕心中不完全认同,依旧还是老老实实的拱手道:“下官谨遵沈宫保赠言。”
表面上是“听命”,事实上徐有贞立马改用了“下官”称呼,意味着他认为从这一刻开始,六部尚书正式屈居于内阁首辅之下! 对于徐有贞这倔强的性格,沈忆宸一时无言,商辂见状顺势扯开话题道:“沈宫保,现在不是认同杨中堂弹劾的时候,是该如何平息这场风波。”
“文官集团可不会因为你的大度,就此鸣金收兵。”
沈忆宸一直用轻松的态度对待杨鸿泽弹劾,但问题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文官集团可是做好了罢黜的准备,单单靠着息事宁人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沈忆宸必须拿出一个解决办法,不然继续闹下去,恐怕下一步就是走到阁部大九卿廷议,再就是呈交给皇帝断夺。 到了那一刻,天子年幼无法主政,势必会把后宫中太皇太后这尊大神给请出来。这些年历经三帝的恩恩怨怨,商辂身为亲历者是无比清楚的,他跟曹吉祥一样不相信孙太皇太后,会放下对于沈忆宸的仇恨跟忌惮。 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就定然会出现对沈忆宸不利的局面! “没错,礼部尚书何文渊有着统领朝堂的野心,他不会善罢甘休,杨中堂不过他利用的一颗棋子。”
吏部尚书李贤附和了一句,虽然心中情绪复杂万分,但终究理智还是战胜了权力的欲望。 杨鸿泽可能是秉持着公心大义弹劾,但何文渊等人绝对是想要挑起党争,沈忆宸不拿出全力以赴的心态去迎战,局势会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面对众人的再次告诫催促,沈忆宸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笑着点了点头道:“此事我心中有数,诸位不用过多操心,先行回去吧。”
说罢,沈忆宸把目光望向徐有贞,特地嘱咐了一句:“大司空,沈党是一群志同道合之辈,用毕生所学去针砭时弊肩负家国重任,而不是党同伐异用来在朝堂上互相攻讦。”
“我不希望看到上疏弹劾引发的党争场景,更不想看到沈党沦为官场的青云梯,那样与心中鄙夷只知道空谈义理的文官清流有何区别?”
这番话沈忆宸其实早就想要跟徐有贞说,沈党不应该沦为任何人的政治工具,包括自己在内。如果历史真的演变成为明朝的党争走向,那沈忆宸宁愿亲手终结这个遵循自己理念的组织! 沈忆宸的语气很平淡,徐有贞却听出了不容置疑的坚决,他只能拱手称是道:“下官遵命。”
伴随着众人忧心忡忡的离去,沈忆宸从容不迫的摊开一张宣纸,然后提起笔架上的狼毫,笔走龙蛇的写下《公仆疏》三个大字。 遥想多年之前,沈忆宸是以诗作在文坛成名,只不过走上了科举这条应试教育的道路,基本上没有再怎么写过文章。最后一篇能免得跟文章沾得上边的,还是关于削藩的《宗藩弊论。 不过《宗藩弊论》细究起来,是一封呈递给皇帝的奏章,这一次沈忆宸打算好好写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来回应杨鸿泽弹劾的“七宗罪”。 虽然刚才与商辂、徐有贞等人的谈话,沈忆宸认可了一些杨鸿泽弹劾奏章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方说的就全是对的。 相反沈忆宸承认自己是做过“七宗罪”中描述的事情,却认为自己一件事情都没有做错! 什么结党营私、专权擅政这些东西,属于老生常谈的内容,沈忆宸依旧没有再继续解释的必要。另外内阁凌驾于六部,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行政效率,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股“复古”操作,同样无需多谈。 沈忆宸真正想要让文人士子跟天下百姓明白的,是杨鸿泽奏章中关于“违背礼法”跟“与民争利”这两条罪行! 自从沈忆宸入仕以来,可以说时时刻刻挑战着祖宗之法,亦或者说他想要颠覆封建礼制,想要降低世人对于皇权的敬畏,想要培养出文武真正的平等,那么最基本的前提之一就是废除跪拜礼。 最初以沈忆宸的官衔跟能力,他只能保证给予武人将士足够的尊严,用介胄之士不拜这个理由为突破口,逐渐推行到全军任何时候见到自己都不需要跪拜。 再到沈忆宸担任内阁首辅之后,这项规定就从军中蔓延到了朝堂,同僚之间会见无论是否在公堂之上,都不需要遵从《大明会典》中关于跪拜礼仪的约束。 最终一步步演变到,除非是进行国之大典,沈忆宸利用自己的帝王师身份,哪怕面对皇帝都仅是拱手行礼不拜。这种行为某种意义上,已经够得上权臣专属的“入朝不趋”特权,乃至于超越了。 这就是为什么,杨鸿泽要特别强调这点,因为按照这个趋势演变下去,很快“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待遇,也很快就会被沈忆宸给用上。 只不过杨鸿泽担心的问题,跟沈忆宸想要做的事情,双方完全不再同一个水平线上。 杨鸿泽仅是担心权臣诞生,担心沈忆宸凌驾于皇帝之上,而沈忆宸想要做的事情,却是在追求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用这种徐徐图之的方式,一步步的改变皇帝跟朝臣的观念,从而做到最终废除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