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驭宋 > 第二九八章 君臣推心(二)

第二九八章 君臣推心(二)(1 / 1)

“可是那二人虽有大才,但是这毛病也是多的是,倘若将这二人和汉唐的良相名将相比,恐怕只能是贻笑天下。但可惜的是,朕却找不到比他们更好的。”

“慕羽,朕真的不明白,为何我偌大的大宋,为何不能出现犹如汉唐一般的大才?慕羽,你能告诉朕,这到底是为什么?”

看着一脸懊恼的道君皇帝,齐慕羽也是摇摇头:“陛下,难道真不知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究底都源于我大宋的‘抑武扬文’?”

“陛下说我大宋没有汉唐那般的大才,慕羽不敢苟同。那仁宗一朝的狄青狄大人,其才和那大汉的韩信,大唐的李靖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可如此一位号称我‘大宋军神’的人,却由于文人的猜忌,诽谤,最终活得战战兢兢,最后抑郁而终。”

“陛下,这武人须有一股睥睨天下的傲气,才能称得上是良将,可是我大宋的武人向来都是活得窝窝囊囊,此等状况之下,这大才难出也是自然。”

“陛下,说完了这武人,再说这文人。陛下,也许我大宋的文人饱学之士,胜过历朝历代,可是纵观历朝历代,又有哪一朝哪一代的文人,有我大宋文人这般飞扬跋扈,目空一切?”

“陛下,须知,这天下的学问无穷,可倘若没有一颗谦虚之心,纵然有些才华,也只能是故步自封,如何能做到那种大彻大悟的境界?”

“可是倘若在求学之道上,不能真正做到大彻大悟的话,就难免志得意满,裹足不前,这究其一生,也不能成为那旷世之才。”

“陛下,臣以为我大宋诸如寇平仲,王介甫,吕圣功、欧阳永叔、司马君实皆是有大才之人,只可惜的是,他们同样也沾染了我大宋文人的那般毛病,太过目空一切,不能保持一颗谦虚之心。”

“而这也注定了他们只能是国之大才,而注定成不了绝世之才。”

“陛下,这有几分本事的尚且如此,还有那些本事稍差的呢?”

“陛下,这武人的地位太低,让他们纵然有一颗雄心,也无处施展,也不敢施展。这文人的地位太高,使得文人心高气傲,从此不思进取。”

“这长将而往,我大宋的人才日渐凋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看着滔滔不绝的齐慕羽,道君皇帝一声不吭,只是默默地饮酒。见此,齐慕羽也是甚觉无趣。齐慕羽转换话题:“陛下,臣想问一件事,我大宋守卫汴京的禁军到底有多少?”

道君皇帝不答反问:“那你认为有多少?”

齐慕羽笑笑:“虽然外面皆传,我大宋守卫汴京的禁军大约有三十万。但微臣以为,我大宋汴京人口总共才一百多万,这三十万的禁军,如何能养得起?”

“故而,臣以为我大宋守卫汴京的禁军撑死十五万就顶天了。”

在历史上,虽然金人偷袭汴京,明显让宋人措不及防,最终酿成了那场惨剧的发生。但是仔细想想,就算金人的偷袭出其不意,但倘若守卫汴京的禁军有三十万的话,哪怕实力再差,不说能击败金人,至少撑到援军的到来应该没有任何的问题。可是事实是,在各地的援军到来之前,汴京就沦落了。所以,齐慕羽断定,当时守卫汴京的禁军绝对不可能有三十万,撑死十五万就顶天了。看着自信满满的齐慕羽,道君皇帝长叹一声:“慕羽,你的才华,就连朕也是钦佩不已,只是在这件事上,朕想说的是,你猜错了。”

“我猜错了?”

齐慕羽点点头:“既然没有十五万,这十二三万应该是有的吧!”

道君皇帝还是默不作声。齐慕羽的脸色有些难看:“这十二三万万没有,这十万总是有的吧?”

道君皇帝点点头:“倘若将那老弱病残者皆算上,朕以为十万差不多有了。”

齐慕羽大惊。守卫偌大的汴京,这禁军的数量,要将那老弱病残者皆算上,才勉强够十万?齐慕羽面色铁青:“敢问陛下,这守卫汴京的禁军的军饷银是如何发的?”

道君皇帝苦笑不已:“慕羽,这外面皆传我汴京的禁军有三十万,这军饷自然也是按三十万人的标准发的哟。”

听到这的齐慕羽更是怒不可遏。这汴京作为大宋的都城,它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大宋的安危。可是这大宋这最重要的地方,守卫它的人居然连十万都不到,而且还有不少的老弱病残。用三十万人的军饷去养育这区区的十万人。这其中,根本不需要花费的银两又有多少?“陛下,这汴京的禁军应该归高俅高太尉掌管才是,只是这高俅莫不成不知道这事?”

道君皇帝摇摇头:“慕羽,关于这禁军的事情,不要说朕,就算朝堂上的群臣,十有八九也都知道这事。这高俅如何不知?”

齐慕羽大怒:“陛下,汴京的禁军担负着守卫京畿重地的要责,岂能如此儿戏?”

“陛下,高俅如此懈怠,实在大罪,臣恳请陛下严惩。”

“严惩?慕羽呀,朕知道在这件事上,高俅的确是有些混账,但念在其对朕一片忠心,朕也实在不忍说他什么。”

“再者,我大宋不但歌舞升平,更是国富民强,这对禁军也无需要求那么多吧,这按照三十万的标准发军饷,这数目虽然是大了些,但是我大宋还负担得起。”

“所以,此事,朕以为就随它去吧!”

看着如此坦然的道君皇帝,齐慕羽是欲哭无泪。都说这道君皇帝昏庸,可听他方才的言语,他什么事情不明白?可是明明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不愿做,总以为这事没多大的危害,就听之任之。可是他赵佶不知道,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小事不注意,迟早会造成大乱子。自己当面辱骂这赵佶,甚至还对他起了杀心,可是他却始终没有对自己起一丝的恨意。这样的人,倘若论品德,绝对是无可挑剔。可是倘若身为一国之君,这样的‘老好人’作风将是致命的。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可是对于为君者来说,这德倒不是太重要的,为君者,最重要的就是威。这君无威,国难存。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