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中国历史上多少年来的京城,记载和见证着多少兴亡衰替、悲欢离合的故事。北平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诉说着浓浓的历史余韵。然而这座北方的历史名城到底不比自己在南方的家乡,冬天竟然来得这样早!夜色深沉,回学校的路上一片漆黑,只有偶尔从路边人家里透出的一点点微弱的灯光让姚玉珠勉强可以看得见眼前的路。今天的姚玉珠穿着厚厚的棉袄,虽然比夏日的装扮更显臃肿,但精致的细节却使得这个十六岁的姑娘自有一股人所不及的柔美。长长的麻花辫从肩上一直垂到了快到腰际的位置,依旧扎着可爱的粉色绸缎蝴蝶结。大红色的棉袄,绣着淡青色的不知名的小花,从领口一直到腋下的一长排搭扣全是金线织就,搭扣两边缝了两条长长的白色狐狸毛,更令人觉得脸上肌肤胜雪,明媚如三月阳春。更遑论此刻少女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人面桃花,美不胜收。“明光,我饿了,我要吃东西。”
她对着身旁的男子撒娇。一袭藏青色短袄罩在深色长袍外,男子眉目分明,精神抖擞。这一路来,他牵着姚玉珠的手,心里的感觉着实美好!这样一个明艳活泼、年幼无忌的小姑娘,带给他的惊喜和震撼超出了他以往所有的人生经历!玉珠的手又软又嫩,傅明光一刻也不舍得放下。这时听到心爱的姑娘直喊饿,顿时反映过来两人走了这么久,确实没吃什么东西。他又懊恼又担心,把玉珠的手捉住放进自己口袋,两个人的距离顿时拉得很近。傅明光低声说到:“前面有家小吃店,一会去吃点热的。你冷不冷?”
姚玉珠一张脸被北平的风刮得有些通红,此时此刻,英俊温柔的男子近在咫尺,又刻意压低了声音无比关切地嘘寒问暖,她的脸瞬间就红到了脖子根。伸出手来轻轻推拒着傅明光,又羞又急地说到:“我还好,咱们快去吧!离这么近作甚么,万一被别人瞧了去,多不好!”
傅明光心下一动,望向女子的眼神温柔如水,嘴角眉梢都是笑意。他在姚玉珠脸上轻轻落下一吻。十六岁的姑娘,第一次尝试了心爱男子的温柔,又是害羞,又是满足,又是欲语还休。这一刻,真是花朵盛开的美妙一瞬。不知不觉,姚玉珠的心里就冒出了这样一句诗:“此情此夜难为情”。姚玉珠和傅明光一样,两人都是理学院地质科的学生。姚玉珠是顶不喜欢这些臭诗词的,总觉得没有几何、代数和登山勘测这样的事情来得爽利。所以一向在文学方面,她是顶不招老师喜欢的女孩子。这句“此情此夜难为情”,她并不记得出自何处,又是描写的什么,也不知是否合适用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只是,那轻如羽毛的温柔一吻落下,这句诗就这样突然跃入脑海,让这个一向率真的小姑娘也有了这样的如诗情怀!然而这样美好的生活并没有过得太久。1937年的中国,发生太多令人措手不及、悲痛万分的事件。爱情,在这样的时代里不过是一粒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尘埃。这一年,从年初东北军分裂,到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桩桩件件,让燕京大学的莘莘学子们坐不住了。这所在五四运动过程中不断成长的一流大学,秉承因真理,得自由(Freedom Through Truth)的校训,在学子们身上留下了这个时代的青年该有的追求和抱负。于是,北平城里,游行示威的学生队伍里有了傅明光和姚玉珠的身影。他们和那个时代所有热血沸腾、胸怀爱国之志的青年一样,开始走上街头,拉标语、喊口号、做演讲。他们希望,能够在当下把每一份可以凝聚的力量集中起来,改变国破家亡的命运。然而游行并不是他们想象当中可以立即改变现状的途径。在燕园的文化熏陶下,他们明白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却不知道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更好地履行这样沉重而巨大的责任。姚玉珠的室友周惠君也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周惠君还利落地剪了一头短发,看得姚玉珠直皱眉。但是这并不影响她们依旧每天手挽着手亲亲热热地出门,一起上街游行,同仇敌忾。这天姚玉珠和周惠君来到了长安街,初春的北京寒气逼人,两个青春正茂的姑娘却是热情洋溢。和以往一样,她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游行队伍里,发传单,高呼爱国口号。正在游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游行队伍里开始骚乱起来,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军警来啦!”
队伍里一些胆小的学生有些动摇,面面相觑。然而却有那样一些人,稍稍楞了一下之后却更加慷慨激昂,继续坚定地手执标语向前走去。周惠君立刻红了眼,跟上队伍。而这边姚玉珠已经一把拉住她:“先看看情况再说,别急着走。”
周惠君几乎是有些嫌恶地看着她,愤怒之色溢于言表:“姚玉珠,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先进的女子,可是你看你现在,和那些胆小鬼一样。我不要听你的,走开!”
说完一把撂开她的手,小跑着继续游行。姚玉珠十分担心她,焦急地跟在后面。很快,前头有了很大的动静,姚玉珠听声音,应该是已经开始打起来了。而那些口号却依然不绝于耳:“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还我河山”等等。姚玉珠一路小跑,穿过那些游行的人群,在队伍里找着周惠君的身影。却不料,一记巨大的枪声如平地春雷在长安街上打响。姚玉珠吓得肝胆俱裂,循声望去,在军警队伍的最前面,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戎装男子正冷冷地看着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学生,手里举着的一把枪口朝天的手枪正冒着白烟。姚玉珠看着这些和自己一样怀抱梦想来到北平的年轻人,在心里呐喊:“都回去吧,赶紧回去吧!生命诚可贵啊”!然而没有一个人理会她脸上的乞求之色,反而一个个越发愤怒激动,不断向前,几乎和军警形成了对峙局面。姚玉珠奋力拨开前面的人群,推推搡搡之中,不知是谁一个用力,她被一股强力挤出了队伍,整个人失去平衡。尖叫一声,姚玉珠重重地倒在了冰冷坚硬的街面上。头很晕,不知道是不是流血了。姚玉珠意识模糊地想到。忽然,她感到自己被温柔地扶起,靠在一个温暖的怀抱中。睁眼一看,却几乎把她吓得即刻清醒,只是那种无力感一波接一波地袭来。她只好对这个冷若冰霜,此刻却用担忧的眼神看着她的男子轻轻说到:“他们都是……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要,不要……伤害他们!”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于北京开办的大学。诞生于五四时代,作为那个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一开始便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燕京大学学生在发动、组织运动中发挥了骨干的积极作用。在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消。中国大陆国民政府迁台后,燕京大学在香港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第一任校长(1920-1945)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司徒雷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