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第224章惊喜总第八百九十五章梁老爷子突然提出要去伏龙山一趟。陈静以为是清明到了,梁老爷子是想念老朋友洪儒县长,去他坟头上挂几张纸,烧几炷香。可是一翻日历,不是,这才三月中旬,离清明节还早着呢!但是梁老爷子要去,又不能不去。陈静只得去找陈双水,让他派些人远远地跟着。要去伏龙山,肯定要开车去。而梁府里现在只自已一个人会开车。为了安全起见,陈静想让在伙房帮忙的老徐和老聂跟着去。老徐和老聂是红玉姐特意安在梁府的两个保镖。他们是不轻易露面的。而且梁老爷子是不知道的。如果让他们去,梁老爷子就会知道,搞得不好会被赶往部队去。不行,不能让他俩去。那么只好让陈双水两口子去,他们去有理由,同得去悼念洪老县长。洪老县长是他们的恩人,他们去理所应当。想到这里,陈静又去找陈双水。陈双水本来就想亲自带一个排的弟兄,预先在颖王村隐蔽警戒。听到陈静说最好是跟车去,他满口答应。陈双水就和封存花买了好些金箔纸钱,还有鞭炮畜牲,还有一壶酒。梁维甫一看陈双水确实很懂事,自已不过想去看一看,却没想到要去烧纸什么的。现在好了,有个晚辈做代表,正儿八经祭奠一番,老朋友若地下有知,也可瞑目了。陈双水交代一营长潘长宁带一个排先去颖王村隐蔽。他告诉潘营长,他和梁老爷子要去祭奠洪老县长,你们提前去,就是去封锁村子,把好卡子,确保梁老将军的安全。潘长宁是陈双水的过命兄弟,一同受过洪儒县长的恩惠,也受过梁红玉的恩惠,所以一听陈双水吩咐,他就说:“放心吧,大哥!我保证办好。”
陈双水说:“这件事不必让包团长知道。如果他问起来,你就说是我安排的拉练。”
“明白!”
潘长宁说。吃过早饭,他们就出发了。陈静开车。陈双水的太太封存花坐副驾驶室。梁老爷子和陈双水就坐在后面。他们在聊天。“双水哇,听说你和洪县长有好几年住在颖王村的曾氏祠堂?”
梁维甫问。“是的!”
陈双水回忆似地说。“赣北这几县沦陷后,洪县长就把县衙从锦阳城搬到颖王村来。那个时候正是我们独立团为粉碎日军的一个什么计划驻兵在影屏山下。我就是在那时候被梁团长派到县府帮着训练警备队的。”
“哦?算来是有好多年了。”
梁维甫陷入深沉的怀念里。“我记得我们奉命到赣南去,还是第一次长沙保卫战的时候。那时我们的部队还没扩充。”
“是啊,当你们在赣南与日军缠斗的时候,洪县长正带领我们参加了浙赣会战。”
陈双水说,“浙赣会战我们这里也过过日本鬼子,颖王村就是哪些经过的日本鬼子烧了的。”
“那次日军的战略目的是达到了。可是我们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消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
梁维甫说。“不过那场战役给我的印象就是,我们统帅部调兵迟缓,又很分散,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
陈双水是参战者,他说的话自然有份量。“是啊,这就是国军的悲哀!”
梁维甫感慨地说。“相比之下,日军就比我军要强,他们的主动进攻的确很厉害。”
到了颖王村,快到晌午时分。不诚想,颖王村的村民们在村头列队迎接他们。这使包括陈静在内的他们都一头雾水。他们往里走,发现整个颖王村恢复了生机。那些被毁的房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新房。虽然仍显得匆忙而逼仄。曾氏祠堂也修复了。老远,就见唐士君和包青站在祠堂前鼓着掌欢迎。陈静停下车。她见唐士君和包青走过来。“唐县长,你们怎么得到的消息,是你们商量好的吗?”
陈静问。“非也!也许是梁老将军听到什么消息吧!”
唐士君说。“士君哇!这些都是你们做的?”
谁知梁维甫下车已走过来了。陈静第一次听到梁老将军直接称呼唐县长的名字。唐士君听后也倍感亲切。唐士君说:“梁老将军,颖王村等几个遭受战火摧残的村子已列入县府扶持的对象,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修建。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克服了。目前差不多进入尾声了。”
“好哇!你不声不响做了这么大的事,老百姓会称赞你的!唔,你今天让我大开眼界。不是亲眼看到,我是不会相信的。”
梁维甫不会随便夸赞人。但他是个率真之人,见到好的他也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就像现在。“那里那里,这都是我这个县长应该做的。”
唐士君谦虚地说。“说得好!”
梁维甫大声地对乡亲们说,“老乡们,你们有这样的县长,是你们的福气,也是我们全县的福气。现在战争还没结束,日本人还盘踞在我们的国土上。我们就要在唐县长的领导下,努力生产,多支援前线。”
“好!”
乡亲们一齐鼓起了掌。“梁老将军,我们知道,梁少将军正领着我们赣北子弟兵在湘西前线打仗哩!我们一定记住您的话,努力生产,支援前线。”
队伍里有人说。唐士君说:“乡亲们,老将军惦记着你们,今天来看望你们了。老将军很欣赏我们的老前辈洪儒县长,他希望我做第二个洪县长。乡亲们,你们就看着我,监督我,好吗?”
“好!”
人群里响起噼哩啪啦的掌声。“士君呐,你也应该高兴,你碰到这么好的乡亲们。你们只有把工作做得更好!”
梁维甫高兴地说。“我们会的。”
唐士君说。从伏龙山回来,陈静问:“陈团长,刚才我听说恢复颖王村的建设,你们保安团也出了不少力,怎么就没听你说起过?”
封存花插进嘴来:“嗬,他自己不说,也不让我们说。”
梁维甫问:“这是为什么?”
“这是我们和县府商量好的!不张扬。”
陈双水说。“为什么?”
“这不还是战争期间么?如果我们张扬出去,起码会带来两个负面影响:一是上面认为我们富裕,会多要军饷;二是战争造成的损失太多,我们只能一步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