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想法就是,有同行想要推他出来挡枪。不过,热搜条目的热度很快就消失了。季胜文觉得,这也许是巧合。否则,如果真搞他,肯定会把他挂在热搜上好久才能起到作用。热搜掉了,谁还记得他季胜文是谁啊?第二天,季胜文感觉到有点不对了。他又一次登上了热搜。“季胜文是谁?”
这样的热搜条目让季胜文满头雾水。条目下方,是关于他的详尽资料,比头一天的热搜更加具体。不过,在人物评价方面,被顶得很高的一条内容则是负面的。一名女生自称是季胜文带过的研究生,她控诉季胜文抢夺了她论文的署名权,让他的女儿季洁成了作者,而这位研究生忍辱负重,延毕了两年。而季洁本人已经用她的论文当了敲门砖,去了美国留学。这等于在控诉季胜文学术不端。下面的评论也是两极分化,一堆人在说博主没有证据,也有一堆人力挺博主,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敢和季胜文这种专家学者叫板,肯定是有底气和证据的。一时间,季胜文这条热搜,热度慢慢攀升。学术不端,是广大网友最为痛恨的行文之一。毕竟,天临元年之后,多少学生就因为查重这件事儿被折腾的欲仙欲死。更别提季胜文抢占学生论文,给女儿铺路。这一旦被查实,身败名裂都是最轻的,说不定还有牢狱之灾。季胜文立刻警觉起来。因为这件事儿,他确实干了。可是,这年头是凡在自己的领域中有点儿话语权的专家学者,屁股下面真正干净能有多少?不过,问题已经压过来了,他必须有反应。匆匆忙忙结束课程,季胜文立刻离开学校回到公司。他让办公室以公司名义发布一封澄清信,表明抢占学生论文署名权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虽然他当年留了后手,但是他也害怕那位已经毕业的女生手里有其他证据。接着,他打了一圈电话,给圈子里几个老友打了招呼,请他们出面帮忙站个台。然后,他又和代理自己法律事务的沈越律所取得联络,请他们帮助自己出一封律师函。同时,辗转找到了微博运营方,表达了希望降温处理的态度。当然,钱,该花还是要花。他也借机打听了一下,到底是谁在热搜位上搞他……但平台自然不会透露,季胜文只能低头认了。在律师函出来的时候,评论却向着季胜文完全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律师函,那就是实锤了。”
“好好的律师事务所,就别帮这种人了。”
“真要是诬陷,直接起诉啊,人家女生又没出国。”
“那个什么季胜文,还找了一帮人洗白,恶心!”
“瞅他的样子,就不像好人。”
“就这,还知识产权库的专家?别搞笑了,这种专家能有什么专业能力?”
看到这种一边倒的评论,季胜文懵了。他自问好像没得罪过谁,怎么这群网友对他有这么大的恶意?同时,他也微微慌乱起来。因为竟然有网友提到了知识产权库。那是他不可言说的软肋。好在,网友只是提了一嘴,没有继续深究。意外!季胜文认为,这是由他参加青年领袖学者评选而引出的意外。他也是有背景和靠山的人,相信不用多久风波就会平息。但是……他显然低估了形势。下一个跳出来指责季胜文的,是一名号称自己是学会计出身的网友。他利用季胜文的公司可以查阅到的公开信息,反推出季胜文的公司存在偷税漏税的状况。这位网友的长信,精彩纷呈。公开信息截图,加上计算推导过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季胜文是业内专家,有公司不奇怪,公布消息也不奇怪,因为很多技术型商人的最终归宿都是上市,季胜文也大概率会走这条路。所以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会有意进行一些新闻美化,报表美化。只是没想到,这位网友挖坟的能力超强,硬生生从看上去无懈可击的信息中找出了破绽,并且公之于众。现在,季胜文面临的境地是——要么承认逃税,要么承认新闻造假。二选一。加上学术不端的控告,季胜文终于感觉到,有人在暗中推动这件事儿。目的就是想让他身败名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季胜文焦头烂额的时候,一条关于他女儿季洁的消息,又被爆了出来。季洁,在国外消费极为奢侈,且有大笔的固定资产购入。学业结束之后,她很顺利得进入了一家和美国商务部有密切联系的私人公司。美国商务部负有推广国有专利的职责,而这家公司就是向海外国家推广美国专利的一家专业机构。一个黄种人,能如此轻易得进入这种公司,背后原因很值得玩味。季胜文是真的出汗了。对方步步为营,他却进退失据。网络上对于季胜文的评价,一边倒得走向负面。此刻,给棺材板钉钉子的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