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内部的这场争端在经过半日的争吵后,最终双方暂时达成了一个双方妥协后的方案,就是一方面多尔衮派人去解沧州之围,救回多铎等人,另一方面则是派鳌拜带兵增援山海关,守好他们的后路。 在代善等人离开后,多尔衮怒气勃发,连续砸碎了最近刚搜罗来许多名贵的大明瓷器。 虽然他的摄政王的位子还在,但是今天的事情却让他感到自己的权威遭到了严重的挑衅,让他无比的愤怒。 但是他的愤怒却只能压抑住,否则就会演变成一场大清内部的残酷政变,这显然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多尔衮思来想去,现在要想巩固自己这个摄政王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自己如今的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如今占据山东的齐王沈墨。 正式因为沈墨统领的齐军给自己派去收取山东的大军连续几场败仗,让自己损兵折将,才会导致自己这个大清摄政王的威望受到打击,被人质疑。 那么,只要能够击败,甚至彻底地消灭齐军,那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声望,甚至还可以让自己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坐在殿中沉思良久,多尔衮让人去将自己的另一个兄弟阿济格找来。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跟多尔衮还有多铎三人一母同胞。 他也是满清贵族之中有名的猛将,但是却是个头脑简单,性格粗暴的人,就是那种脑子里长满了肌肉,遇到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莽过去。 除了莽之外,阿济格还是一个非常狂妄自大的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顺治七年,多尔衮病死之后,阿济格还想来一个弟终兄及,也想过一把摄政王的瘾,甚至更进一步当皇帝。 但是连他那个聪明的弟弟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这么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又怎么可能做到。 这场叛乱毫无悬念地被评定,最后在满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审判下,将阿济格给囚禁起来,他儿子的王爵也被削掉。 结果这哥们在牢里也不老实,天天骂这个骂那个,估计上至顺治小皇帝,下至满清各王公大臣都被他骂了个遍,甚至还扬言要放火烧了大牢,更是在大牢里偷偷挖地道,私藏大刀想要越狱。 最后,上面那些人一看这货无可救药,留着也是个祸害,最后就给直接弄死了。 连他的儿子也被赐死,还从宗谱上给抹掉了名字。 直到乾隆时期,才给这父子俩平反,重新将名字写上了宗谱。 话说这位十全老人真是活的太长,闲的没事干,在位的时候把他祖宗们时候那些反贼几乎全都给平反了,然后还将洪承畴范文程这些当初给满清定鼎天下的立下汗马功劳的汉臣给编入了一本叫做《贰臣传》的书,让这些人的当初的降清之举也彻底变成被后人唾弃的大笑话。 不得不说,乾隆是懂骚操作的。 阿济格被找来的时候,满嘴酒气,大喊大叫着进入王府,甚至还用鞭子抽打了稍微迎接他慢了一点的王府侍卫,打的那侍卫满脸鲜血。 “十四弟,我听说代善那个老东西带着鳌拜那群狗奴才来为难你了?他们想干什么?是不是要逼着你退位,将这个位子让给豪格那个狼崽子?你告诉我是不是,如果是的话,我现在就带兵去杀了豪格那个狼崽子,看他们去拥护谁?”
阿济格还没进入王府大殿,就扯着嗓门大声嚷嚷道,王府的侍卫下人都面面相觑,惊恐不安。 多尔衮听见外面的动静,眉头一下子皱的更深了。 自己这个哥哥如果一直是这个性子,迟早会招来祸事的。 可是他也没有办法,毕竟只有这两个亲兄弟。 其他人虽然也是他的兄弟,可是却恨不得随时弄死他。 能相信的只有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了。 等到阿济格进来,多尔衮斥退其他人,让侍卫守在门外,这才跟阿济格说起了多铎在沧州被齐军困住的消息,阿济格一听就急了,立刻就嚷嚷着要带兵去救多铎。 “什么狗屁的齐王!我这就带着人去沧州,砍下那个狗屁齐王的脑袋,把老十五给救回来。”
多尔衮急忙把他按下,让他坐回位子,耐着性子叮嘱道:“从现在的各种消息来看,这个齐王沈墨不好对付,他手下的军队比明军要强,甚至可能比李自成手下的老营兵都要强。巴哈纳和石廷柱这两个奴才都是能打的,但是全都折在沈墨手里了。 你这次去,多带点兵马,我给你三百名两百旗的白甲兵,再从其他各旗抽调一些,总共凑五百白甲。再抽调五千蒙古八旗骑兵,还有咱们三千满洲兵,一万汉军八旗,再加上那些明军降兵,总共带上三万人。 我再派洪承畴给你当副手,这个人很有谋略,也熟悉大明内部的情况,所以你要多听他的意见。记住,这次去沧州,首要任务就是要救回多铎,不要中了那沈墨的计策。你这次去要是败了,那咱们兄弟三个就要真的没命了。”
多尔衮知道自己这位哥哥头脑简单,若是没人看着他,很有可能被别人略施小计就能牵着鼻子走,所以才把每日留在自己身边听用的智囊洪承畴都派给了他,希望能够弥补一下他脑子不够用的缺点。 但是显然阿济格并没有将多尔衮的这一番叮嘱听进去,满脸都是不耐烦表情,嚷嚷着自己从十三岁跨上马背开始杀人到现在大小经历上百战,又不是初出茅庐的牛犊子。 多尔衮很是无奈,只能叫来洪承畴,对他再三叮嘱,让他在阿济格冲动要莽的时候尽量劝说,一切以救出多铎为核心,切不可节外生事。 洪承畴心中暗暗叫苦,望向一旁对自己一脸不屑鄙夷的阿济格,知道这差事相当不好干。 但是他更担心的是那个声名鹊起的齐王沈墨,听起来这个人很难对付的样子。 连前去招降的方大猷都被杀了,显然这个人对于降清的汉臣非常痛恨。 同样作为降臣,洪承畴顿时感觉到脖子发凉,生出一股兔死狐悲之感来。 但是他现在已经成了大清的臣子,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当了汉奸,现在无论如何,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洪承畴只好拱手领命,回去安顿家小。 回到多尔衮给他赐下的府邸之后,洪承畴没有心情吃饭,叫来儿子屏退下人,在书房里对儿子交代道:“我明日就要跟着英亲王出征前往沧州。如果我这趟出去有什么意外,你切莫想着为我收敛尸骨,必须尽快遣散下人,带着你娘赶回福州老家。往后无论这天下是谁坐,你也不要生出出仕之心,安心侍奉你娘,当一个自给自足的田舍翁就好。你代为父在你祖母面前赔罪,就说亨九不孝,无颜见她老人家,就当洪家没有洪承畴这号不肖子孙。如果必要的话,你可以改名换姓,安度余生。如果我能安然回京,那就另当别论。”
儿子一听就急了,这是要交代后事啊,立刻跪地大哭不止。 “父亲身子康健,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如今又深受摄政王殿下器重,为何却如此悲观沮丧啊!”
洪承畴扶起儿子,叹口气道:“外人以为为父春风得意,难道你也这么想吗?自从松锦大战大败被俘之后,我本来是存了必死之意的。崇祯陛下待我不薄,我本应该杀身成仁,以死殉国的。只是……,唉,一念之差啊,每每想起来心中都是万分煎熬啊。”
洪承畴毕竟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真正是深受皇恩,内心之中的忠孝节义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 虽然因为贪生怕死,归降了满清,但是那些纲常节义却时刻萦绕在他心中,对他进行灵魂鞭笞,日日拷问,让他良心不得一日安宁。 就跟那些一怒之下犯下大错的杀人犯,就算暂时逃过法律的制裁,也会每日里提心吊胆,内心饱受煎熬,为自己之前的莽撞冲动而后悔不已。 如果满清能够势如破竹,江山越坐越稳,那么洪承畴心中的这种煎熬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淡,甚至他还会庆幸自己当时是弃暗投明,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但是现在形势的发展显然并没有预期中那么顺利,虽然击败了李自成,占据了京城,但是这个突然短短半年之内从山东异军突起的齐王沈墨却突然又挡在了大清前进的道路上,而且一开始就表现的咄咄逼人,势不可挡,一下子就遏制住了大清高歌猛进的势头,甚至还直接催化了大清内部的矛盾,让多尔衮这个大清摄政王一下子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 而作为多尔衮信任的汉臣,洪承畴那颗原本已经稍微平静的心却却又再次不安起来。 “儿啊,这个齐王沈墨的出现,让大清席卷天下的前景又增加了许多变数。为父这次跟随那英亲王阿济格出征,心中实在没有把握。阿济格性格粗暴,为人狂妄,素来又瞧不上咱们汉臣,摄政王却又偏偏让我从旁规劝辅助,实在是让人为难。这次如果一切顺利,能击败齐军,救回豫王,一切都好说。但是如果不顺利,那为父可就真的凶多吉少了。就算没有死在齐军手中,想来那阿济格也会迁怒为父。为父给你说这些,就是要你早作打算,保住我洪家的血脉啊。”
儿子闻言泪如雨下:“父亲,你可求摄政王收回王命,换别人去啊。实在不行的话,你直接辞官,咱们一起回福建老家也好啊。”
洪承畴摇头不语,父子俩一是无言。 夜间,洪承畴又与老妻话别,又是一番伤心哭泣。 次日一早,阿济格就带领着三万满汉蒙古人马离开京城,沿着运河向沧州而去。 而在阿济格离京之后,鳌拜也开始抽调人马,准备三日后增援山海关,免得他们退回关外的后路被人堵住。 在以礼亲王代善为首的保守派,或者说拥护豪格派也开始在暗中整理行装,做好一旦形势不利就跑路回关外的准备。 在这种情势下,北京城谣言四起,有人说李自成带着大顺军又打回来了。 也有人说南京的弘光小朝廷纠集百万大军已经打过了黄河,直扑京城。 当然,也有关于齐王沈墨的一些流言,说他已经打下了沧州,擒住了豫王多铎还有平西王吴三桂,再过两日就会带着十万大军攻打京城。 甚至还有流言说,齐王沈墨最怕的不是摄政王多尔衮,而是被多尔衮削去王爵的先帝长子豪格。如果有豪格镇守京城,齐军肯定是不敢来攻,只会向大清俯首称臣。 流言越传越离谱,以至于跟真相已经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非常显著的,最直观的一个影响就是这两日主动上表归顺大清的前朝官绅越来越少了。 很显然,许多人打算观望一下形势再说。 听说那齐王沈墨对当过汉奸的降臣分外厌恶,前去招降山东的方大猷已经被剁了脑袋。 万一到时候流言成真,齐王沈墨真的打下了京城,赶走了满清,那他们岂不是要为满清陪葬了。 所以,还是先观望一番再做打算。 因此带来的一个更加让形势变得紧张的流言则是关于摄政王多尔衮的。 大概内容是说多尔衮好大喜功,得意忘形,为了个人的功绩和威望,为了一心当上皇帝,所以才会在形势不明,敌情不明之时派人收取山东,以至于碰的头破血流,让大清损兵折将,威严扫地。 所以多尔衮要为这次的失败承担主要责任,最后是主动辞去摄政王一职,将大权交给郑亲王济尔哈朗,或者先帝长子豪格才是对大清真正的负责。 这些流言传播的速度飞快,很快整个京城都传开来,不仅这两天一来摄政王府上冷清了许多,甚至多尔衮感觉到下面那些侍卫小吏看自己的眼神都带着一些质疑。 这让多尔衮暴怒不已,下令让人严查散播流言之人。 虽然抓了许多人,但是却根本止不住流言的传播,反而引来了代善等人的责备,认为他这些举动指挥让局势变得更加严重。 多尔衮心中知道肯定是两黄旗的人在背后搞鬼,但是却也只能忍住这口恶气,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领兵出征的阿济格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