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三十六章 谁敢灭我曲阜孔家?

第三十六章 谁敢灭我曲阜孔家?(1 / 1)

据说打崇祯十二年起,崇祯经常做梦,梦见有一个人,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字——有。  这是个很奇怪的梦,而且还不止一次,所以他把这个梦告诉文武大臣,让他们帮忙解释。  大家听说,都说很好,说很吉利。  这话其实也有有道理,毕竟有,总比没有好。  然而有一个人却大惊失色,这个人叫王承恩,是崇祯的贴身太监。  散朝后,他找到了崇祯皇帝,对他说出了这个梦境的真实意义,可怕的寓意——大明将亡。  按照王承恩的解释,这个有,实际上是两个字。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半边。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大明,要少一半。  崇祯不信,不敢信,大明江山,自打太祖皇帝起起,二百多年,难道要毁在自己手上?  事实证明,有些梦的确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的。  因为没过几年,李自成就打进了北京城,崇祯将自己吊死在了煤山的那棵歪脖子树上,光着脚,用头发挡着脸,给自己这位亡国之君留下了最后一点体面。  他死了之后,南明又先后经历弘光、隆武、永历等朝,共计十八年,清廷终于彻底平定天下。  因为南明朝廷实际控制的疆域最大的时候也不过半壁江山,所以这么算下来在崇祯皇帝手中丢了的也就半个大明,应验了王承恩的解梦。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军队到达西直门(他从西边来),开始攻城。  崇祯皇帝有句名言,诸臣误我,还有一句,是文臣人人可杀。  三月十七日,事实证明,这两句话很正确。  内阁大臣拿不出主意,连话都没几句,且不说了,守城的诸位亲信,什么兵部尚书、吏部侍郎,压根就没抵抗,全部打开城门投降。  当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  消息传来,崇祯的后妃纷纷上吊殉国,也是为了不遭受农民军的羞辱。  儿子跑掉(虽然后来也没跑掉),料理完了,身边还有个女儿。  这个女儿,叫做长平公主,关于她的前世今生,查大侠在已经说过了,虽然相关内容,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胡扯,但有一点是正确的,他确实砍断了女儿的手臂。  原因很简单,他不希望这个女儿落入敌人的手中,遭受更大的侮辱。  不是残忍,而是慈爱。  许多人永远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他们永远无需去理解。  处理完一切后,崇祯决定,去做最后一件事——自尽。  自尽,是一件比较有勇气的事,按照某位哲学家的说法,你敢死,还不敢活吗?没种。  但现实是残酷的,而今这个世界,要活下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但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所谓王朝,跟公司单位差不多,单位出了事,领导要负责任,降级、扣工资、辞退,当然,也包括自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  三、尊严  于是,在那天夜里,崇祯登上了煤山,陪在他身边的,就是那个给他解梦的太监王承恩。  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崇祯死后,历史按照沈墨熟悉的剧本继续进行着。  李自成入城后,大明满朝文武寻勋贵争前恐后的上表投降,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归顺大顺朝,为大顺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大顺永昌皇帝陛下最忠诚的臣子。  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大概忘了,以前曾经也跟崇祯皇帝这么说过的。  虽然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是这些大明的文武勋贵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一女可以二驾,一臣可以侍二主。  忠诚?  这世上哪有绝对的忠诚!  可是显然李自成新鲜出炉的大顺永昌皇帝却对这些大明降臣的忠诚表达了怀疑,不绝对忠诚等于绝对不忠诚。  既然你们口口声声说要为我大顺尽忠,那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们的忠诚吧。  大顺军缺乏军饷,那你们就给朝廷赞助点军饷吧。  于是,轰轰烈烈的追赃助饷运动开始了。  农军将北京城里明朝的官员勋贵乃至士绅生员抓入大牢,严刑拷打,不给钱,给不够钱就别想出去。  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追赃助饷的范围是及其广泛的,暴露北京城内一切大明官员勋贵生员,甚至连当初主动开城投降的大明最后一位首辅魏藻德都被抓入了大牢拷饷,其余更是不计其数。  根据后人记录统计,大顺军搞得这次追赃助饷运动至少弄死了一千六百多人,至于被刑罚弄伤农残者更是不计其数。  大顺军的手段简单粗暴,甚至残暴,但是收效却很明显。  据说光是在北京城里就弄到了七千多万两白银,让李自成大喜过望的时候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些贪官污吏太可恨了,自己起兵造反果然是对的。  不过追赃助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极为深远和恶劣的。尤其是吴三桂的老爹吴襄也在被拷饷的范围内,这让本来打算归顺李自成的吴三桂又改变了主意,最终决定引清兵入关,从此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大明的官员权贵们被打痛了,也终于明白过来,李自成并非他们心中的明主,于是又开始怀念大明了。  之前在他们嘴里被贬斥的一无是处的大明,重新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信仰。  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  而在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已经亲率大军赴山海关去迎战吴三桂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李自成前脚刚走,后脚这些人就开始鬼鬼祟祟贴大字报,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怂和反复无常。  所以,这就充分验证了崇祯皇帝临死的时候说的那句:“文臣人人可杀!”

再回到山东这边,关鹏拿下了蒙阴之后,整个青州府就算是全部落入了沈墨的手中。虽然要想彻底掌控还需要时间。  毕竟那些暂时被压服的乡绅大户们虽然表面屈服,但是内心却仍然是不服气的,仍然在蠢蠢欲动。  不过这时候,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自悬煤山的消息已经传开,这些乡绅大户们顿时噤若寒蝉。  本来他们还指望朝廷给他们做主,觉得沈墨这样肆无忌惮,迟早会引来朝廷大军讨伐。  他们显然也知道朝廷现在已经日薄西山,自顾不暇,但是毕竟大明朝廷还在,他们就还保留着一丝希望。  但是崇祯一死,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也已经破灭了。  大明都没了,那些大明的臣子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权威,再也没有人将他们当回事了。  大明灭亡对于这些乡绅大户们来说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来说却无动于衷。  关心大明,还不如关心自己的下一顿饭在哪里更现实一些。  这些年,大明朝廷各种苛捐杂税,百姓们苦不堪言,过的生不如死,这让他们如何对大明有感情?  沈墨均田分地,废除奴仆的主张已经渐渐传开。  这一日,一群人来到了蒙阴县,找到了驻守蒙阴的守备军统领,说他们是从毛阳镇来的。  他们听说齐侯怜惜百姓,会给大家均田分地,能让普通百姓活下去,所以特意派代表翻越蒙山来找齐侯大军,请求齐侯大军前去占领泗水,给大家伙均田分地。  他们愿意带路,并且可以联络泗水城中的乡亲作为内应,一举拿下泗水县城。  守备军统领不敢做主,汇报给了关鹏。  关鹏将这几个人叫来询问来几个问题后确认了他们的身份。  他久在衙门当捕头,一般人说话是真是假一听就能分辨出来,想糊弄他可不容易。  “你们怎么知道齐侯大军在这里?消息都已经传到了泗水县吗?”

关鹏问道。  为首的一个体格敦实,面相忠厚的汉子道:“这位将军,不瞒你们说。我们都是孔家的佃户,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我们也不会壮着胆子来找将军啊。还请将军救救我们吧。将军要是不就我们,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说完就噗通一声给关鹏跪下了。  其他几个人也跟着一起跪下,都在地上磕头,苦苦哀求。  关鹏急忙让人将他们扶起来,问道:“你们刚才说孔家?哪个孔家?是曲阜的孔家吗?”

那汉子道:“俺叫刘元,是泗水县毛阳镇刘家庄的人,俺们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孔家的佃户。这个孔家就是曲阜那个孔夫子的孔家。不光是曲阜,就是周围的宁阳、邹县、泗水还有济宁州都有他们孔家的地。甚至俺听说就连济南府那边的新泰、莱芜都有孔家的地。”

关鹏虽然见惯了大户乡绅兼并土地的事情,但是也被这话听得震惊不已。  孔家在曲阜是首屈一指的大地主也就罢了,没想到手已经已经伸到了隔壁的济南府,横跨两府之地,分不到五六个县,简直骇然听闻。  周围的守备军士兵们也听得呆住了。  他们都是苦出身,原本以为能占据一个县半个县的大地主都已经顶了天了,没想到眼前的事情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  一家一姓就能占据五六个县的土地,而且还能跨府,这恐怕皇家的皇庄都没有他们家的土地多。  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那也只是理论上的。  但是孔家这么多土地却是实打实的。  关鹏皱眉道:“你继续说。”

那个叫做刘元的汉子继续说道:“俺们种的孔家的地,原来的租子都是五成。这几年天灾人祸,本来就收成不多。可是平日里种地,不忙的时候去山里打点野味,弄点野菜,也能勉强活下去。”

“可是前几日,孔家的管事突然宣布,说是毛阳镇的租子全部要提高到七成。乡亲们一听一下子就炸锅了。原来五成的租子还勉强能活下去了,可是涨到七成,那根本就剩不下多少了,一家子都给活活饿死了。乡亲们自然不同意,有个俺们村的同乡叫做刘三郎,顶撞了那孔家管事两句,就被那孔家的家丁给吊起来活活打死了。他们走的时候还说谁要是不同意再闹事,就要把田给收回去,还要把人赶出毛阳镇。”

“乡亲们没有办法的时候,听一个从蒙阴县过来的货郎说了齐侯的事情。乡亲们一合计,要想活下去,就得将孔家赶出毛阳镇。所以就派俺们几个翻过蒙山来蒙阴找齐侯来了。将军,俺说的句句都是实话,你可一定要就俺们和俺们毛阳镇的所有乡亲们啊。”

刘元几个人在地上蓬蓬磕头,关鹏将他们扶起,道:“你们先在蒙阴住下,我会把你们的话禀告给齐侯的。只要齐侯下令,我会尽快出兵毛阳镇的。”

刘元几人大喜,连声谢过。  曲阜孔家可是孔圣人的苗裔后人,从北宋仁宗年间开始册封当时的孔家家主孔宗愿为衍圣公之后,这个封号传承六百余年。  无论哪朝哪代,谁当皇帝,都要对曲阜孔家笼络册封,因此孔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世族。  为何衍圣公能够代代享福呢?  一是因为他们是孔子的后代,历代统治者都要后代他们来笼络天下读书人的心,另一方面衍圣公一脉也很识时务,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嘛。改朝换代的时候他们总能够很快地表明忠心随意统治者也愿意厚待他们。  正是因为历代朝廷和皇帝的厚待,才让曲阜孔家积累了无数的财富,这其中就包括了被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兼并侵占的数百万亩的田地。  可以说,此时的孔家已经成为了当今天下最大的地主。  孔家声望崇高,财富无数,所以也豢养了数千名家丁,在兖州府是真正的土皇帝。别说兖州知府了,就是山东巡抚都要对衍圣公毕恭毕敬。  久而久之,就让孔家更加的肆无忌惮,目中无人起来。  刘元等人跑到蒙阴县搬救兵的事情很快就被孔家在刘家庄的眼线给报给了孔家在毛阳镇的管事孔科。  孔科听说之后很是恼火,但是却也仍然不屑一顾。  “齐侯?一个小小的反王而已。别说他了,就是李自成来了,也得对我们孔家恭恭敬敬的。我看这天下,谁敢跟我们孔家作对?要想坐稳天下,没有我们孔家的支持那是休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