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如今占据的莱州府位于山东东部,但是却又不是最东边府,而是夹在了登州府和青州府之间。 青州府在莱州府西边,是山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府。古代天下分九州,其中就有青州。 可见青州干系之重大。 青州领一州十三县,治所在益都城,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商贸繁华,是山东的腹心之地。 如果说山东是大明北方最重要的粮食基地,那么青州就是山东最重要的产粮区。 所以要想控制整个山东,青州必须先掌握在手中。占据了青州之后,沈墨的实力会极大地增强,无论是人口还是粮草都会得极大的补充。 而登州府则是在莱州府东边,也是山东最靠边的一个府,三面临海,周边岛屿众多,大明沿着海岸线建立了许多卫所,是大明在东海的最重要的前哨基地。 登州府治所在蓬莱,蓬莱沿海而建,是大明到辽东海上距离最近的边境城池。 若是将来攻打满清,以蓬莱作为前进基地,将会非常的方便。而且沿途还有诸多岛屿可以作为中转站,因此登州府战略地位非常的重要。 欲称霸北方,必取山东山西。 山东为粮道,山西为商道。 而欲占据山东,则必取青州和登州。 这是沈墨集团所有人的共识。 在沈墨决定了派遣那些前来投奔的士子们去徇县之后,青州府和登州府各县就成了第一批要徇的目标。 青州府一州十三县,登州府则是一州九县,因此沈墨将手下的士子们分成了二十二队,每一组由三名士子组成,一人为首,两人为辅,再派数十名护卫随性行保护,让他们带着由傅建道拟写,沈墨盖章的招抚书前去各县招降,并且承诺只要成功招降,就会任命他们为该县的主官。 沈墨给他们亲自送行,并且每人赐酒一觞,这让士子们更加意气风发,满怀信心的离开了莱州府,向着自己的目的地而去。 因为沈墨这段时间声势浩大,所以一开始士子们的徇县行动进行的非常顺利,短短一个多月两府就有十几座县城表示愿意归于齐侯治下。 尤其是登州府的各处县城,基本上早都处于无政府状态了。因为靠近边境,而且自从原来的登州总兵孔有德等人叛逃投奔了鞑子之后,就经常带着建奴跨海过来劫掠登州沿岸城池,许多官员早都跑的无影无踪了。 不过在这皇权不下乡的古代,地方的秩序基本上都是靠着当地的缙绅维持,有没有县官其实也问题不大。 就跟大明朝一样,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廷也依然继续在运转。 这些负责徇县的士子到来之后,宣布了齐侯的招抚书,然后又有那些随行的护卫作为依靠,顺利地就收取了城池,插上了齐侯的旗帜。 只是城池虽然收取了,但是并不等于控制了该县。毕竟广大的乡村还在那些缙绅手中控制着。 这些人有粮有田,几乎家家都养着数目不等的家丁。 这些家丁往往穿着盔甲,还有刀枪弓箭,依靠着坚固的院墙和壕沟,一般的人还真的奈何不了他们。 士子们派人给这些缙绅传话,让他们到县城议事,商议归附齐侯一事。 可是这些人却都心有疑虑,谁都知道齐侯要学闯王那一套,收缴大户的粮食田产,分给那些泥腿子。 所以他们自然不愿意轻易交出手中的田产粮食。 士子们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带着随行的几十名护卫强攻,只好写信回来请示沈墨。 沈墨对这种情况也不意外,传令给他们暂时不用搭理那些缙绅,先把县城经营好,给当地的百姓先是树立一个良好形象。 随后沈墨找来关鹏和傅建道等人,先对关鹏吩咐道:“你从各县的守备军中挑选精干人手,每个县三百人。”
又对傅建道说道:“你也挑选一些精干老成的官吏,以十人为一组,每一组带上三百守备军去支援那些已经归附的县城,帮助那些徇县士子开展均田分地的工作。同时,要收拢流民,快速编练守备军,确保我们的权威。对那些冥顽不灵的缙绅地主,不需要顾忌太多,直接武力解决。对他们家人,如果作恶多端的则公开审判处决,没有作恶的就驱逐出去。总之,我们要尽快的控制这些地方。谁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傅建道郑重地答应下来,接着道:“齐侯,山东各地如今义军遍地,尤其是曹州范县濮州一带的榆园军更是出名,已经聚集起了数十万人。我们是不是可以联络一下他们。如果能收拢他们,那我们的力量就会壮大很多。”
沈墨心中一动,沉吟起来。 对于榆园军,他也是有所了解的。 榆园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明万历年间。 万历后期山东天灾人祸不断,耕地大面积抛荒,许多百姓纷纷逃亡。 “榆树落地,久皆成大树“,榆树的生命力非常强,繁殖很快,短短数年时间,就在这些抛荒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榆树林。 据说最大的时候达到方圆上百平方公里,榆园内树密林稠,遮天蔽日,人烟稀少,道路复杂,过不了车,跑不开马,外人不敢进入。 当地的饥民张七、任七带领着一群活不下去的饥民百姓利用榆树林的掩护,啸聚其中,号称百万,跟官军还有当地的土豪劣绅做斗争来争取活路。 他们不仅利用茂密的榆树林作掩护,还创造了地道战术,在地上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百里,神出鬼没地袭击官军。 当地的官员对他们很是头疼,拿他们毫无办法。 到了清兵入关之后,榆园军又开始抗清,势力已经蔓延到了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县,声势颇为浩大。他们的反清斗争一直持续到了顺治八年才被清廷剿灭。 而最后被剿灭的原因还是大汉奸张存仁被清廷任命为三省总督后对榆园军进行围剿。张存仁到任后命令部将张但领兵砍伐焚烧榆园林木,又决黄河之水淹灌地道。 义军失去了凭借,最终被清军击败,首领们全部遇难。 至此,榆园军起义才算是被彻底镇压。 明末清初的时候,北方各地反清斗争其实是非常频繁的,榆园军起义却是这段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敬仰,时人钦佩的。 不过此时的榆园军活动的范围还在曹州的范县一带,那里是山东和河南的交界处,紧挨着黄河,跟莱州府之间还隔着青州府、济南府以及兖州府,距离上还是比较遥远的。 沈墨略微沉吟后道:“可以派人先联络一下,传达一下我们的善意。不过目前还没有必要太过在意。毕竟我们现在才只有一府之地。等到拿下整个山东之后,届时我会亲自去拜会他们的。”
现在的确没有太大必要,毕竟双方隔得太远。而且清兵还没有入关,大家的联合的基础不是很牢固。 榆园军是为了反抗大明官府朝廷的压迫,人员组成的基础也是当地的百姓,活动范围也都在范县濮州一带,跟沈墨他们的目标目前并不一致。 很快,派往登州府各县的支援部队和人员就相继出发了。 登州府这边顺利,但是派往青州府的徇县的几组士子们却不怎么顺利。 尤其是前往青州府治所益都城的士子小队不仅没有成功招降益都城,反而被大明青州知府殷泰初给抓了起来,随行保护的几十个士兵也死伤大半,最后讨回莱州府的仅仅只剩下了三个人。 沈墨得到消息后,召见了这三个人,询问事情发生的经过。 经过一番问询,沈墨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一开始,三名徇县士子进入益都城后直接拜见了青州知府殷泰初,说明了来意,还出示了齐侯的招抚书。 殷泰初当时态度很好,虽然没有一口答应,但是也没有拒绝,而且安排他们在驿馆里住下,说是三天之内会给出一个答复。 结果在接下来的几天,殷泰初一直没有答复,而且还拒绝士子们的求见。 士子们察觉到事情不对,于是偷偷派人打听之后才得知有另一伙人进入了益都城。青州知府就是在见到这伙人之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为首的士子叫做张嵩,他跟两位两名士子狄逸明和冷兴文商议后认为这伙不速之客才是青州知府态度暧昧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让青州知府彻底下定决心,就要先干掉这伙人。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三个家伙虽然都是读书人,但是却胆大包天,竟然效仿班超当年出使西域之举,半夜带着几十名护卫杀进了那群外来人居住的院子,将对方杀了个精光。 青州知府闻讯后很是震怒,所以带着官兵杀了过来,最后就发生了前面说的事情。 沈墨听完之后示意那三个逃回来的士兵下去好好休息,然后招来傅建道和吕归尘项元忠等人议事。 “青州知府好大的胆子,不归顺齐侯也就罢了,竟然敢扣押我们的使者,还杀了我们这么多人,真是不知死活。齐侯,卑职请命带兵攻打益都城,一定将那殷泰初亲手抓过来。”
关鹏作为守备军指挥使,首先大声表态道。 他虽然是最早跟随沈墨的,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出身卑微,沈墨虽然依然重用他,让他担任守备军指挥使,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完全来自于沈墨的信重。 作为武将,要想一直保持上位者的信任,那就必须要有军功傍身才行。 随着沈墨的威严日涨,麾下人才越来越多,他这个守备军指挥使已经不太显眼了,所以必须自己主动争取机会。 此时听到青州知府竟然胆子这么大,意识到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所以才会第一个站出来请命。 其他人都看了过来,看的关鹏这个老实人脸上一阵发热,但是却继续站着。 沈墨对他的心思看的很清楚,也很理解。 一个人求上进当然是好事,只要不搞歪门邪道就好。 他摆摆手道:“你先坐下。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是首先我们的弄清楚这其中的蹊跷。傅长史,你怎么看。”
关鹏松了口气赶紧坐下。 傅建道被点名,沉吟了一下开口道:“齐侯,诸位同僚。青州知府态度摇摆不定,显然是受到了那伙外来之人的影响,至于这些人的目的,应该是跟我们一样,也想收取青州府。现在山东举事的势力并非我们一家,光是我知道就有十几个股有名有姓势力比较强大的。但是实力超过我们的应该还没有。”
“青州知府殷泰初并不是一个蠢人,他应该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势力。那么能让他摇摆不定,而且还敢抓了我们的使者,显然被张嵩他们杀掉的那伙人的身份并不简单,是殷泰初更不想得罪的人。而如今天下,风头最盛的人显然就是李自成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如今在山西和河南连战连胜,沿途城池纷纷归降,估计用不了多久大顺军就能开到北京城下了。大明灭亡也就在旬月之间了。李自成虽然现在顾不上山东,但是派人来提前招降也在情理之中。”
沈墨闻言脸上露出了嘉许的神色,点点头道:“傅长史分析的很有道理。这伙人极有可能就是李自成派出的招降山东的人手。李自成手下也有能人,自然看得出山东的重要性。他们目前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大明,如果山东能传檄而定,那自然是求之不得。”
“而且既然青州府都出现了李自成的人,那么其他州府也会有他们的使者前去招降。如此看来,我们的速度倒是要加快一些了。”
沈墨的话让众人神情一震,都目光灼灼地看向他,等着他的命令。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该动一动了。你们下去准备,明日大军兵分两路,进军青州府。”
“遵命!”
众人起身,齐声应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