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子,周武王的二弟。灭纣后的第三年,周武王突然病危,周公旦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祈祷,请求祖宗让他代替武王受罪,死也不惜。周武王还是走了,临终前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周公旦,周公旦伤心不已,不肯接受。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可是他年仅十多岁,没有能力管理政务,责任自然落在周公旦的身上。这引起周公旦三哥管叔鲜的不满,管叔、蔡叔鼓动殷纣王之子武庚一起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周王室刚建国三年,立足未稳,岌岌可危。周公旦临危受命,摄政称王,花了三年时间平定了这场叛乱,又趁势灭掉了东方五十多个国家,不仅巩固了周政权,而且开疆拓土,扬了大周国威。周公旦为了治理好这个新生的王朝,推行封建制,大封同姓诸侯。接着又迁都成周,天下尽在中央控制之中。周公旦文才卓绝,《牧誓》、《康浩》、《酒诰》、《梓材》、《无逸》等文章皆出自周公之手。周公旦多才多艺,又推出一套治理天下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实质上是宗法制,目的是分尊卑、别贵贱。周礼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化解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纷争。周礼明确了等级制度,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中央内部的关系问题,有效地控制了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周公旦又确立了井田制,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乐制度确立了一套人与人之间的新秩序,社会就是一个明显的金字塔,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位置。周公旦大公无私,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制礼作乐之后,周公旦还政成王,三年之后,因病逝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礼是为了分尊卑别贵贱的,而周乐是为了等尊卑等贵贱的,一张一弛,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社会就调和了。周礼实际上是一套严密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不仅很好地处理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臣臣关系、臣民关系,而且逐渐成为社会风俗,周礼甚至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表征。孙小空一心想着周公,不知不觉天已黄昏,伏在一棵树上,竟然睡着了。梦中依稀依稀看到了周公,周公把孙小空引到一片森林中。孙小空问:“您是周公吗?”
周公笑着说:“是啊!”
孙小空上前问道:“周公,您能不能给我讲一下周礼?”
周公坐在地上说:“一座森林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有的树木高得直插云霄,有的树木又小得一脚就可以踩坏,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动物,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也是这样的,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只有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社会才能安定。周礼就是一种规定,一种理性的规定,一种心灵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