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一线的乘务班组,在日常工作中,车门安全等大问题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一些作业脱标检项的小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的。如果包保添乘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只能说明包保干部在岗不作为,好人主义严重,或者说就根本没有巡视车厢,没有去检查问题。 伴随着包保干部考核制度的一步一步健全,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包保工作中已经无立足之地了。 同样的包保工作,别人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你去包保却不解决、不发现大小任何问题,只要这样连续两趟车,那就会有主管段领导对包保干部进行问责了。就需要包保干部说明为什么。 是不是你官僚主义太严重?在巡视车厢的时候都有列车长进行陪同?那么列车员一看这阵势,马上知道你是巡视检查,要发现问题。会在你来巡视车厢的时候,把作业干得有板有眼,不给你发现问题的机会,那么你是不是就应该变换检查方法和手段呢? 是不是可以自行开展暗访暗查?是不是可以避开列车长的陪同,而乔装成一名乘车的旅客,自行在车厢内巡视检查呢? 还有的包保干部在一线乘务班组包保过程中,我行我素,为了完成所谓的量化指标而不顾及一线乘务班组职工的心理反应。 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说,个别包保添乘干部包保时间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与职工沟通。 还有是在发现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后,仅仅是将问题记录并进行“发牌”(这是对下发安全处罚通知书的俗称),经济考核,而没有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问题,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向职工阐述清楚。 当然也有包保干部本身的原因造成,比如说包保干部不主动与职工沟通,或者说包保干部本人性格内向,又欠缺沟通的技巧,导致了无效的沟通。 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便是机关干部,在职位上要比一线职工高出一截儿,但不见得各方面都会比一线职工强,有个别新分配的大学生机关干部,见了一些老师傅们,往往也是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就导致在发现问题之后,不考虑现场具体情况。直接将问题记录之后,发牌儿考核,这就在包保工作中造成了矛盾,一些问题会被班组的职工找到段上,要求重新判定是否属于安全问题,而个别业务素质不强的包保干部在一线发现的问题,由于没有取证或是没有基本的事实依据,很有可能会被班组职工“找”回来,也就是“从有到无”。 针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客运段对包保干部发现问题的质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什么情况算是问题,什么情况就是大问题、什么情况是小问题都分门另类地进行了规定。 包保制度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铁路的不断发展进行不断的更新。包保干部发现的问题,虽然说一般会由列车班组长交换意见,但是也有一些“暗查”式的包保干部,采取像旅客一样购买火车票上车的方式,对列车班组进行暗中检查发现的问题,仅仅是记录,并不当场表明身份和列车班组交换意见。 对于这一部分包保干部检查发现的问题,都由各科室、各部门的主管副职先对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进行甄别,而且还要求此类包保人员,尽可能地对发现的问题使用手机或视频记录仪进行拍摄,以固定证据。 刘群班组的一名老列车员老张,就曾经在后半夜的作业中产生了一小段时间的打盹儿睡觉现象,而被暗查的包保人员进行了拍摄、并通报进行考核。 而老张并不服气,对这一违章现象矢口否认,说自己根本没有过打盹儿睡觉。并向列车长刘群汇报,自己将在退乘后去段相关科室找到该包保人员进行核实。 刘群虽然也不想有问题的发生,但事已至此,他认为这个问题是“找”不回来的,他对老张说道:“老张,包保干部出来暗查,首先是非常慎重的,他不会无中生有,他说你打盹儿睡觉,肯定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才这样进行发通报考核的。 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包保人员,买票上车以后,会空口白牙地说一些不存在的问题吗?现在手机、视频记录仪录像、拍照这么方便。 我个人认为,肯定是你产生了这样的现象,才导致暗查人员发现这个问题。 以我多年的管理经验来看,虽然现在只定你一条打盹睡觉一个问题,那么我敢断定,包保的暗查人员至少掌握了你两个问题,为了保证确凿起见,所以只定性你一个问题而已。 你想吧,既然你存在打盹儿睡觉现象,那么肯定车厢内的半小时巡视就没有执行,而且双通告、双预告肯定也存在漏项。 现在不是以前了,以前的时候包保人员也没证据,你去了可以死不认账,现在这年月,我认为,你去找的话,一个问题有可能会找成两个问题、三个问题。 说不定会从黄牌(较低的考核层次)考核升级称红牌(较高的考核层次)考核也说不定,因为你既然要去核实问题,该包保暗查人员是不会与你一个人进行单独核实的。 按规定,这种职工来反映问题,本着对包保干部负责的态度和对职工的诉求有求必应的作法,会通知车队一名副队长和他们科室的一名副科长参加,这样一来,当时的视频资料就由两名副科级的专业人员进行查看。 你想吧,他们都是干了多年客运工作的,视频资料、照片中的问题到这个时候摆到桌面上来,肯定不会再网开一面、“枪口抬高一寸”的,那绝对是钉是钉,卯是卯,问题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几个问题就是几个问题。”
老张一听,满腔的怒火顿时被浇熄了一大半,原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开来,对刘群说道:“刘车,那就算了吧,我感觉您说的也对,别找不好,再找回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