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神眼,放出能够毁灭一切的火焰来清洗欲界天,因此掌管欲界天六层的六位天主,就站出来以自身为祭品,完了一场宏大的祭祀来减轻众生所犯下的罪孽,最终得到湿婆大神的原谅。因此六面令牌既然叫这个名字,自然对于萨蒂她们的波夷罗教派来说,是包含了十分神圣和严肃概念的宝物,华青峰仔细观察这六柄令牌,发现其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令牌主体分别是由不同的金属所制,而手柄和顶上的一颗色泽各异的珠子,也都是不同材料所谓,除了外形一模一样外,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六枚令牌。华青峰继续凝神观看者令牌上的图案,发现基本上是一柄对应一界天主,所绘画的正是欲界六天众生的情景。所谓的欲界天,就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中的一种。虽然现在佛界众人们,都认为六道是佛教徒们为了摄受正法,并可以方便闻法的善男信女们获得法益,于是就根据当时通常流行的世界观基础而划分,把人死后投胎时的去向,依据生前福报大小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等六道众生。但其实类似六道的概念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后世佛教将其发挥的这么完善,弘扬的如此有名罢了,早在赞颂毗湿奴的《薄伽梵往世书》中,就有提到过婆罗门教对于地狱种类和罪行对应的划分,可以发现后世佛门的十八层地狱的创意,几乎全部都是来源于此,有些甚至连名字都不换。所以上古之前婆罗门教将佛门视为不可饶恕的异端,而后来佛门又将婆罗门当成是无恶不作的魔教,其实都是同出一源,教义不同而已,这天地间的因果轮转,也真是令人着实称奇。而那本往世书中也提出过类似六道划分的概念,但没有后世佛教典籍中说的这么清楚明晰,一五一十的都给列出来,每一道有什么区别,受什么果报,生前做了什么行为,后世的寿命为几何,居住地在哪里这些只有佛教的理论中才会详细提及,而婆罗门教里只有简单的概念划分。所谓的天道,就是修罗道——注意是修罗,而不是阿修罗,如今佛界许多一知半解的人会把阿修罗和修罗两个概念混在一起,认为都是婆罗门余孽被佛门度化后的称呼,实则可以说是荒谬无比,华青峰本来也是蒙在鼓里,曾经在进入佛界四处搜寻真正的《大势明王经》时,翻读过不少上古书籍,这才了解到真相。而修罗在万界天球上的婆罗门教派古语言中是神明、美好、正义的意思,专门指代天神种族,例如著名的帝释天因陀罗,而阿修罗的“阿”字则是个否定词,表示不是神、不美好、邪恶嗜杀,与诸神对立的种族。如今佛界唯有佛门独大,这婆罗门教的诸神在他们眼中也都是魔王恶鬼,好一点的不过是被佛门驯服的护法珈蓝和天主,所以自然也就不区分两者了。有时候称某人经过一场大战,杀人无数,看上去凶恶无比,会说他是一个浴血修罗,这完全是一种非常莫名其妙的称呼,若是波夷罗派的女子们听了会笑掉大牙。因此表示美好、甚至指代神明的修罗天道,基本就是福报最为优渥的一道了,至于后来佛门概念中又加入了超脱六道轮回,逍遥成佛不受尘世之苦的顶级待遇,来引诱众人信奉佛教,修习佛法,这又是后事了,在婆罗门教中并无这种概念。而天道依旧会根据此人生前的作为,大致分为三个大阶段,分别称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越往上去,人的本性就越少,神性就越显著,越往下面走,则凡俗烟火之气越重,众生还保有许多生前为人时的欲望,严重的时候甚至和人本身没有两样。欲界天位于三大天道中的最底层,虽然名为“天”,但是一大半空间还未在天上,而是从须弥山的半山腰开始,根据天人众生的福报大小、欲望多寡,划分为六个小天界,分别称为夜叉天、忉利天、夜摩天、知足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向上就是色界领域了。这六天众生都还保持着比较明显的人性特征,在欲望和执念方面都比较明显,与向上两层中的许多真神真仙区别还是较大的,因此才会有所谓“不安本座,犯下各种世俗的禁戒,惹得湿婆大神愤怒”的说法。华青峰看了看这令牌面的图案似乎并没有什么玄机,非常直观明白,虽然画功高超,但是完全不留白、不含蓄,基本就是类似宗教壁画的场景,与其说这是一件法宝,倒更有点似传教经文的意味。但是既然萨蒂会在临死前将其交付于唯一能够相信的九曜,而九曜又慎重其事的将之埋藏起来,还花了大工夫引导真气流动,已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如今还要拜托自己将其挖出,带到清灵山上,完成那千年之期即将到来的冈仁波及峰雪融祭祀,说明应该不是只有这么简单而已,这其中恐怕需要正确的使用和引导方法,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力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