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过来,是不是有些不习惯?”
应家平放下手里的文件,走到陈广生面前,笑着问了句。“我可不是第一次,有什么不习惯的,应省长,我先恭喜您高升。”
陈广生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正儿八经的道了个喜。“道喜就免了,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是工作的分配不同而已。”
这种官话,陈广生都不知听过多少。陈广生过来,也没什么特殊目的,说白了,就是拜拜码头而已,两人在这,随意的聊了几分钟。陈广生近日来,遇到的情况,应家平也了解不少,正好当着他的面,详细的问了一下。由于应家平,并不知道整个计划,所以陈广生不能告诉他实情。只是说,资金缺口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应家平一听是神风集团注资的,也饱含深意的,嘱咐陈广生,一定要注意影响。“广生,接下来,我会去全省的各个地方调研,一个星期后,会去阳市,到时也会去你们公司看看。这次与我同行的,还有来自京城的,两个经济专家。”
“经济专家?应省长,这是什么意思?”
应家平要调研,这个他完全能理解。就如同当初的李瑞,刚刚来浙省,担任省委书记一样,虽然应家平,本来就是浙省的常务副省长。可他现在高升省长,省政府一把手,省委二号人物,是肯定要对全省的各地级市,一些重要单位。做一个调研的,这是一个必然的流程,到了阳市后,他去万顺也不足为奇。只是应家平刚才,突然说还有两个经济专家,分明是意有所指。应家平口中的经济专家,可不是什么,大学里的经济学老师,获得过几个荣誉的那种。能随行在省长身边的,十有八九是中央派下来的,而且有很大可能,是在国务院工作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国务院对全国的经济研究,重新高了好几个档次。所以一旦有这种专家下来调研,必然是有大动作的。“还能是怎么样,寻找国企的出路。”
应家平看了眼陈广生,叹了口气说道。自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私企林立而起,曾经那种一人入国企,全家跟着沾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甚至是很多国企,在没有了温床的滋养下,稍微受到点冲击,便已经摇摇欲坠。这个问题,是现阶段最大的难题,从陈广生刚刚创办万顺以来,铁树岭乡的吴建军。就找过他,专门给铁树岭家具厂出过主意,后来的朱长茂,金发荣等等,都找他探讨过这问题。可陈广生说的那些,毕竟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一次京城那边下了大决心,一定要加快步伐,改变这一情况。因为要扶持的国企,一旦多到了一定数量,就会让当地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等同于负重前行。这是非常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应省长,能和我稍微说的具体点吗?这两位经济专家,专门来考察我们公司?”
陈广生觉的这事很重要,他得弄清楚才行。“不仅仅是你们万顺集团,全国各地,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企业,都是重点的考察对象。要从经营模式,理念,渠道等等方方面面,做一个深入的调查统计。”
“我明白了。”
陈广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看看,这些几年间发展起来的企业,到底靠的是什么。为什么享有政府补贴,特殊优惠政策的国企,却偏偏干不过,这些刚起来的企业。除了现阶段,暴露出来的贪腐,以及制度老化之外,其他方面,是否也存在严重不足,或者是落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把这里面的原因,彻底搞清楚,到时中央再统一治理,因地制宜,才能彻底根治这个问题。否则要是再这么下去,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即将参加比赛,可身体却出现了小毛病,如果置之不理,很有可能影响成绩。只有将这个毛病根治,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全部实力。了解这一情况后,陈广生就从,应家平办公室离开了。毕竟这是工作时间,他不能占用太久,应家平的办公室,随时都有人来汇报工作。在阳市逗留了一晚,陈广生第二天,便和李军回了阳市。陈广生也没去公司,直接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