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签到开始无敌 > 第一百九十二章下一步打算

第一百九十二章下一步打算(1 / 1)

裴元绍的书信,主要对琉球四岛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汇总。琉球四岛的发展十分喜人,汉人不愧是自带种田属性。四郡已经隐隐成为了王山势力的大粮仓。琉球这四郡算是安稳了,王山将书信交给程昱查看,程昱也连连夸赞了琉球四郡做的不错。于是王山给裴元绍做了批示,要求保持低调,勿要张扬。……王山看完书信,靠在椅子上,伸懒腰叹息。“这一天天的,事情可真多。到处都是事情啊。”

王山看着地图也是发愁,打下来容易治理难啊。现在自己的地盘非常的巨大,包括并州、幽州、朝鲜半岛和琉球四岛。骑兵、步兵再加上并州原有的士兵共计三十多万之多。王山把程昱、鲁肃、还有高顺等人都叫了过来。王山敲了敲桌子,说:“共计三十多万的兵,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军,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高顺想了想开口便道:“别人都怕兵少,咱们还怕兵多,我要说这么点兵可不多。咱们的粮食足够了,缺乏战斗就拉到草原上练一练就是了。这些兵大多没有谋生能力,真要是都给辞退了,他们也没办法生活。”

“大面积辞退,没那个必要。等明年秋天,咱们的粮草仓库就要爆了,再说了新军打仗不行,不代表干别的不行。把新军改编一下,挑选出十万人来,组成十个军,可以命名为工程军团,配合俘虏将幽州和并州的官道都给修了,商贾运行,经济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道路。”

程昱提议说。赵云摇摇头,说:“要我说啊,我个人认为这些人倒不是战斗力强弱的问题,难点在于他们不是咱们一手训练出来的兵,用起来肯定不那么顺手,而且担心他们可能反水。与其这么放着,还不如全部打散编制,全部调走。”

鲁肃此时张嘴问道:“调哪里去,这可是十来万人。”

张昭也是开口说道:“要我说啊,只要咱们发展正常,这些兵反水的可能性极低。人都是愿意依附于强者的。我还是倾向于把这些人留下来修路。”

“并州自身的人口还是没问题的,只要敢鼓励生育,一年能生出二百万个娃娃来,要不再调几万去琉球屯田。”

程昱又开口说道。王山一拍桌子,说:“你们几个说的都对,我都不知道听谁的好了。抽调原来各郡的官兵和并州的士兵,组成十个工程军团。两个调来并州和幽州,修筑防御工事。三个调往琉球四郡屯田,五个留在幽州和并州本地休整官道。”

这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王山军队走的是精兵之路,步兵数量不可能太多,太多了也是累赘,所以要整编了十个工程军团,这些作为建设兵,从事屯田、建筑等工作。张昭提议说:“要不调我去琉球四郡组织屯田?”

“三个军团屯田还用不到你去调度组织,好好的把幽州经营好吧,这是咱的大本营。外地调粮成本还是很高的,重点还是要发展咱们本地。”

王山说。“哎,还想着出去躲个清闲,这就是个命啊。”

张昭叹息。商议完毕后,王山便颁发了命令。由鲁肃、高顺调度整编工程兵团,留在本地的七个军团待遇和正常士兵是一样的,都是每个月八百文的军饷。一些工程修建完毕了,有少量奖励。但是调往琉球岛屯田的有海外补助,每月多二百文钱。并州的一万建设军团由戏志才负责调配,主要是建造修葺靠近冀州的九座县城的防御工事,在现有城墙的基础上修建些钢筋水泥的箭塔。本来按照王山的意思是没必要修建这些玩意,强军,唯有强军才是最坚固的保障。结果城里的那些富户土豪,为了房产能保值增值,连名给府衙请愿,顺带捐款,要求加固县城的城墙。王山这才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冀州的一万工程军团由糜竺调配,修建冀州的城防设施。至于修建官路的则主要集中在并州、幽州和朝鲜半岛。五万建设兵团分布在这三个地方,把原来夯土的官道重新加宽加固,同时在路面上加入沙石。黏土和沙石组成的路面能有效防止泥泞化的路面。除了修路,官道两侧还需要植树护路。至于琉球岛三万工程军团则交给王门带领。命令下达整编开始,原张燕手下的士兵和并州的官兵等,战斗力差,年龄结构不合理的士兵全部进行了整编。年纪偏大的,不爱打仗的,根据自愿原则,加入工程军团。尤其是将领们说的一句话,大家很爱听:工程军团训练不辛苦,主要就是干活,修路屯田。虽然辛苦点,但是不打仗。这让许多士兵很心动啊,半月时间整编出来十个工程兵团。……事情安排完毕后,管宁突然来拜访王山。王山赶忙起身相迎,将管宁请入。管宁见到王山,便说道:“左将军,老朽想推荐一个人给你。石韬,石广元,此人虽无惊世谋略之才,却也通晓农艺,左将军有大兴屯田之远谋,石广元当可助左将军一臂之力。”

“哦?竟有如此之人。”

王山顿时心喜。王山便让吩咐人将石韬唤来。石韬的年龄如今已三十岁左右,虽然面白如玉,颌下却已长须飘散,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王山见石韬过来,便开口问道:“我记得论语中曾有孔子门徒向孔圣学农事,被孔圣斥责。”

石韬听此便知是考校自己,开口回答道:“确有此典,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王山便疑问道:“既然孔圣反对儒家门生学农事,你为何还要侍候庄稼?”

石韬想了想,又回答道:“仓廪实而知礼节,流民自黄巾贼暴乱以来,皆腹中空空所致,粮食足,无饥民,必定天下太平。”

王山听此,不禁点头赞许:“水镜先生真乃教育大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使门下群英济济。”

“吾也颇为赞同石广元之言,我大汉百姓最是知足,民以食为天,若得足食,谁会甘冒杀头之险从贼?”

管宁亦是点头称赞:“石广元有此使大汉百姓足食之志,便苦读《四民月令》、《汜胜之书》,潜心研究提高耕作之术,致力于提高粮食亩产。”

“他曾说过‘若得朝廷器重,任我为大司农,则天下绝无饿殍。’其志若此,吾深感钦佩。”

“哦?广元竟有如此大才?我成全一番又如何?”

王山立即将石韬安排到程昱手下任职,专管农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