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听闻齐王将领,均是倍感振奋。军人吗,谁不期盼着战争,那是假的,因为他们所有的荣辱和收入。都和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没有战功就没有晋升的机会,没有战功就没有获得封赏的条件。所以几乎每一个职业军人每天盼望的那就是战斗战斗再战斗。几乎人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哪怕是原有的金吾卫旧部将领。也都是兴奋地准备在新主子面前彰显自己的能耐,好在齐王面前博得一个好感。“五百铁浮屠,还需勤加训练,成军之时不可操之过急。”
周立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来说能够装备起来重甲骑兵,也是因为钢结构有了进步,粗钢经过周立进一步的改良。利用原有的土钢炉不变,增加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直吹风管。这就让老工艺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锻造一炉粗钢的生产能力,缩短为不到一天时间。周立也有些郁闷,吹氧吗,改善铸铁的碳结构。尽可能的氧化生铁里面的碳分子,碳分子含量少了,就成了所谓的钢。为什么自己没有早些改进呢?不过按着如今的速度来测算的话,原有的铁矿石就不够用了。除非能寻找一处品味高的铁矿,才能满足目前自己的需要。这也是制约周立锻造一支镔铁部队的另一个瓶颈吧。所以与此同时,周立也派出去大量的速成班培训人员,寻找赤铁矿。在没有开发大量的铁矿石之前,这五百名铁浮屠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达到精兵的要求,方能投入战场使用。每一个铁浮屠的损失,都是周立目前所不能接受的。“齐王,吾等愿为先锋,以表忠心。”
金吾卫旧部一裨将跪下说道。“不,不是本王不信任诸位,而是诸位受兵种所困。”
周立将巨型的百越地图展开,映入眼帘的全都是新式的地图。可以说除了赤炎军的将领外,金吾卫的军官没有一个人看得懂的。等高线的测绘虽然不能达到精准,更多的是估算,但也算是划时代的产物了。“你们看,百越国山高林密,骑兵作战被天然制约。”
“重甲步兵也不适合在这种环境下作战。”
“所以本王决定,留下骑兵部队,作为机动部队,负责处理流窜境内的乱匪。”
“其余轻步兵随本王杀入百越敌境,擒获百越南王。”
豪言壮志啊,这可是一战灭其国的节奏啊。擒获百越南王,莫说周武帝没有做到,就是能征善战的先帝也不曾做到过。所以这是一个大胆的策略,成功了,那么名垂青史,失败了也将死无葬身之地。赤炎军众将领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都觉得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真的能够一战灭其国,擒获百越南王的话,封侯拜相还不是手到擒来。金吾卫原班人马都面露难看之色,如此一来,他们岂不是成了鸡肋。看来齐王还是信不过他们啊。“本王一视同仁,不管是原来的赤炎军兄弟们,还是新加入的金吾卫弟兄们。”
“都是本王的嫡系部队。”
这句话可以说给金吾卫吃了一颗定心丸。被归为嫡系部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哪怕是金吾卫在魏王账下的时候,也没有如此殊荣吧。魏王最厉害的并不是金吾卫,而是无论装备还有待遇都更上一层楼的内军。常设内军不过万余人,但是战斗力却是最突出的。常常作为奇兵,以少胜多。所以周立的话,让这些金吾卫找到了一种内军的感觉。似乎他们就是齐王殿下的内军了。“所以说,金甲卫的兄弟们,你们肩上的担子绝对的不轻。”
说到了这里,周立扫视金吾卫众将官,只是此时的目光里面带着一丝柔和。“那,让我等做什么,只要齐王一声令下,属下们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万死不辞。”
深受鼓舞的金吾卫兵将们,一个个都想要尽快的表现自己。“还真被你们说对了,那就是游记边境线上的百越残敌。”
周立给金吾卫指定的策略方针就是,利用骑兵的优势,可以快速的穿插机动。侵入大周国境内的百越之敌,需要金吾卫去清剿。而此时的周立则是帅领赤炎军主力,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深入敌境。然后以奇兵天降之态,大兵压境,直捣黄龙,摧毁百越都城。这一招不可谓不高。百越的注意力全都在大周国境内的战事上面。金吾卫打得越激烈,说明百越就越是被牵制,根本就不会注意偷袭他们的敌手。而且百越国内道路崎岖难行,更多的是瘟疫瘴气。除非是当地人,否则的话,外人是寸步难行。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都是一把双刃剑。敌人一定会因为这些困难,而忽视了甚至根本就想不到周立会玩这一招。所以防守必定是形同虚设。这也给了周立更多成功的可能性。“齐王放心,吾等定不辱使命,将百越之敌牵制在我大周国境内。”
果然是可造之材,没有让周立失望。这也是周立为什么要将金吾卫打造成自己嫡系的重要原因。军官体系成熟,士兵都是职业军人,战斗力稍加整合就会成倍增长。“很好,能否牵制敌军,是本王这次偷袭行动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所以,尔等是本王成功的基础,如若擒获南王,尔等首功一件。”
这可是最高的褒奖了,首功一件啊。谁不激动,那意味着大量的赏赐还有爵位的提高。镇国公还有定国公他们不就是因为战功显赫才身居显位的吗。有了激励,就有了动力。这也是周立锻炼精锐骑兵的一个策略。因为周立真正的目光放在了北疆之地,那才是重甲骑兵的用武之地。魏王迟早是要被自己吞掉的,那么原本属于魏王的势力范围,也要归属齐王治下。所以齐王每走一步棋局都是看到了三步以后才动手落子的。“既如此,随本王兵发百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