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县,长坪村。 早饭后,老孙家那边过来了人,来人是大杰。 “姐,小团圆呢?我来接他们过去上门!”
大杰胖乎乎的,像包子一样的笑呵呵的,虽然举人之后就去了湖光县做了个仅次于县令的二把手,在外面的办事能力也锻炼出来了,但回来长坪村这个地方,大杰依旧还是那个和和气气,框着大眼镜的大志。 “哎呀,还要你亲自过来接,这也太兴师动众了吧?”
杨若晴笑眯眯将大杰让进了屋里。 外面气温低,屋里气温高,这一进屋热气就扑面而来,大杰的眼睛片上顿时蒙上了一层白雾,看东西都看不清。 但他早有准备,从口兜里掏出一块手绢儿,摘下眼镜在那边擦拭边说:“姐你言重啦,我闲着也是闲着,出来走动走动活动筋骨对身体好嘛!”
杨若晴笑着点头。 大舅妈没少跟孙氏这里说起大杰,每回说起大杰,大舅妈就唉声叹气,满脸的愁云惨雾。 为啥? 大舅妈担心大杰的身体。 用大舅妈的话来说,大杰休假回家,她看到的生活状态就是吃完了就去书房看书,又或者教顺子看书练字,完事了吃饭,睡觉,再看书。 身体一天比一天胖,眼睛的度数也一天比一天深,摘掉眼镜就是睁眼瞎,多走几步路就喘,弯下腰捡个东西腮帮子都能给你涨得通红…… 所以大舅妈有事没有就想催大杰起来走动走动。 “嗯,适量的走动走动,确实对身体更好,看书也更有精神。”
杨若晴附和着大杰的话说了几句,然后王翠莲她们过来了。 去孙家拜年的东西隔夜就准备好了,于是大家伙儿还像昨日那样,抱孩子的,挑东西的,说说笑笑的出门。 昨日去杨华忠家拜年,带了小乔一块儿,今个去孙家,小乔推说自己就像不去了。 毕竟昨天是去大志的嘎婆家,而今天是嘎婆的娘家,打一巴掌隔一层,小乔怕自己去了给孙家添麻烦。 结果杨若晴说:“没啥麻烦不麻烦的,若是孙家路远,那我们就不勉强你了,这就对大路斜对面,几步路的事儿,一起过去吃顿饭,热闹热闹!”
杨若晴就是这样的性格,当你还没成为我家儿媳妇之前,我对你明面上客气,但骨子里挑剔。 如果你敢冒犯我,或者使坏,那就是黄桂儿的下场,一点儿都不会跟你客气。 但如果你跟我儿子两情相悦,铁了心想要在一起,哪怕还没举行婚礼,我都会在心里把你当做我的儿媳妇,那个即将陪我儿子走一生的女人,家里的一份子。 有这样的关系在,杨若晴是非常的护犊子的,更会变着法子的抬举小乔。 带去老杨家和孙家拜年,便是她对小乔最明确的认可,同时也是在向家里这些亲戚朋友们释放一个明确的信息,小乔这姑娘,是骆家未来的长孙媳妇,我护她,疼她,你们给我杨若晴的面子,也要给我家小乔的面子。 面对未来婆婆这样的力捧,小乔真是受宠若惊。 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可以得到杨若晴的接纳,而且还这样的呵护着自己。 “好,那我去!”
她轻声说。 杨若晴笑了,摸了摸小乔的秀发:“这才乖嘛。”
一旁的大志看着这婆媳俩就跟母女似的,心里也是暗暗欣慰,肩上挑着的担子沉甸甸的,里面装的是送去孙家的鱼肉烟酒等各种礼品,但大志却觉得浑身又有劲儿了,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杨若晴偷偷跟小乔这说:“志儿是念书人,从没做过力气活儿,这趟你们回家来过年,他成了个挑夫。”
小乔也捂着嘴笑,说:“长兄如父,叔叔不在家,他理当挑起这份担子。”
杨若晴笑着点头,“对,确实是这样的。”
孙家门口,老孙头,大舅,杨华忠,大安他们都等候在那。 杨华忠他们比骆家这边要早一步到孙家拜年,这会子看到骆家人过来,大舅立马跑到一边去,那边的一棵树上挂着一串拆开了的炮仗,大舅拿手里的火折子点燃了炮仗,又捂着耳朵跑了回来。 这边,杨华忠他们已经帮着接下了大志肩上挑的担子,在灶房烧饭的大孙氏,孙氏,黄毛她们也闻讯跑来了院子里,大家伙儿簇拥着团团圆圆小哥俩往堂屋去。 “胆子大,放炮仗都没被吓哭呢!”
大孙氏跟杨若晴这大声说。 有时候有些事情很好玩,比如你习惯了平时说话的声音和分贝,可是当你刚刚经历完一场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后,哪怕那鞭炮都已经燃放殆尽了,可你说话却扯着嗓子,分贝比平时高出了一大截。 杨若晴把这个归结为鞭炮后遗症。 “大舅妈,你平日里说话的大嗓门都不能吓到他们小哥俩,更何况这炮仗呢?”
杨若晴笑着调侃。 主要是大孙氏这凑过来说话,嗓门实在太大,先前炮仗没把杨若晴的耳朵炸聋,这大舅妈贴着耳朵说话,差点震破杨若晴的耳膜。 大孙氏咧嘴一笑,“那你更得谢我,平时平往我把你家俩小子的胆气给锻炼大了!”
杨若晴乐了,“那没毛病!”
一行人进了堂屋喝茶,烤火,说着拜年的吉祥话,不时还要逗弄逗弄团圆小哥俩。 不一会儿项胜男和小朵夫妻带着孩子也来了。 再一会儿,小洁和长斑也带着闺女从镇上坐马车回来拜年了。 “昨日我就想回来,可走不开,得先去我婆婆娘家拜年,真是把人给急死了,我就想快些回来。”
小洁抓了把瓜子,挤到了火桶里,边嗑瓜子边逗团团圆圆哥俩,同时还小声的跟大孙氏和孙氏她们这抱怨着。 大孙氏瞪了小洁一眼,“平时平往让你回来住几天都不肯,偏偏大正月里就扯那些?我才不信呢!”
孙氏也笑着对小洁说:“那种话可不能说,去你婆婆娘家拜年这是天经地义的啊,大年初一陪婆婆回娘家拜年,初二日再回自己娘家拜年,得照着规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