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庆的蛮横下,这些老师傅最后竟然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通过火药,把水里的大船给炸掉。 只要那三条大船被炸掉,这样不就可以恢复通行了吗? 火药在大宋,那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玩意,逢年过节,遇上什么高兴的喜事,老百姓都会买烟花爆竹来放。 烟花爆竹里面就有火药,只要量够大,别说炸一条船,你就是炸城墙,那都能给你炸掉。 吴庆听的眼前一亮,他知道这是最快、最有可能出效果的办法,但是怎样才能让这些火药在水里面也能保持足够的威力呢?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水里面怎样点燃火药,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尽管问题难办,但是永远不要小看了一个人在面对必死的情况下,他究竟会爆发出怎样的潜力。 几个老师傅那不愧是有一辈子的经验,只要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办法总比困难多。 怎样保持足够的威力?那当然得是火药足够多,然后再找一个坚固的,防水的东西把火药包裹,这样就避免浸水。 而坚固的东西一被炸开,它的威力自然也是不小。 至于如何点燃火线? 这个也难不倒他们,他们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猪牛的肠子来穿火药引线。 只要几根肠子的连接处做牢固,防水,一头连接火药,一头在水面,那么点燃引线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快快快,赶紧分头准备。”
吴庆这时候急的是直跳脚,也不管这个办法行不行,现在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吴庆赶紧命令手下人去分头准备,有的人负责收集火药,有的人负责收集猪牛羊的肠子,有的人去请那心灵手巧的妇人,让她们做好牛羊肠子的连接工作。 还别说,这确实是办法,这猪羊牛的肠子用火烘干,然后缝制,最后把火药引线穿过去,即便泡在水里,那引线也是一点不受影响。 至于用什么装火药,最后他们也有办法。 他们本来想用水缸装火药,但是那水缸普遍都很小,没有后世的那种大水缸,所以装的火药不够多。 最后有个人想了个办法解决,那就是干脆找几副棺材来装,在棺材里面打个洞,把引线引出来就可以了。 众人忙到了下午,这一切终于是忙完了,然后吴庆带着手下人,用大船拖了十几口棺材到那河道上。 然后他们用绳子吊着棺材,再通过水手慢慢的潜入水中,牵引着棺材放进那三条大船里面去。 “点火。”
最后点燃引线,“砰砰砰,,,” 一阵爆炸声在水里响起,水里面有巨大的波涛在翻滚。 等水面恢复平静,吴庆再派人潜入水中一看,只见这三条大船此时已经被炸烂。 效果很好,河道可以顺利的通过大船了。 吴庆很高兴,那真的是跟重活了一次一样,他赶紧屁颠屁颠的跑到赵枢面前,向赵枢禀报。 “殿下,成功了,成功了,那河道恢复畅通了。”
“嗯。”
赵枢此时坐在靠背椅上,悠闲自在的喝着茶,几个丫鬟婢女正在给赵枢捶着腿,揉着肩,那真是说不出的畅快。 这待遇,在后世,那可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赵枢眼睛都没睁,淡淡说道:“既然事情办好了,那你也该上路了,来人,把他丢到河道里去。”
吴庆一听,整个人都傻了,他说道:“殿下,小的已经把河道疏通了,小的已经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了,您为什么还要杀小的?”
赵枢说道:“不杀你,怎么震慑其他人?不杀你,本王的刀锋不锋利谁知道?出这么大的事,你他娘的罪魁祸首不死,说的过去吗? 你还真当本王好糊弄,以为把几条船拖走就没事了,你他娘的傻了吧唧的,你想什么呢?”
吴庆不服,冲赵枢骂道:“你这王八蛋,你答应我的,你说话不算数,你混蛋。”
赵枢睁开眼睛,眼睛瞪过去,骂道:“他娘的,你敢骂本王。”
赵枢对韩世忠问道:“这家伙有几个儿子?”
“回殿下,有三个,一个二十多岁,还有两个都不到十岁。”
“把那二十的杀了。”
“是,殿下。”
然后赵枢又看向了吴庆,骂道:“小子,你还敢不敢骂?你骂一句,本王就让你死一个儿子,你不骂,本王都看不起你。”
吴庆这下傻眼了,他没想到刚才骂了赵枢一句,自己竟然一个儿子的命没了。 吴庆立即服软,哭求道:“殿下,我错了,我错了,你放过儿子,你放过儿子,我去死,我一个人去死。”
“你他娘的说放就放,你以为你是谁呀?看你马上就要死了,本王告诉你几句话,投胎的时候别忘了。 记住了,这天下都是本王的,本王想干啥就干啥,你他娘的要想活命,那就得在本王面前好好听话,敢有任何怨言,老子杀你全家。”
说完,赵枢一挥手,就让人把吴庆和他那个二十岁的儿子,一起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宣读了他的罪行。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河道沉船事件,就是吴庆一手策划。 老百姓对他们父子那是口诛笔伐,不停的大声咒骂,扔菜叶,扔臭鸡蛋,扔臭袜子,那真是把他们父子俩恨透了。 最后吴庆父子身上绑了石头,被沉到了河道底下,算是给了老百姓一个交代。 把吴庆的事情办完,赵枢也要去会一会那个幕后正主,燕王赵俣。 “韩世忠,跟本王走一趟燕王府,本王倒要看看这个燕王是不是真的牛皮哄哄,敢在本王面前敢造次。”
“是,殿下。”
随后韩世忠亲自点了五千兵马,随着赵枢摆驾燕王府。 那燕王赵俣这时候是慌的不行,他已经知道吴庆被杀了,手下那些船工也被杀了几百人。 赵枢表现的这样狠辣,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就在他慌乱的时候,只见有人急匆匆的进来禀报。 “启禀殿下,肃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