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从茶楼出来,四阿哥带着儿女们闲逛了一会儿。 孩子们各自有看上眼的东西,乱七八糟地买了一堆,让奴才们捧回去。 三格格别的都没怎么买,唯独喜欢上虞柳编——买了一堆小花篮、小花筐,说是回去要用来插花摆花。 还有一个花鸟屏风——尺寸特别大,放进一间屋里能遮挡掉半边视线的那种大。 宁樱直发愁,问女儿:“咱们屋子里的珠宝贝母屏风不好看吗?”
三格格伸着小胖手挡在嘴边就给她解释——说是这屏风运回去,并不是用来当遮挡的。 而是要在这上面插好多花。 有点像艺术背板的意思。 奴才们吭哧吭哧的,好不容易给小主子搬上马车了。 柳编太多,马车里有些放不下,于是就绑了一些在前面踏脚的地方。 路上行人走来走去,乍一回头,还以为这个车是拖着柳编出来叫卖的呢。 苏培盛看着,就过来悄声问宁樱和四阿哥——说要不干脆先别拿马车上,一会儿差人用骡车专门给全部运送到行宫去。 宁樱想了想就说算了——东西都已经装上车了,再说难得孩子喜欢,给她赶紧搬回去吧。 再看弘晖,也挑了一堆小木器——有的是小木头兵器,还有的是小木头车,小木头马。 都是微型,不能真的当物件使用,只能摆着观赏。 弘晖挺喜欢,拿在手里比划来比划去,倒比看见宫里的赏赐还要幸福。 宁樱捂着额头,心道这还真是亲兄妹:一个买木,一个买柳! 弘昐买了不少文房用品,二格格则挑了几盆兰花,花朵都是淡绿和黄绿色,香气清幽。 她捧在手上,低头一直默默的瞧着。 宁樱还以为只是小女孩嘛,谁能不喜欢花花? 结果到了马车上,在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中间坐下来的时候,宁樱心里忽然动了一下,才意识过来:似乎已经过世的李侧福晋,闺名里是有个“兰”字的。 …… 康熙南巡,至此已经过去了不少天。 他一路游赏,又频频接见声望在外的江南名儒,每到一处,不忘巡视河工海塘。 一路走来,还豁免了不少江南田赋、赐举人、增学额。 宁樱跟在四阿哥身边,有一日就听说江南此地居然有一位一百四十岁的老人,颤巍巍地过来接驾,官府还把老人给送到了最前面。 意思是赞颂万岁治国有方,海清河晏,所以老人才能活这么长时间,见证江山锦绣,盛世太平——反正就是怎么拍马屁好听怎么来。 康熙高兴之下,便赏赐了“花甲重周”匾额给那老人,又赐银赐粮赐仆,成为当地的一桩美谈。 宁樱听到的时候就惊呆了:不是吧,一百四十岁? 这…… 这不符合常理! 四阿哥看着宁樱惊得目瞪口呆的样子,就觉得分外可爱,本来在喝茶的,也笑得差点呛了。 他伸手一遍遍摸着她的后脑勺,心里就道:到底还是出来的少了。 出门在外,什么奇闻异事都会有。 康熙此次南巡,最后终点在在浙江一带,没有去往闽粤,便重新北上,折返回了京城。 毕竟要过年了。 到了最后一站的浙南行宫,三格格看着额娘指挥奴才们里里外外的收拾行囊,知道已经是到了要踏上回途的日子了。 她还有些意犹未尽,过来抱住宁樱的腰,就问能不能再住几天。 宁樱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给她解释:“咱们这一趟出来,是随着你皇玛法南巡的,不比单独跟着阿玛。你若是还想玩,以后咱们跟阿玛出来玩。”
三格格只好乖乖地点了点头。 二格格为了安慰她,于是便劝她说这一次已经出来玩了这么多天了,人也足够累倦了。 回去好好过年也不错。 再说了,过年也有很多开心的事啊! 三格格被她说的开心了,两根手指头紧紧的勾在一起,跟二格格拉钩上吊,又说过年的时候要一起放烟花。 谁不履行承诺谁就是小狗。 宁樱在旁边,看着两个小女孩手拉着手坐在床沿上互相说话,心里就想着:其实很开心——未必是因为过年。 而是因为在童年,才会有很多开心呀。 …… 回去的路上,队伍行进的速度明显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宁樱几乎有一种快速经过各个旅游景点打卡的错觉。 京城里。 四贝勒府 这几天,四福晋都没轻松过,从早上起床便指挥着奴才们团团转,先从正院里大清扫开始,然后就是前院书房、小阿哥们的读书之处。 一个也没漏掉。 四阿哥已经在家书里说了,队伍已经往回走了,而且回来的路上只是走,不怎么游山玩水,也就不耽搁了。 除非必要的宿在行宫。 四福晋这么在心里掐指一算——眼看着四阿哥能回来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她高兴极了。 无论四阿哥对她如何——他始终是她的夫。 她是他的妻。 祖宗面前,他们的名字,始终是要头碰头,脚挨脚的放在一起的。 亲亲热热。 等心底的那个人,也是一种盼头。 …… 因为已经到了腊月里,福晋穿戴的越发喜气,被大婢女扶着出来。 她站在门前的台阶上仰头望着屋檐。 然后就觉得那儿挂着的宫灯还不够合适好看,于是又让奴才们去换。 大格格坐在屋子里,紧紧地咬住嘴唇。 她紧紧的盯着镜子里可怕的自己——鬼剃头,民间都说这叫鬼剃头。 这名字起得当真是形象生动具体——这么无缘无故秃了一块露出白花花的头皮,可不就跟有鬼来,剃了头一样吗?! “大格格,该用药了。”
一个小婢女怯生生地捧着药碗进来。 大格格自从得了这病之后,脾气就越发暴躁了。 也是,大夫都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治好。 这病不是要人命的恶疾,但对于一个正待婚嫁的少女来说,却比要人命还可怕。 听见大格格没有动静,小婢女只好低声又说了一遍。 她是个老实孩子,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初宋氏才把她调到了大格格身边。 如今,给大格格送药,已经成为下人们之间,公认的一桩难事和苦差了。 谁也不想做这个出气筒。 于是,老实人就被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