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月十六,按七夕的约定,杨轩和周杰在申时前就找到了雅亭茶坊。一进茶坊,就见一女子迎上前来问道:“请问是否杨公子?”
杨轩这下甚感奇怪,盯着那女子问道:“娘子为何认识我?”
那女子抿嘴笑了笑,道:“王公子早在二楼等各位了,他说如果是两人一同前来,当中一人瘦高英俊者,必是杨公子。”
周杰笑道:“那王公子是否说过,有差不多高七尺半的两人同行,当中高的叫陈公子,矮一点的叫王公子?”
那茶娘子一听,乐了,笑着朝周杰点了点头,道:“这位公子,您怎么猜到的?有请二楼。”
周杰笑而不语,和杨轩随那女子上了二楼。二楼里,王康独自一人坐在临后院的椅子上。王康椅子旁的方桌边上一个位茶娘子在一个小炉子的网架上烤着一茶饼。茶饼在微火烤之下散着淡淡的茶香。桌子上还有一个装着石质小棒槌的石碗、一个碟子、五个茶碟、五个杯、一个托盘和上方的茶壶,另外还有一个小包裹包着不知道什么东西。听到上二楼的脚步声,王康便转头看了过来,脸带微笑喊道:“轩弟、杰弟,你们来得还挺快,看来杰弟还是很熟悉汴京的环境。周杰笑了笑道:“王兄,其实我对这边也不甚熟悉,是到了繁塔寺附近就问卖茶的哪有奏古筝的茶坊,就问到了。”
王康不自觉的仔细看了周杰一眼,道:“你俩果真亲表兄弟,甚是慧聪。请这边坐”那茶娘子看到杨轩两人走了过来,不禁抬头看了杨轩两眼,把网架上的茶饼用夹子夹了起来,再用另一个夹子掰了点茶,放在碗里,跟着把茶饼放到碟子上,再把茶壶放在小炉子上煮,最后用那石棒槌研磨起石碗里的茶。达时,楼下响起了陈慕聪和茶娘子的说话声,跟着就是上楼梯的脚步声。陈慕聪、王墨林上到二楼来。王康招呼二人坐下,道:“大家先坐,茶就快好。曾乐师要差不多半小时才来,我们边聊边等。”
待王墨林坐下,王康从怀里取出一玉佩,说道:“昨日乃墨林弟生日,为兄没什么好的礼物,这薄礼就权当小小心意。”
说完,把玉佩向王墨林递了过去。王墨林伸手接过玉佩便道谢:“谢王兄厚礼!”
然后低头细细端详,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道:“王兄,你这礼物有些贵重。”
王康问道:“此话怎讲?”
王墨林说道:“弟虽不太懂玉,但此玉细腻油润,洁白无瑕,非寻常之玉。”
陈慕聪说道:“我看着象是和田玉。”
说完,向王墨林伸出手去,意欲接过来一看。王康说道:“兄也不太懂玉,此为家父所赠,只想着给它寻个归处。”
王墨林把玉递给陈慕聪,道:“慕聪弟帮我瞧瞧。”
陈慕聪接过玉佩,仔细看了起来,还举起来空中,对着屋外的光线仔细端详。这时,杨轩也从衣服里取出一小布卷放桌上,解开。杨轩取出当中一毛笔,递向王墨林道:“昨天受墨林宝剑相赠,寻思没啥好礼回赠墨林兄,幸好姨父给予这长锋硬笔,用的是长白山的兔毛所制,据说当今官家亦喜欢使用。望墨林兄喜欢。”
陈慕聪这时用手指指细细的揉捏几下那玉佩,道:“其实我也不太懂玉,但这玉肯定不是普通玉石,墨林好好收着便是了,好玉只要喜欢,都乃无价之宝。”
说完正想要把玉佩递还给王墨林,周杰伸手把玉佩接过去又仔细观赏。王墨林接杨轩递来毛笔,道:“杨轩弟有心了,兄定喜欢,这笔看来比相国寺摊上卖的好多了。”
这时,王康转了话题,问杨轩道:“轩弟汝弓箭如何?”
杨轩回道:“惭愧,上月武举,骑射才十中三,还差点从马上坠下。”
王康说道:“轩弟还去参加了武举?”
杨轩有些不好意思,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王康说道:“那只是轩弟甚少骑马。大宋缺马,百姓很难有机会练骑术。”
“说来甚巧,前些日子,有西域客商赠与几匹西域良驹,今养在蔡太师府附近的马房。轩弟若有兴趣,找日同去练习练习?”
杨轩这下对上话题了,赶紧说好道:“如此甚好,只是不知道会不会麻烦了王兄?”
王康说道:“哪里,兄无甚大志,平日倒是闲得很。”
杨轩道:“那下旬假可否?”
王康回道:“当然可以。”
两人正在约时间,传来有人直楼梯的声音。众人一看,原来是王康的家仆。那家仆看了看众人,对着王康说道:“封娘子到了。”
陈慕聪奇怪道:“风娘子?”
其他人也转头看向王康,等王康说出来。王康笑了笑,道:“一会上来,你们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