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大肆宣扬,自己斩首萧远的消息。 一路上,辽军们同样纷纷惊惧。 有辽军将领见状,立即出声恫吓,否认秦逍遥手刃他们上将军的事实。 可士兵们不少人瞧见了秦逍遥手里提着的头颅,哪儿能都不信呢。甚至,许多人都产生了动摇。 如此一来,辽军军心动迅速动荡,纷纷萌生了退意。 上将军已死,那他们还有继续攻打潼关的必要吗? “本将已斩萧远,尔等速速撤兵!”
秦逍遥张狂无比,继续策马疾驰。 路上遇到大股辽兵也不惧,直接策马而过。 顺带的,还会沿途收割一些辽兵。 辽兵们纷纷惊惧,竟无多少人敢追击秦逍遥。 就算有人追上去,在追出一段路后,也会停下。 一来是追不上,二来是战意消减。 还是那句话,他们上将军若是真被杀了,他们攻打潼关还有何意义? 就这样,秦逍遥一路呼喝着进了城中区。 随即,又回了东城。 二皇子得知秦逍遥凯旋,带着一众将领亲自迎了出来。 当见到秦逍遥手中提着的头颅,真是萧远本人时,所有人都惊了。 “这——先生!你竟真办成了!”
二皇子惊叹道。 同时,示意身旁的侍卫去接秦逍遥手里的人头。 其余将领见状,也是纷纷赞扬秦逍遥。 觉得秦逍遥简直跟天兵天将一般。一晚上没到的时间,竟就去数万人的辽营,斩来了敌军主帅的人头。 这可是萧远啊!辽国的上将军,也是他们大晋边关数十年来最大的仇敌。 竟就这样被斩杀了! 不少人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直盯着萧远的人头看。 秦逍遥应付了众将领几句,便将萧远的人头给了侍卫。 “算是幸不辱命!”
“现在萧远已死,接下来就看二皇子您的了。”
二皇子笑得灿烂。 “放心,此战,咱们必胜!”
自信满满的道。 “来人,送秦先生下去歇息!”
二皇子很快又道。 秦逍遥也没推辞,很快离开了。 然后,二皇子这边,便着手安排起了后续事宜。 首先要做的,便是将萧远被杀的消息传播出去。 传给辽军是一方面,也要传去大辽还有大晋朝廷。 萧远一死,不止辽军会撤,大辽那边也会改变对大晋的政策。 接下来,和谈是必然。 但是双发,最起码能平等的坐下来谈了。 甚至,要是把握得好,他们大晋兴许还能占据上风。 回到营地后的秦逍遥,让人送了些吃的东西来,吃后便睡了。 也许是知道隐患已除,秦逍遥这一觉,睡得格外踏实。 等她醒来时,已经入夜了。 而此时,潼关战事已平。 辽军在确定萧远死讯,损失不少兵马后,部分辽兵撤离潼关,回到了城外大营。 此时的辽军大营,已经挂满白帆,全军缟素。 萧远被秦逍遥斩杀的消息,成了所有人公认的事实。 秦逍遥得知这些消息,心中满意。 这才去见二皇子。 二皇子原本正在忙着安排战后事宜,听说秦逍遥来了。 丢下手中事务,便出门相迎。 接着,更是让人准备酒菜,要请秦逍遥吃饭。 秦逍遥也没客气,一边吃,一边跟二皇子打听时下情况。 “辽军现在失了主帅,高挂免战牌,不会再攻打潼关了。”
“另外,萧远被斩的消息,已经由我们的人,以及辽军自己人传送回大辽。”
“大辽朝廷那边,应该很快会有反应。”
“之前大辽皇帝便不太愿意同大晋,陷入大规模的混战。现在萧远已死,辽军被挫,大辽更不可能继续跟咱们开战。所以,两国和谈很快会继续。”
秦逍遥点头。赞同二皇子的分析。 “不过,而今局势逆转,大辽之前开的那些条件,我们大晋是不可能答应了。”
说到这儿,二皇子面上已经是一片笑意。 “相反,大辽想赎回他们的人,还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他可没忘了晋地内,之前秦先生俘虏的那些辽军。 他已经传令下去,让各县各城将人押送到潼关来。 大辽想要赎人,便得拿真金白银来换。 而正好,他这段时间损失了不少人。 招募新兵,养兵都需要大量粮饷。 “这次,可真是亏了先生了。”
“我已经上书了朝廷,为先生请功。相信圣旨不日便会到来。”
二皇子又道。望着秦逍遥的眼里全是欣赏。 秦逍遥扬起了笑来。 “谢殿下!”
冲二皇子拱手。 既然决心追求权势,朝廷的封赏她自然是看重的。 只希望朝廷能封她个大点儿的官,权力越大越好。 二皇子也十分满意秦逍遥的反应。 “接下来,两国和谈之事,大概率会转移去京都。”
“过两日,等边关局势大定。先生可与我一起回京。”
二皇子又道。说起回京,眼里还出现了些光彩。 父皇的身子越发不行了,终于开始念叨他这个一直逗留在边关的儿子。 加上这次,他驻守潼关,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重挫辽军。 在朝中众大臣的谏言下,终于给了父皇足够的理由召他回京。 他终于——要回去了。 秦逍遥想了想,点头。 “好。”
京都是个名利场,她去是好事。 另外,去了,她才有更多机会能找到相公。 二皇子面露喜色,冲秦逍遥举杯。 “先生,请。”
“殿下,请。”
秦逍遥回敬。 接下来的五日,潼关渐渐恢复了热闹。 大批辽军俘虏被押送来了潼关。 与此同时,楚晋也终于结束了华安府的兵祸,率兵赶回了潼关。 至此,辽军的这场入侵之战,彻底以失败告终。 到了第十日,朝廷的圣旨终于到了。 秦逍遥因为功高,直接被封为了中郎将军。 且,朝廷还下令,召秦逍遥回京接受封赏。 二皇子也接到了封赏的圣旨,与秦逍遥同日进京。 因二人之前早有默契,次日,便率领亲卫出发,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两人还不知道,此时的京都波谲云诡。 随着两人启程,京都局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半个月后,于秦逍遥和二皇子抵达京都的次日,宫中终于来了宣二人明日上朝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