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没想到这个白捡的功劳,又给了这个人!”
杨宪嘴里嘀咕,心里更是生气。 李洪得了便宜,这功劳自然是他的,杨宪看在眼中,却一点的办法也没有。 安排人去办理此事,这时外面走进一个下面的人,道:“大人,江浙来人了!”
杨宪一愣:“怎么跑这里来了!”
这是他和地方官员的事,本来是说好的要避嫌,只是在一些外面的地方见面。 “大人,对方说有急事!”
杨宪想了想道:“行吧,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他躬身行礼,杨宪点头,示意手下人关门。 “坐吧。”
“谢大人!”
这汉子说着并未坐下,而是从身后的包裹中拿出了一个长条的锦盒,双手捧着放到了桌子上。 “这是江浙的老爷们一点心意。”
“干什么!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搞这些,是要我们大家去死吗?”
杨宪虽然这么说,但还是打开了盒子,里面是厚厚一沓的银票。 “老爷们说,这个是一点心意,只求大人能将李洪给弄死,江浙的老爷们到时候就是披肝沥胆,卖房卖地,也要报答大人的恩情!”
这个汉子说着跪在地上。 “这……” 杨宪点了点头道:“这个人也真的不容易,行了,你回去告诉他们,我这件事也一直在想着呢。”
“多谢大人!”
这汉子起身退出。 杨宪看了眼这么多的钱,又看了眼这兵部的折子。 他似乎想到了一个办法。 而此时的李洪,正每天都和那些工匠,待在工厂中研究这布匹丝绸加工,有些设备经过他的改造,虽然能够提高很多的产量。 但李洪的目标可不是单单这么一些。 卢展鹏的商队已经在三天前返回,如今提穆尔王朝已经有了商馆,这是个好消息,最起码,大明的布匹丝绸,还有其他的商品在葱岭外有了第一个落脚点。 李洪的商业之路总算是走出了第一步。 “将军,京城的调令!”
李洪放下手上的工具,看了眼面前的士兵手上的调令,道:“是什么?”
“北平那边元廷来犯,需要大人抽调两万人马,前往支援!”
李洪眉头一皱:“这个王保保还真的不安分,这还没有半年,怎么就又打起来了!”
他说着起身走上前,接过了折子,李洪看了眼,其中的内容大体如士兵所说,但有一点,需要李洪秘密行事。 直插元兵的后方,牵制他们,给北平的防御释放压力,李洪明白,这应该是徐达的想法。 但扩廓帖木儿的用兵,可不是一般的将领,此人绝不会给别人任何的空档漏洞。 所以李洪只怕自己的出现,未必能够给元兵压力,反倒是会落入对方的圈套也未可知。 毕竟这个人是王保保,大元的第一将领。 但君命他不能不受,只是嘉峪关现在没有副将,自己前往,这里的事给谁呢? 思来想去,李洪只能让卢展鹏代为执掌,目前他离开,这商队的事也只能放一下。 再说,因为蚕丝的缘故,他们的手上布匹和丝绸也没有太多,李洪将卢展鹏等将领召集后。 由卢展鹏代为执掌守备一职,而他带领两万人,三日后离开。 此时,元廷的大军,整整十五万,这其中也有瓦剌马哈木的两万人,辽东和高丽的元人后裔和高丽贵族,也都各自派了三万人。 这一次,元昭宗给了扩廓帖木儿十万人马。 对于这一战,扩廓帖木儿信心满满,他一定要将之前的新仇旧恨,一并给了结了。 所以对于他来说,这一战更像是复仇之战。 徐达站在城头。 面前的关外的茫茫荒野,那里有元廷,有瓦剌人,影响着大明未来数百年的外族,此刻正像是两只饿狼,死死地盯着他们。 身旁是来自大明的几个官员。 “将军,陛下说这批粮草是户部从江浙几个省临时调集的,如今青黄不接,所以……” 徐达笑了笑:"几位辛苦了,对了,这一次还要有劳各位,回去后将我北平的防御工事情况,向陛下代为禀报,只要我徐达在,我定保北平安全。" “是是!”
几个官员纷纷躬身。 “哦,我听闻陛下在准备北伐的事情,各位和陛下说,我徐达这一次,一定想办法牵扯住王保保的主力,到时候,为我北伐一事做准备!”
几个官员纷纷道:“大将军,真的是我大明的梁柱之臣啊!我们一定把大将军用心向陛下禀报。”
“有劳!”
送走了几个官员,徐达并不像他刚刚说的那么轻松,而是立即召开了高层将领的会议。 只有他知道,面前的敌人扩廓帖木儿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只有曾和此人交手的人,才能明白,对付这个人,简直比你对付数十万的大军还要难。 “李洪怎么样了?”
徐达看了眼面前的众人。 “回大将军,我刚刚得到的情报,李洪部已经在迂回向扩廓帖木儿的右后方活动。”
“希望他能尽快,若是扩廓帖木儿真的打到,我只怕他们冲进关内,到时候开封真的就危险了啊!”
“徐叔叔,这个李洪真的这么厉害?”
一旁的少年,十二三岁的样子,他长得唇红齿白,很是英俊,眉宇间更是带着万千的豪情。 “哈哈,四皇子,你说的没错,此人虽然只是年长你几岁,可若是大明的年轻将领中,我看此人甘居第二,便无人可以担得起这个第一了!”
徐达说的轻松,可这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却目光微眯:“难道沐英蓝玉他们几位也不行吗?”
“他们?”
徐达想也没想地道:“还是略差了些。”
这个少年眉头微皱,虽然这个场合,他不适合在说什么,但心中却是大大的显露出了对李洪的实力的怀疑。 此人不是别人,他是被朱元璋派来北平跟着徐达学习的四皇子朱棣,也就是未来的永历大帝。 洪武十一年。 朱元璋就把他的三个儿子定位了藩王,而当时这位大明皇帝只是让两个儿子去了属地。 可单单没有让朱棣来北平,这个自然是后来的事,可其实他们还是十二三的时候,朱元璋就秘密的将他们派往了各自的属地历练。 不得不说,帝王家的孩子不容易,他们担负的东西太多,而朱元璋虽然二十几个儿子。 可大明藩王的制度,却让他的这些儿子,早早就参与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