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苏松钰的来意,君衍脸上的笑意渐渐放下,“舅舅请坐。”
苏松钰坐在了椅子上,想书房的内室看了眼,“这里是否就我们二人?”
君衍神色如常,亲自给苏松钰倒了杯茶,“是,就我们二人,舅舅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话落,君衍不动声色的将白锦刚刚用过的茶盏端起来,自己抿了口。苏松钰见状也不再多问,抿了口茶笑道:“还是你太子府的茶香,上次给你外公送去的,他还没喝够。”
“喜欢就多拿点,我稍后便让人给外公送过去。”
君衍知道,苏松钰是话里有话,攥着的茶盏的手又不自觉的攥紧。苏松钰摇了摇头,“非也,这茶虽香,可已经不适合你外公了,还是不要去送了。”
君衍沉着眉心,又道:“舅舅,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苏松钰也不再打哑谜,将茶盏放在了桌子上,“太子殿下,你是未来的一国之主,是全凤吟百姓都要爱戴的皇帝,你的枕边人,自然也是这人中龙凤,你可明白?”
“本宫明白,舅舅不妨告诉我,究竟谁才是那个你们眼中的人中龙凤?”
君衍的脸上已经染上了怒意,两道俊眉紧紧的蹙在一起。苏松钰叹了声,“要说这人中龙凤,安康郡主自然合适,将来入宫伴你左右,做个皇贵妃,协理皇后执掌六宫,她又在雪灾在之后深受人们的爱戴,自然也能够为你分忧。”
“皇贵妃?”
君衍抬眉瞧着苏松钰。苏松钰应了声,“是,皇贵妃,已安康郡主的才学能力家室,当上皇贵妃只是无可挑剔。”
“我的锦儿,必然是我的皇后!”
君衍倔强的看着苏松钰。那份执着与坚定,与当年的苏祯与君川,一模一样。苏松钰沉沉的叹了口气,“衍儿,安康郡主的的确很好,也是你母后父皇中意的儿媳妇,是这万千凤吟百姓都爱戴的君主,但,她不能成为你的皇后。”
“换句话来说,她现在,还不能是你的太子妃。”
“凭什么?”
“凭现在五万青栀军守在边境危在旦夕,凭江南水患到现在依旧无解,凭明家留下的余孽还不曾清除干净,凭现在国库空虚,百姓煎熬,这些,难道不比你的安康郡主重要!”
苏松钰的这一番话,让君衍无从反驳。江山社稷,万千百姓,是君衍与生俱来的责任。苏松钰见君衍没有反对,语气稍稍放缓,“衍儿,你父皇母后知道你喜欢安康郡主,他们俩个当年也是如你这般非对方不可,当年你外公拿着家法抽在你母后身上十余鞭子,想让你母后放弃你父皇,为苏家的前程考虑。”
“但你母后说了,只要她是皇后一日,苏家就不会倒下。”
说到这,苏松钰的眉眼垂了几分,“可你看,如今苏家如何了?”
朝中无人,军中无势,父子一生在翰林院碌碌无为,为凤吟培养太子,官员。最终,也只有个太傅的名声。这对于满腔抱负的苏松钰来说,又何止是一点点心酸?好在,苏松钰心疼妹妹,甘愿放弃自己的前程,想到这,也不觉得难。“衍儿,若是你与安康郡主也如你父皇母后那般,置家人的前程与不顾,舅舅也支持你,想必白家与李家也是如此,可现如今,国难当头,只需要你立那西启的公主为太子妃,就能省下几千几万两的银子,省下一次没必要的战争,衍儿,没有人想拆散你与安康郡主,只是,让她做个良娣或者侧妃罢了。”
君衍死死的咬着牙关,却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苏松钰也不再多留,站起身,朝着君衍行了一个官礼,“殿下,你好好想想,你们,好好想一想。”
站在内室的白锦心头一震。她知道,苏松钰的这句话,是说给自己听的。苏松钰走后,白锦又等了好一会儿,才从内室走出来。此时的君衍还坐在椅子上,沉闷着不肯开口。白锦走过去,看着茶盏中那喝剩下一半的茶,“君衍,皇上所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
君衍抿着唇,“锦儿,我不可能让你做妾。”
无论是侧妃还是良娣,只要不是太子妃,都不是正妻。君衍就不可能让白锦受这样的委屈!白锦没有说话。妾,她也瞧不上。她白锦生来一身傲骨,就连正妻之位也要她看得上才行,更何况是妾?白锦是何时走出太子府的,君衍无从所知。他只知道,若是不应下,他与白锦,就再无可能了。可若应下,他开不了这个口。皇宫,凤鸾殿。“哥哥,衍儿与你发脾气了吧?”
皇后看着自己的哥哥,也有些歉疚。苏松钰摇摇头,“无碍,他是什么性子我最了解,但衍儿是能想通的,娘娘与皇上也莫要着急。”
皇后沉沉的叹了口气,眼眶也有些红润,“衍儿他就是倔强,我现在更担心的还是锦儿,若是锦儿知道我们这样想,她又会如何?白丞相与李老将军,又当如何?”
“且看衍儿怎么想吧,让白锦为侧妃这件事,西启可答应?”
苏松钰又问。皇后应了声,“今日与西启公主浅浅的谈了下,她的意思并不在意,她呀,比衍儿懂事多了。”
苏松钰笑了笑,“流落异乡,嫁与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男子,西启的公主,有大义。”
复命后,苏松钰便从皇宫离开,楚幼宜一直在城墙上看着,直到苏松钰的马车没了踪影,这才收回视线。昏暗的阴影下,谁也不曾看清她的神色。夜深人静,月色清明,偌大的凤吟城沉寂在一片安静祥和之中。白府,一道黑影悄无声息的落到了西院,甚至不曾惊起院子里的野猫。许白芷却立耳躬听,听到一丝异响后,忙推开自己的房门。黑影闪身而入,许白芷也在黑暗中,跪在了地上。她的双手举着个本子,恭恭敬敬的递到了那黑影的手中。“主人,所有的一切都收集好了,请您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