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潜洲岛。 “你小子是卖鱼的吗?就这几条鱼,想打发了咱?”
老朱馋鱼,馋得流口水了;目光扫过广场,更馋铺满了的金矿银矿;一肚子气吐槽朱雄英。 朱雄英一脸笑嘻嘻,转移话题。 “皇爷爷,鱼也是粮食!”
还拿粮食说事儿,虽然是事实,老朱免疫了。 “别扯粮食,戒了!遍地的黄金白银,怎么就没有咱的了?”
朱雄英慢条斯理开口。 “白银是辛辛苦苦,万里迢迢赚回来的,孙儿拿一半还清军饷,不过分吧?”
“这银子也是回到朝廷,只是孙儿的账,清了。”
话音落下,老朱顿时吹胡子了。 “咱怎么觉得,你在拿咱的银子,还给咱自己?很过分!”
“暂且算这一份,其他银子呢?”
朱雄英笑呵呵开口。 “胶东半岛广大受倭灾的百姓,补偿损失和灾后重建,拿出四分之一,很合理吧?”
“剩下的四分之一银子,给浴血奋战的将士,应该吧?”
“金子嘛,孙儿造大船、招兵买马,修大路、四通八达。”
“皇爷爷,这个安排,不科学吗?”
老朱听得一愣一愣的,目光缓缓转向了鱼舱。 “你那点人马的银子,减半,减掉的补贴大明将士,别光照顾你那点人马!”
“其他金子银子怎么花,跟你父王商量再定。”
“这么多鱼,怎么处理?”
老朱这一问,又把众人目光吸引了过来。 鱼的数量,实在太多了,比银矿少不了多少。 “孙儿早想好了,一部分给宫里,一部分快马给各地藩王叔叔。”
“剩余的分大小,便宜卖给百姓,当作福利。”
民生物资,朱雄英没打算高价卖。 而且一旦海禁打开,源源不断的海鱼,将会流入市场。 开了个暴利的头,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朱雄英说着,命马三宝分出了要留下的。 其余交给顾学文,他一顿安排下,船靠到了码头。 百姓甚至不少工人,开始抢购起来。 整个码头,顿时热闹非凡。 连潜洲岛的工人,都纷纷抢购。 毕竟一条一枚通宝,大鱼也就一枚折十大钱,谁愿意错过呢? 老朱看着这一幕,脸上也浮起了笑容。 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百姓好不容易吃饱饭,现在海鱼都吃到了。 这意味着倭寇之患,基本是镇住了。 之所以有这种光景,都是因为大孙。 可一想起他,咋就觉得那么可恨呢! 别人干仗,都是朝廷赏赐。 他倒好,战利品早早就瓜分干净了! 要不是自己大孙,别人都能挂球千百次了! “铁铉回到应天了吧,咱要见他!三宝也一起!”
老朱扔下一句,打道回宫时,还不忘命几个锦衣卫,扛了几筐鱼走。 百姓仍在抢购,朱雄英自己留下的海味,也命人提上,美滋滋的回去。 …… 武英殿。 铁铉和马三宝对老朱的询问,恭敬地一一回应。 老朱了解了登州抗击倭寇的过程,也暗呼过瘾! 雄英这孙子,调兵遣将之间,步步惊心,最后都证明了有惊无险。 对于朱雄英出击倭寇,登陆倭岛的事,还是充满了好奇。 马三宝不敢夸大,原原本本给老朱禀报起来。 从靠近北九州开始,朱雄英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大战八岐大蛇,老朱听着,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惊讶无比。 这大孙莫不真是谪仙下凡? 经商治军,甚至他藩地凤阳的治理,都看似无为而治之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陛下,您没亲眼所见,倭国的武士,包括他们的良成亲王,在虞王面前,都跪了!”
“天皇和国师和尚,则是虞王下令,留着他们还有用,否则也被爆头了!”
“倭国已经完全视大明当为主子国,虞王则是他们的主子!”
“虞王说过,那帮倭人,留着都污染环境,再敢出现在大明海域,就净化掉!”
马三宝一脸振奋,纵然是复述,还是让他再打了一剂鸡血般。 “天皇跑了?亲王跪了?”
老朱一脸诧异,连旁边的铁铉,也万万没想到。 铁铉知道朱雄英智计无双,但灭八岐大蛇,不靠吓,是真刀真枪灭了的,这就不是神仙做不到的了! 老朱更以为,朱雄英只是来去如风,当了一回土匪。 没曾想是立威,当了霸王! 要知道大明立国之初,倭寇犯边,老朱派了十位使者登倭岛交涉。 当时的倭国前天皇,还将十个使者都杀了。 老朱一口恶气忍了二十年,终于大孙连本带利,拿了回来。 “陛下,咱们大明有皇孙虞王,真是大明之幸,更是陛下传承有人啊。”
“灭了大岐大蛇的一幕,将士都情不自禁喊万岁了。”
“当然,将士丝毫没有其他想法的,就是发自肺腑的崇敬!”
马三宝继续说着,也没太避讳,只是提了一嘴,朱雄英就是您亲孙。 老朱也没生气,想想惊天动地的怪兽,奈何不了这大孙,还被砍了。 如果能在场,不喊万岁的,恐怕只有标儿和咱了吧。 “这孙子这回干得还行,凤阳和大明,有这家伙在,咱也放心不少。”
当然,这孙子也浑身刺头,问题他干的事,偏偏别人还干不了。 他花银子建的柏油路,在登州一战中,进军之快,就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所以这一笔银子花销,老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走朝廷的各种流程,反而省去了麻烦。 “陛下,胶州半岛虽然经历了倭寇的侵扰,可这一战之后,那些火炮和防御工事,还有百姓的血性,都让倭寇不敢再犯!”
“末将以为,万里海岸线,都可以按照胶州半岛的蓝本,加以建设。”
铁铉察颜观色提议,老朱表面波澜不惊,心中已浮现了一招大棋。 这孙子小小年纪,经营、治国、治军,无不手段独到,是全方位人才,帝王之资! 有他在的地方,确实没啥可担心的。 老朱想着,心中一个想法渐渐浮现——咱是不是让大明更大的地盘,都有雄英这孙子? 铁铉和马三宝告退之后,老朱拿出了一本户部的折子。 自从这大孙雄英回来之后,大明天灾仍然频繁。 跟之前不同之处在于,天灾来随它来,百姓照样有饭吃,国库照样越来越满。 朱雄英带来的惊喜,确实一个比一个大! 他治下的中都凤阳,百姓生活甚至比本都应天的还好! 他的种种作为,都堪称丰功伟绩。 换做别人,哪怕只做成他的一项成就,都能吹一辈子! 可这孙子,一切都风轻云淡,但是从未止步。 只是想到他的刺头,还有杀伐之重,老朱也头疼。 杀外人无所谓,就怕六亲不认,杀自己人。 要是大明交给他,好些叔叔,尤其秦、晋、燕、宁等藩王,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会不会像杀鸡一样,一股脑儿全杀掉? 这孙子可不是标儿,没有宅心仁厚那一套。 老朱此刻,也是纠结。 朱雄英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才能用治天下,不伤及朱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