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倾大军营。 朱雄英飞起一jio…… “啊!”
万众期待的张成惨呼,终于划破营地天空。 段仁和江左放心了,睁开了双眼。 张成的得寸进尺,叔叔能忍,婶婶也不能忍! 朱雄英直接暴走。 “本王让你又是一条好汉!”
“呀!”
“本王让你打坐回血!”
“啊!” “本王让你喂招,真把老子当陪练了?”
“啊!大哥我错了!再也不敢了!饶命啊!”
尼玛,老子让你七刀合一、九刀连环合一的劈,晚上回去还怎么和众爱妃锻炼? 这一句,朱雄英当然没说,都在了脚里。 …… 看着被当成了沙包揉虐的张成,听着他声声惨呼,和朱雄英阵阵怒骂,三千壮士,倒吸了一口冷气。 太残暴了! 气消了之后,朱雄英才检阅了大明龙骑和东风营的训练。 最后看着四五百米外的悬挂的树叶靶子,一片片被击中,朱雄英时不时来个点赞。 “段仁这小子不错,改得挺快,而且改的挺好!”
“后面配上步枪的队员也不错,最佳进步奖。”
“那小子有潜质,身手不赖。”
…… 通过检阅搏击、兵器、骑战和射击……等等,朱雄英也对大明龙骑和东风营的实力,大概摸了个底。 数月之间,战力强悍不少! 当前别说大明军中,甚至放眼整个天下,人数相当情况下,绝对没有任何一支队伍是敌手! 当然,除了友军特战队和陆战队。 但是,这仍然不够! 朱雄英要的是钢铁雄师,百万军中纵横无敌、拿敌首级探囊取物的钢铁洪流! “张成这小子,多几个得力臂膀,配上闪电速度的汗血宝马,有冲击力!”
张成才得了一声赞,又笑嘻嘻的靠近朱雄英,作死开口。 “大都督,天上飞的海东青空天,威武霸气,不知道能不能打中?”
步枪射程一般两百丈,朱雄英怕有人是刺头,专门让空天在三百丈高空飞翔。 但那是宝贝,是朱雄英逆鳞,即使绝对安全,也绝不能对他有丝毫不敬,想法都不能有! “我让你飞天,再让你当靶子!”
“瞄准!射击!”
朱雄英飞起一jio,两百多斤的张成,上天了! 数百把步枪,齐刷刷举起! “啊!大都督,不要啊!都别开枪,自己人……” 张成的惨呼,从空中传来,充满了惶恐。 幸好众人只是做做样子,枪没走火。 …… 几个好手爬上大树,扛着还在呼痛的张成下来,朱雄英仍不放他休息。 “段仁、江左和张成,随本王去秦淮别院,检阅招来的种田能手!”
…… 秦淮别院。 旁边一座大民居,被租了下来。 江左进去一会,十名颤颤粟粟的农夫,已经带到秦淮别院大门前。 段仁这一手告示加吆喝的招聘,办得不错! 有东风快递的雷厉风行,这么快连人带住宿,都搞定了。 他有缺点,但优点更闪耀,最主要的是绝无二心。 是优秀员工! 段仁平时挨揍比谁都多,但朱雄英对他的偏爱,也比其他人多。 “好了,把人领进别院园地。”
随后,农夫们来到了园地边上。 朱雄英废了不少功夫,能和这些拘谨话不多的农夫沟通。 一说到种田,几个农夫打开了话匣子,根本停不下来。 段仁这皇族后裔,听得一愣一愣的。 朱雄英时不时装模作样说几句,不了解的人,还真以为他就是个种田的。 他的片言只语四两拨千斤,引得农夫滔滔不绝起来。 段仁和张成几个,对朱雄英的崇拜,已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天下还有大哥不会的事情吗? 能掐会算、能征善战、能打会治……也就算了。 连种田都会,还有什么他不会的?让不让人活? 过了好一会儿,朱雄英总算和农夫交代清楚明白。 几颗红薯,犯不着十个农夫照料,朱雄英有更长远的打算! 红薯在军屯田普及之后,百姓的农田,除了靠户部郁新等推广,种植技术主要靠这十个农夫! 真正让红薯产量有质的飞跃,还有在军屯田的推广,朱雄英还在等一个人! …… 半个月之后,应天城。 龙象马出,天下震动! 铁马黄金大车,从皇宫驶出。 动力不再是汗血宝马,换成了三十六匹高贵优雅、又高大俊朗的龙象马! 即使锦衣卫骑着开路的汗血宝马,也比龙象马矮了一截! 街上的鲜衣少年的名马,更是只到龙象马的半身高一点,气势完全被碾压,再怒不起来。 铁马黄金大车出城十里,接到了坐八驾马车归来的朱允熥。 车上还有一位倜傥王爷、朱雄英的五叔朱橚——朱神农。 “如此奢华的坐骑,说走就走的旅行,五叔会毫不犹豫!”
朱橚朝大侄子朱雄英拱手爽朗开口,后者正躬身邀请他登铁马金车。 朱雄英哑然失笑,这位五叔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封地跑到了凤阳府老家。 结果老朱让他旅行更远一些,流放到云南两年多! “五叔放心,这次旅行,皇爷爷特许!”
“而且,此事完成,我会和五叔来一次旅行,还是到凤阳府!”
朱雄英言罢,朱橚一怔,脸上惊弓之鸟的表情一闪而过,随即洒然一笑。 “还去凤阳府?是为何事?”
“回应天要完成的,又是何事?”
“哈哈,大侄子敢去,五叔当然奉陪!”
“应天的事,五叔能帮上忙的话,会很开心。”
朱橚滔滔不绝抛出问题,朱雄英露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 “其他先卖个关子,保管不会让五叔失望。”
“应天之事,只有五叔能帮忙!”
朱雄英说着,挥手让铁马金车返程。 不是去秦淮别院,而是直奔皇城上善殿。 因为,青花大缸的红薯,长势没有秦淮别院的喜人! 朱雄英要朱神农指点。 同时,应天之外军屯田的普及,先从周藩地开始。 朱神农也没见过红薯,朱雄英尽自己了解,跟他普及了一下。 朱神农开口就震惊了朱雄英。 “这种红薯亩产五千斤,一年一种,已经很了不得!”
“但五叔仍有办法,让红薯一年两种,亩产翻倍。”
“也就是一亩、每年产量两万斤!”
这话要不是出自朱神农之口,朱雄英早已飞起一jio。 现在他却开心振奋极了,洗耳恭听起来。 “青花大缸种粮食,也就大侄子了,可见爱惜粮食,和父皇无异。”
“但其中有两点可以改进—— 一是,新苗种下,覆盖一层透明膜,生长更快! 二是,垄土浅栽,红薯苗不要垂直,要平躺栽种,如此排水好、结果多、不会挤压生长,产量大。 这第二点,是从一种叫‘牛大力’的藤属药材借鉴的。 牛大力的一根苗,甚至能挖出五百斤根薯! 可惜那只是药材,不过吃了保管龙精虎猛! 这两种种植方法,细节做好,红薯一年亩产两万斤!”
朱雄英听罢,激动得甚至想亲他一口! 这样一来,军屯田原来的地,该种啥种啥;新垦的荒地,种红薯就行! “哈哈,五叔叔一席话,救了大明亿万百姓!”
“一定要帮大侄儿,过几天我再给五叔叔和皇爷爷一个大惊喜!”
“保证他对五叔叔所有的不快,都抛到九霄云外!”
朱雄英意味深长说着,轮到朱神农两眼放光。 “翻译翻译,什么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