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augustusowsleystanleyiii)其实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二世祖,但是他是那种美国特有的具有聪明脑瓜的邪恶天才似的二世祖。他的祖父是个美国参议员,父亲是美国政府的一名律师。他从小就很不听话,经常惹事生非。长大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了一段时间,退伍后开始在美国各地到处游荡,谁也不知道他去过哪里,都干了些什么。
20世纪60年代初,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来到了伯克利,搭上了一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专业的女学生奥黛丽。
于是奥古斯塔和奥黛丽两个人开始在家里研究人工合成lsd的方法,并获得了成功。
而这一消息并没有逃出中央情报局严密的情报信息监视网。
隐藏在中央情报局内部的包括奥托·冯·梅克伦堡在内的德裔“回形针计划”的纳粹余孽阴谋集团,马上就找到了他们两个人,并且对这两个人提供了经济上的援助,
在得到大量资金援助之后,奥古斯塔和奥黛丽他俩租了间大房子,安装了整套设备,制造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lsd,并于1965年春开始在旧金山街头贩卖。
就像许多早期lsd的信奉者一样,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对推广lsd也有一种宗教般的狂热。
奥古斯塔和奥黛丽给他们自己的lsd定价两美元一剂,从不涨价,而且他们免费散发的比卖出去的还多。
这不光是因为他们的那份宗教热情,还因为他们身后有奥托·冯·梅克伦堡等人的“回形针计划”纳粹余孽阴谋集团的强大经济支援做后盾。
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对自己的“工作”十分认真,不断改进制造工艺,瑞士山德士制药公司制造的lsd颜色发黄,但斯坦利改进了提纯工艺,制出的lsd纯净无色,在荧光灯的照射下还会泛起蓝光,煞是好看。更绝的是,斯坦利的lsd结晶在暗处摇动时会自己发光,这种特性在化学上叫做“压冷光”(piezoluminescent),具备这种特性的化合物在自然界十分罕见的。
为了容易区分lsd不同批次的不同质量,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为不同批制造的lsd染上不同的颜色,坊间给这些不同颜色的lsd药片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其中许多名字都因为被写进歌里而成为历史的传奇。
比如美国著名摇滚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hendrix)就写过一首名为《紫雾》(purplehaze)的歌曲,唱的就是一种被涂成紫色的lsd药片。
正是由于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和奥黛丽这两个业余化学家的努力,lsd终于得以进入市场,普通人这才可以很容易地买到它。在此之前,大麻几乎是这些人惟一的选择。虽然还有一些自然界出产的致幻剂也很有效,如墨西哥毒蘑菇和牵牛花的种子等,但它们要么苦涩难闻,要么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远不如lsd好用,因为它既不容易使人上瘾,毒副作用比其他的致幻剂相比也非常的小。
做为美国本地惟一的lsd供应商,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在旧金山享有“崇高”的地位,他被人们称为“名誉市长”。
这位市长的性格十分古怪。他知识渊博,可以从心理学到相对论滔滔不绝地侃上几个小时,但他却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只有少数人见过他本人。
不知因为什么,他坚信植物对人体有害,每天就靠吃牛排喝牛奶度日。他喜欢肯·凯西家的lsd聚会,不但为他提供免费的lsd,还资助了一支经常在聚会上表演的摇滚乐队“巫师”(warlock)。后来这支乐队改名“感恩而死”(thegratefuldead),是六十年代旧金山迷幻摇滚乐的最佳代表。
而此时肯·凯西已经被奥托·冯·梅克伦堡的阴谋集团所雇用,成为了一名活跃的迷幻药运动的推动者。
1965年12月4日,著名的“滚石”乐队在旧金山湾区开演唱会,散场后肯·凯西和他的同伴们在人群中散发传单,上面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你能通过酸剂考试(acidtest)吗?”底下一行小字写明了“考试”的时间和地点。
这个“酸剂”指的就是lsd。凯西认为lsd药效强烈,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服用就别无选择地被强迫进入长时间的迷幻状态,因此服用者没法再像以前蹭别人几口大麻烟那么简单了,必须动真格的,美丽的lsd世界必须要服用者付出努力才能看到。
为此他给自己的活动取名“酸剂考试”,一来通过挑战的办法引诱青少年来参加,二来也警告他们对待lsd必须像对待考试那样认真。
而这些年轻人一旦下定决心试过lsd之后,他们很容易相信自己终于通过了考验而加入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像许多帮派在新成员入会仪式上强迫他们自残或者喝血酒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通过了“考试”的年轻人就好比加入了某种邪教教会,对lsd产生了宗教般的迷恋心理。
从此,服用lsd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了,大部分服用者不再一个人独自享受,而更多地倾向于和朋友们一起体验,这样服用者更容易在集体的暗示下进入“良性幻游”。
于是,lsd终于以“新宗教”的方式进入了美国社会,并以一种比任何宗教都快的速度在全美国流行开来,最终与整个“嬉皮士运动”合流,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一个反主流运动的代表。
正式“考试”的那天晚上,肯·凯西在一处借来的空地上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lsd派对,他把lsd混在饮料中免费发放给来宾,而那天为这批疯狂的听众演唱的正是那只经常在他家里演唱的“感恩而死”乐队。
这支乐队原来的风格是老式布鲁斯和蓝调音乐,可自从担任了凯西的驻场乐队之后,他们经常要连续演奏四到五个小时以上,因此逐渐学会了即兴演奏。不过,他们在演奏时都要预先服用大剂量的lsd,往往还没登台就已经晕得没法弹奏乐器了。
于是他们就利用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赞助的各式效果器让吉它发出怪声,这种古怪的声音实验正对台下疯狂的听众的胃口。
而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提供的音响系统性能优越,发出的声音即响亮又不刺耳,很受听众的欢迎。
自那以后的几个月里,凯西在湾区举办了多次酸剂考试,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在这里第一次尝试了lsd,为后来在湾区发生的许多震惊世界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后来,几个商人以肯·凯西的lsd派对为模板,租用了几个废弃的旧式舞厅,开始举办小型迷幻摇滚乐现场演出,吸引了大量住在旧金山的嬉皮士队伍中的“疯子”们前来捧场。
这些人衣衫褴褛,但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只是不愿意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来过日子,而是极力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些人选择住在旧金山,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宜人的气候,更是因为这个城市历来有容忍异己,保护自由的传统。
他们在凯西的lsd派对上惊讶地发现,原来旧金山还住着那么多和自己一样疯狂的人。
而奥托·冯·梅克伦堡他们的阴谋集团,通过肯·凯西的迷幻药派对的成功举办这个事实,使他们的野心变得更大了。而且肯·凯西也很想知道全美国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疯人。
因此,在奥托·冯·梅克伦堡的“回形针计划”纳粹余孽的阴谋集团的资助下,奥古斯塔·奥斯利·斯坦利三世和奥黛丽生产了大量纯度很高的lsd,肯·凯西也要来一次全国巡演,他把lsd散发给所有的美国人!
奥托·冯·梅克伦堡和他的纳粹余孽集团终于发现他们的报仇大计马上就要实现了!
而迷幻药运动与与嬉皮士运动的合流,却导致了梅克伦堡他们计划的大破产。
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学生反叛的历史氛围之下,嬉皮士运动形成了规模,嬉皮士文化蔚成风气。
当时,许多年轻人以身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穿超短裙,吸食致幻剂,听摇滚乐,跳摇摆舞,搞同性恋,住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很多嬉皮士来自白人富裕家庭,他们抛弃富裕生活,来感受并赞美贫穷,体验简单而随意的生活。正因为这些富家子弟享受过主流的中产阶级的舒适生活,才有可能成为这种虽然舒适但扼杀人的创造力的生活的反叛者,他们甚至认为也只有真正感受过主流文化的人,才有可能看到它的弊端,从而对它进行批判。
而奥托·冯·梅克伦堡和他的纳粹余孽阴谋集团,正是看到了这种美国青年人反叛文化的兴起,才想到了可以借助这种社会潮流,用致幻药剂进行推波助澜,从而彻底搞乱美国青年一代人的思想,把美国社会从内部搞垮掉的。
可惜与致幻剂运动合流的嬉皮士运动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遇到了大麻烦。
由于一些富家子弟背叛了他们所出身的阶级,参加了嬉皮士运动,过上了那种吸食毒品,自甘堕落的生活。甚至加利福尼亚州的某些权贵集团里面的原定为家族继承人的一些贵族子弟,因为参加嬉皮士运动,吸食过多的致幻剂,而最终导致的精神分裂,成为了废人一个。而这种情况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权贵阶层之中绝对不是一个特例。有很多权贵子弟都因为为了赶时髦,参加嬉皮士运动,过量吸食了lsd,最终导致了精神分裂。
因此在1966年,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也就是后来冷战结束时候的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宣布lsd为非法药物,这等于断了嬉皮士们的口粮,他们不干了,开始了一系列静坐抗议活动。
1967年1月14日,在旧金山著名的金门公园内的草坪上,举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奇特的聚会。两万五千多人没有任何原因地来到这里,坐在草地上看书聊天弹琴唱歌,气氛祥和。这次被命名为“人类大聚会”的活动是由当地一家有名的嬉皮报纸《神谕》组织的,报纸的主编特别喜欢提摩西·利里,专门把他请来发表演讲。
提摩西·利里开始并不打算去的,因为他不想和加州政府作对。但是奥托·冯·梅克伦堡作为他庄园的资助人,一再威逼利诱,煽动他去,所以他不情不愿的坐飞机,踏上了这次旅途。
但是当他一踏上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看到年轻人疯狂的样子,便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可以利用这个舞台树立自己的威信,向更多的听众宣传自己的理想。
提摩西·利里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储备,在集会上发表了一次经典的演说。
提摩西·利里当过老师,本来口才就很好,那天他专门准备了很多短语,并特意降低了语速,好让听众认真消化他说的每一句妙语。演讲最后,他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三个短语:“审视内心,关注社会,退出世俗(turnon,tunein,dropout)”。
而那天台下的听众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短语背后所蕴含的东方的神秘主义哲学,他们只听出了两个意思:吸毒和逃避。虽然他们早就在这样做了,但从一个前哈佛大学教授嘴里说出来,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
从那天开始,提摩西·利里正式成为嬉皮士运动的代言人,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导师”。他自认为要带领大家冲出世俗的疯人院,去到一个极乐世界。
奥托·冯·梅克伦堡也发现提摩西·利里开始失去控制了,他到了旧金山之后便切断了与奥托·冯·梅克伦堡的一切联系,全身心的投入到嬉皮士运动当中。
在这次“人类大聚会”之后,美国媒体对待嬉皮士的态度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旧金山被描绘成一个没有暴力,充满爱的世界。
这里的人们不用工作,更不用去打仗,却能享受到便宜的毒品,自由的性,人们整天都沉浸在艺术创造的乐趣中。媒体还给嬉皮士们起了“花童”和“爱的一代”这样好听的绰号,并宣称1967年的夏天将会是一个“爱之夏。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真理:越是鲜艳的花朵,凋谢得也越快。
奥托·冯·梅克伦堡和他背后的阴谋集团发现,与嬉皮士运动合流的致幻剂运动,已经彻底脱离了他们的掌控,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甚至这个运动出现了某些宣扬左翼色彩的论调,所以他们决定尽快要结束这个运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