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路人打听了去粮站的路后,薛菱一骑上自己刚买的自行车就直接飞速行驶起来。
没办法,县城就这么大,标志性建筑也就那几个,只要指路的大致方向对了,那自己想要走错也挺难的。
因为今天是星期天,所以等薛菱一到达粮站的时候,就看到已经有不少人在粮站的开票窗口排队,看着那排队的人们手里那一个个蓝色小本子,薛菱一一脸懵逼。
这是粮本,看到的第一眼,她就从原主记忆里知道了,也想起了一件让她很无语的事情:这时候,买粮食原来不止需要粮票和钱,还要提供粮本。
粮本啊,原主曾经有过。
只是在原主下乡,成为农村户口后,就没办法继续吃城镇供应粮,也就没有了这粮本。
再说这原主虽说吃了不少年的供应粮,但着实没自己去粮站领过粮食,所以对这粮本压根就印象不深。
说到这,就不得不感叹下原主投胎的技术了,原主所在的薛家这一代就她一个女孩。薛家大伯母连生3个儿子不说,就连原主姑妈嫁人后那也是连续生了3个儿子,再加上原主还有个亲大哥。
虽说这年代都喜欢生男孩,但已经生了这么多后,薛家人也确实是麻木了,特别是原主三堂哥出生后,大家都相信了自家没有生姑娘的命。
之所以这么说,还因为当时快生的薛母,早就请院内的老中医把过脉,对方说是个男孩。
结果3个月后,薛母居然生下了薛菱一这个姑娘。
可想而知,领供应粮这种活计,怎么也不会轮到原主这个唯一的姑娘头上去。
这些薛菱一都能理解,她懵逼的点在于,为什么她看的穿越小说,主角在接收原主记忆后,不论多细枝末节的小事,都能给理得清清楚楚。
而自己接收的信息,总感觉与自己无关,每次都是事到临头,才会触发某些记忆开关。
这才一天不到的时间,她都做多少无用功了。
深情地看了眼排队的人群,再次确定了这是自己配不上的队伍,薛菱一跨上自己瞩目的大凤凰,潇洒离去。
买点粮食,怎么就这么难呢!薛菱一简直是欲哭无泪。
虽说自己空间里有存货,但品质都太好了,实在是不适合拿出来售卖。
她觉得这要偷摸出手的话,还得是用这时代的粮食来作为复制样本比较稳妥,毕竟老话说得好:小心使得万年船。
是的,薛菱一想要复制粮食去黑市卖,毕竟从后世来的她,最知道这货币贬值有多快。
现在她手里有1000多的现金,私底下都敢自称新河村首富,可再过个10来20年,这点钱啥也不是。
现在,借着空间复制这个巨型作弊器,不先捞它一笔,岂不是亏得慌。
薛菱一骑车重新往供销社去,她也是在粮站看到那些排队的人,才想起她都没有准备面袋子和米袋子,也不知道现在供销社里,人有没有少一点。
“薛同志,怎么是你,是要买什么东西吗?”
等薛菱一再次回到供销社,看着柜台前那只增不减的人群,狠狠心想要加入他们,却发现根本就无从下脚。
当薛菱一在买与不买间挣扎的时候,正要去仓库那边取货的郑家大哥郑红军,发现了这位去而复返的小同志并好奇问道。
“啊,郑大哥,是你!”
看到出现的郑红军,薛菱一一脸惊喜,随即有点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刚想起家里让我买布票来着,都怪我,刚才买自行车的时候太兴奋,就把这事给忘了。”
听到这话,郑红军哈哈笑道:“正常,正常,我买自行车回家的那天晚上,也都兴奋的睡不着。”
想了想,红萍好像挺喜欢这位薛姑娘,就又继续问道:“薛同志是要买什么东西吗?需要我帮你买吗,这样会快一点。”
“好啊!好啊!郑大哥,谢谢你,我想要买点布料,郑大哥方便吗?”
听到郑红萍大哥要帮忙,薛菱一不假思索的如实道。
“可以,薛同志,你要买什么布料,买多少布料,你把票和钱准备好给我,我进去让同事先给你裁。”
郑红军本想领着薛菱一进去买,但看着这拥挤的人群,又想到刚才看到这姑娘那一脸的纠结,觉得自己还是送佛送到西,一次替她买好吧。
“郑大哥,这也太麻烦您了,我想要买白棉布、黑棉布和花布各一丈。”
薛菱一回忆了下,今早自己清点的布票,估摸着说道。反正自己可以复制,在能力范围内,买大点应该没错,大了可以裁,但买小了就难搞。
主要原主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她就只能凭着感觉来买了,而且按照原主的私房钱数目来看,她这手里的布票应该也不算少。
再说,她记得1丈是3点几米,也不算小,但这一丈应该是长度,也不知道宽度是多少。
真是烦人!
郑红军一阵讶异,这姑娘买布的尺寸,有点奇怪,而且也未免有点大手笔了,但这毕竟是人家的私事,与他无关,便也不多说什么。
“行,薛同志,你就在这等我,应该很快就可以买到。”
郑红军接过薛菱一递过来的票,也不再耽搁,径直就往里面走去。
很快,郑红军就抱着布出来了,薛菱一看到对方手里的布料,很是满意。
这大小,怎么也够了,就先对付着使用吧。
“郑大哥,太感谢你了,你今天帮了我这么多,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下次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您尽管开口。”
薛菱一本想说下次请郑红军吃饭,突然想起这是70年代,而且对方这年纪,肯定已经结婚了,这不妥当,于是赶紧改口道。
还是下次有机会去郑家的时候,给郑家嫂子送点礼物比较合适。
看来郑红萍这婚礼,势必是要抽时间走一趟了。
薛菱一悠悠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