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圣旨的内容基本上和昌明预计的差不多。
圣旨中说灾情艰难,以至于陇右布政使唐尧文病故,现在由昌明补陇右布政使。皇帝还将陇右一切官员的任免以及生杀大权一并委任给了昌明。
圣旨中还明确的把灵州知府安排好了,弃市。所谓弃市就是当众执行死刑。杨祯一直以来期望的结果也终于来了。
最后就是召四皇子杨祯回京。
圣旨中的内容好像也没有什么,就只是这些。当然,皇帝还给了昌明一道密旨,不知道那里面是什么样的大杀器。
“明先生,密旨能不能给我看看啊?”杨祯好奇地问道。
昌明斜着眼瞥了杨祯一眼,冷声说道:“殿下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
杨祯自然也知道,但是他就是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啊。他尴尬的挠挠头,谄媚地笑了笑。“嘿嘿嘿……懂懂懂懂懂,我懂,我懂,我都明白。这有什么不懂的呢。这不就是好奇嘛。明先生不给看也就不给看了,都理解。公事公办嘛。”
昌明看着杨祯这个熊样子,没好气地说道:“殿下,该正经的时候还是得正经啊。不过,既然有了圣旨,昌某就让殿下了了心事再回京。”
说着昌明就站了起来,唤来一个手下,吩咐道:“明天午时,在城门外斩杀灵州知府。以陇右布政司衙门的名义发布公告,让城中的百姓和城外的灾民都来观刑。让衙役们做好工作,殿下和本部会去监斩。去安排吧。”
“我这个黜陟使总算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那我什么时候回京呢?”
“殿下这么迫切的想要离开昌某么?”昌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只有明先生知道我的本来面目。我和明先生分开以后,知道我是个蠢货的人又要增加了。你说我舍得舍不得和明先生分开啊。”杨祯说的这个理由倒是非常充分。
“殿下不必妄自菲薄。以殿下的资质,只要殿下愿意花时间,还是有机会中进士的。”
“我虽然不知道什么样的水平能中进士,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不是进士的水平高,是我的水平太低了。不过明先生既然说了,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的,有机会的话,我会去试着考考进士的。”
“昌某早知道殿下的雄心壮志,相信回京以后陛下和太子也会给殿下安排饱学之士辅导殿下学习的。殿下跟着他们好好学,中个进士真的不难。”
杨祯听完这个话,突然坏笑到道:“明先生可能忘记咱们前几天的赌约了,明先生的太祖长拳打的什么样了?我这就要走了,明先生打打看看,本皇子再指导指导您。“
“殿下小瞧昌某了不是,我每天打两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昌明说完以后,就操练起来了。
杨祯在一旁吹毛求疵,一会这个动作不到位,一会那个动作不到位的。这大概是想要报刚才的“一箭之仇”。
昌明也全不在意,杨祯怎么要求,他就怎么改。
昌明和杨祯相处的那是非常的和谐。昌明给了杨祯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杨祯会成为太子的好帮手。如果在未来,杨祯成为了自己的领导,那倒也是幸事。杨祯只不过是知识缺乏而已,但是这些缺点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弥补的。但是杨祯这种面对昌明这种专业人士时所具备的这种谦卑和信任,实在是一种天赋,这东西学不来的。
杨祯实在是没有办法不谦卑,所以他只能选择去信任。实际上,他也没有怀疑谁的资格,听天由命罢了。不过,命运的神还是非常眷顾他的,至少现在为止,杨祯身边的人都是值得他信赖的人。
昌明对杨祯有些特别的感情也很正常,因为他个人的仕途就是从杨祯这里才开始平步青云的。
原本的昌明只是太子宫的左庶人,品秩虽然不低,但是想要等着发迹那还得等太子登基以后才有可能。可是现在皇帝陛下青春鼎盛,要是按正常的流程,昌明理论上发迹的可能就还需要等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一个人,有几个十年能浪费呢?当然,在太子身边也不能说是浪费。但是这要是和在陇右当布政使相比,那可就是判若云泥了。
杨祯的出现,至少为昌明节省了十几年的时间。虽然,昌明和杨祯的相遇只是命运的安排,或者说是皇帝的安排。谁也想不到,以荒唐知名的四殿下能有这样的表现,太出乎人的意料了。只是这些天的相处,昌明就已经大生知己之感了,这千金易得,知己却难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