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率领众人在大殿当中等待廖永忠接回来的小明王之时,从滁州赶回来的廖永忠一进大殿便对我跪了下来。
“廖将军,小明王呢?”我明知故问。
“大王,末将死罪啊!请大王处罚吧。”廖永忠低头哭泣着。
我心想,可以啊老廖,这演戏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啊,要放在我那个年代,你指定能拿个影帝什么的。
“你何罪之有?”
“禀大王,末将奉命前往滁州迎接小明王到应天,哪曾想,途中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风浪,小明王所乘龙船被风浪所袭,不幸沉没,末将派人找寻未果,致使小明王陨难,末将罪该万死啊。”
廖永忠的话刚说完,我便两眼一翻晕了过去,下面众人齐齐上来救我。
十多秒之后,我感觉差不多了,就悠悠转醒。
等我再次坐直身子之时,发现刘伯温这个家伙一动未动,正口观鼻鼻观心的看着脚面呢。
我心“咯噔”了一下子,心想,难道这个老狐狸又知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喝了一口水之后,我指着还跪在地上的廖永忠。
“廖永忠,你你你!”
廖永忠马上接上话茬,只见他头磕在地上,口中喊道“还请大王治末将死罪!”
我刚要开口,可能刘伯温看不下去了,亦或者他是知道我得有个台阶下,便开口道“大王,小明王身陨这是谁也无法料到的,既然是天灾,就不能全怪廖将军啊。”
叹了一口气,刘伯温继续说道“此事既然如此,那当是小明王没有这个命啊。请大王开恩,饶恕廖将军吧。”
其他一众人,当听到小明王身死之后,那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高兴啊,如今又听这刘伯温为廖永忠解围,那一个个是拼了命的跟牌啊。
“大王,开恩呐!”
“大王,请开恩啊!”
既然有了台阶,我就得下啊。
摸了摸眼睛里根本就不存在的眼泪,我长叹一声,“既然众人都为你求情,廖永忠,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自己去领二十军棍吧。”
“谢大王!”
我知道,这二十军棍,那施刑的军法官,一定会打的轻飘飘的。
“我要为小明王披麻戴孝三天,善长啊,你去安排吧。”
“是,上位。”
我将宋龙凤十三年,改为了吴元年。
散会之后,刘伯温跟李善长在路上闲聊着。
“伯温兄,你对此事怎么看?”李善长一脸的神秘兮兮。
“善长兄,怕是你心中已然知晓答案了吧?”
“哈哈哈,那看来伯温兄也猜出了几分吧?”
“那位的手段,有些狠辣啊。”刘伯温摇了摇头。
“伯温兄此言差矣,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更何况,你愿意那个一无是处的小明王回来?”
“善长兄所说言之有理。”
月底,我让刘伯温跟李善长在书房等我。
这俩人看到四下无人,又开始闲聊起来。
“伯温兄,你猜这次上位找你我所来何事啊?”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无非定国号、年号、都城,这三件事。”
点了点头,李善长回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就在这俩人聊着的时候,我推门走了进来。
“二位,来了啊。坐坐坐。”
“是这样的,此次召集二位啊,是有这么几件事与二位商议。”
“这一呢,是国号的问题,二呢,是年号,三呢,是把都城建在哪里毕竟合适。”
“上位,是这样的,既然是承袭小明王,那么国号是不是定位‘明’比较合适啊?”李善长提议。
“善长兄言之有理,但是在下认为,这‘明’前面要加个‘大’字。”刘伯温说道。
“伯温,这是为何啊?”
“是这样的上位,韩林儿自称为小明王,这大明,是压着他。”
刘伯温这话说完,我不禁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好,那咱的国号,就叫大明!!”
接下来,经过讨论,将这年号定为了‘洪武’。
但是对于都城的问题,我与这俩人产生了分歧。
按照李善长所说,都城就定在这应天,因为应天附近经济发达,而且自古以来为鱼米之乡,都城建立在这,会富庶。而且这应天地势险要,四周都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
刘伯温建议都城定在应天是因为风水学,应天不仅在龙脉之上,而且应天风水,自成一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皆备藏风纳水,真帝王之地也。
甚至,刘伯温借用了诸葛亮的一句话: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所。
而我,则是建议都城最好建在北京。
其一,北方的局势不稳。
东北地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虎视眈眈。以后北方还有仗要打,定都北京,可以将全国的政治力量转移到北方,增强对北方的政治影响力,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一旦北方有外敌入侵,定都北京便可以迅速调动国家的力量抵御。如果在应天,却是鞭长莫及。
其二,按照风水学,北京也在这龙脉之上。
“上位,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定都应天是最好不过的。毕竟现在元朝还占据着北京城。”
“我同意善长的看法。”
我思考了一会后说道,“那这样吧,等到开国之后,将长江以北之地收复,再慢慢计划移都到北京,将这应天作为陪都。”
“甚可。”李善长跟刘伯温都同意了我这个意见。
“那最后一件事,二位觉得咱何时称帝比较合适啊?”
“上位,明年正月初四,是个好日子。”
“正月初四?这么短的时间,开国所需的一应用品,不可能做好的。”我皱起了眉头。
“上位安心,一年之前,臣下已经安排人在做了。正月初四开国典礼所用物品,一应俱全。”刘伯温脸上带着笑意。
一年之前?我看着刘伯温,久久说不出话来。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跟刘伯温李善长所谈定都的问题,被外面的朱棣,给听了去。
大年初一,我带着承影,去往了神机坊找焦玉拜年。
此时的神机坊内,除了执勤的兵士以及照顾焦玉起居的仆人,便再无其他外人。
为什么说没有外人?那是因为焦玉在五年前,已经娶了媳妇成亲了。
焦玉,就将家安置在了这神机坊内。
见到我来了,焦玉满是欢喜。
寻了一处无人的屋子,焦玉命下人准备了酒菜,我们俩就开始闲聊起来。
承影跟京墨,则是守在了门外。
“焦玉啊,大后天咱就要建立大明王朝了。”我喝了一杯酒。
“都要建国了啊,时间真快啊。那以后我见了你岂不是要喊一声皇帝陛下了?”
“得了吧,你啊,私下里还是喊咱元璋吧。来,再干一杯。”
“元璋,有件事,我得求你。”放下酒杯后,焦玉说道。
“什么求不求的,你说就是了。”
“要是你建了国,不要给我封侯拜相,就让我隐藏一些,低调活下去,而且千万不要在历史上记载我的相关事迹。”
“这是为何啊?”我一头雾水。
“唉,没啥,你就答应我吧。”
“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明朝历史上,关于焦玉的记载,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