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解救小明王(1 / 1)

就在我要继续率兵收拾陈友谅的时候,出事了。

被红巾军奉为正统的小明王韩林儿所在的都城安丰,被元朝大军给包围了。

刘福通派人杀出一条血路,跑到应天向我求援。

此时为吴国公的我,正坐在作战室内,跟着一众文臣武将讨论要不要出兵。

好家伙,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这群人的口径可是一致的,“不出兵。”

看着我纠结的神色,刘伯温起身道“国公,伯温不赞成出兵,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如若出兵,应天城内定然兵力空虚,陈友谅必定会乘虚而入,只怕那时,应天危矣。”

“二、如果救出了小明王,国公打算如何安置他?肯定需要把他放到我们地盘落脚吧。如此一来,国公就要受制于人,失去了自主的权利。”

“三、如果出兵失败,那国公的实力大减,只怕到时候会让陈友谅跟张士诚坐收渔翁之利。”

刘伯温的话毕,李善长也起身,“主上,我完全赞同伯温兄的意见,万万不可出兵。”

经常意见不合的俩人,此事倒是达成共识了。

我托着腮,思考了良久。

“咱也不想出兵,但是,不能不出兵啊。”

“安丰是应天的屏障,安丰如果丢失,那么应天岌岌可危。”

“最重要的是,咱现在还是小明王名义上的臣子。小明王是红巾军的精神领袖,他如果出了事情,红巾军必定大乱,现在如一锅粥的世道,会更加的乱。”

“陈友谅在之前的战事中,损兵折将,兵力不足,他不可能轻易出兵攻打应天。”

“综上所述,不管为了咱自己,还是为了所谓的大义,都必须出兵啊。”

既然我下定决心出兵,那就得派出最好的将领跟士兵。

我下令,由汤和驻守应天,我亲率徐达、常遇春等大将,领十万精兵,救援安丰。

虽然我们是昼夜兼程的急行军,但是赶到安丰的时候,安丰已然被元军攻破,刘福通正带领红巾军与元军进行着巷战。

入城之后,我与元军的将领吕珍碰上了。

此时的吕珍,刚刚将刘福通斩杀。

“来者报名,本将军刀下不死无名之鬼!”吕珍还真挺装逼的。

“朱元璋!”我歪着脑袋看着吕珍。

“你就是朱元璋?!哈哈哈,该着本将军要升官发财啊,宰了你,朝廷一定会重重封赏本将军。”

“狗贼!拿命来!”吕珍说着便带领着兵士向我冲了过来。

徐达骑马冲出,与这吕珍激战在了一起。

常遇春则是与元军的另一位大将左君弼,厮打在了一处。

一炷香之后,跟我对上的元军便被我打的节节败退而去,我在一处破院之内找到了小明王,将他解救出来。

如今的安丰城已经被元军打的破败不堪,为了小明王的安全,我将他安置于了滁州。

为什么不把小明王带回应天?我还没疯到那个程度,真把他带回应天了,那我怎么办?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救了他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还。

就在我驰援小明王的期间,也给了陈友谅喘息的机会。

陈友谅在这段期间赶造了巨型的战舰数百艘,舰船高数丈,上下有三层,并且每层之间都设有马道,最下层设有板房,内装几十只大橹,此处全用厚厚的铁皮包裹。

每艘舰船之上,都有火炮二十多门。

陈友谅的舰船分为三种:小舰可载人两千、中舰可载人两千五百、大舰可载人三千余。

此外,陈友谅又征集了大量的壮丁及民夫,汇聚了六十万的大军。

这时,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停止运粮至元大都。

之前这没骨头的张士诚投靠了元朝。

张士诚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设置属官,在城里另外建造了府第。他让弟弟张士信为浙江行省左丞相,把勾结他袭击杨完者的达识帖睦迩囚禁在嘉兴。

张士诚手下有个参军叫俞思齐,字中孚,泰州人,劝谏张士诚说:“过去我们是‘贼’的身份,当然可以不给大都送粮,现在是元朝的臣子,怎么可以不进贡粮食呢?”

看看,这张士诚手底下都是些什么怂包软蛋。

张士诚听闻大怒,俞思齐看劝不动他,就装病逃走了。

这个时候的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南到绍兴,北超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边占据汝宁府(河南汝南县)、颍州(安徽阜阳)、濠州(安徽凤阳东北)、泗州(江苏盱眙),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数十万。

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是张士诚的心腹,并以左丞徐义、李伯升、吕珍为爪牙,以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人为智囊团

这,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在坊间有个外号,叫做“黄菜叶”。

甚至不知道谁编了个民谣:黄菜叶,西风来,便乾折。

张士诚让元朝的学士陈基、右丞饶介掌管秘书工作,他还喜欢招揽宾客,所赠送的车马、居室、家具之类很多。那些侨居在杭州和当地贫穷无依靠的人都争着来投靠他。

一时间,张士诚的风头无两。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航海风云记霍格尔夏洛克 崇祯日记 岳飞再世,武穆称雄岳飞张宏霸 门阀赘婿苏御唐灵儿 心有所屠顾青媛陆文泽 我的军火商人生涯高军 策立天下孙策许采盈 我在古代直播带货李楮墨李明 问鼎十国罗幼度符清儿折赛花周娥皇 傻少爷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