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糖盐的重要性(1 / 1)

想到这,朱柏眼睛越来越亮。

正如同网友说的这样,他已经能够瞧得见,到时候只要是将利益平均的分给各个王公大臣,就能够平步青云的日子。

到时候必然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还敢在背地里面暗戳戳的找麻烦。

“楼主,都已经解决了粮食的问题,那还有一个大头!”

“糖跟盐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紧俏的物资!”

“要是能把这两样都给拿下来的话,别说全国首富,恐怕世界首富都能够派得上名号!”

糖跟盐一直都是可以决定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物资。

尤其是盐,洪武时期的盐大多还都是粗盐。

食用多了对人身体不好。

即便是研磨的精细用来食用,也会多生出来弊端。

大多属盐产地,过于蜀地和沿海地区。

所开采晾晒的盐都是粗盐,盐的质量差,味道更是不可明说。

要是说能够将粗盐细加工,用先进的技术大批量的制造出来精盐。

到时候将会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更何况言在历朝历代,都由官家一提把控。

更是不允许有私人买卖。

便是由胆大妄为之辈偷偷的晾晒私盐。

一旦被发现之后将会明正典刑。

倘若能够拿得出精盐,加以贩卖。

那么便可以直接将盐贩子一网打尽。

到时候便是说他们拿出来的盐便宜。

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还愿意做着铤而走险的买卖。

“我倒觉得这确实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粗盐吃多了还容易得疾病,古代人为何活的不长久,大多还都是因为生活习惯和当时物资缺乏所困!”

“要是能够将细盐带过去,怕是能够大大的延长不少人的寿命!”

古代百姓大多五六十岁便已然是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吃喝上并不精细。

没有良好的生存条件,又怎么可能会活得长久。

但是说历朝历代的皇室也罕见能有高寿。

想到这儿不禁的感慨,古代也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容易。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要是能够将精研技术带过去的话。

那么便不仅仅是一本万利这么简单。

要知道各个盐矿都是由朝廷一手把控。

而且盐矿开采难度较大。

若是说能够利用上沿海地区进行晾晒。

用蒸馏法得到细盐,那么成本和生产效率将会大大的提升。

一旦说盐的成本降低了。

那么在市面上的售价还能够保持一致。

将会比原本的利润要高出来不少。

这样子转念一想的话,同样是做贩盐买卖的生意。

国库单凭借着贩盐这一条路便能够收入增加不知几成。

朱柏甚至想着要是可以的话。

能够拉上朝廷的文武大臣以及朱元璋一同来做这个生意。

到时候将利润大半的分散出去,自己也能够赚个盆满钵满。

就是不知道朱元璋愿不愿意跟自己一起合伙做这个买卖。

不过说起来也是,整个盐矿都是自家这便宜老子。

恐怕他根本就不会跟自己作者不起眼的买卖。

只能够暗搓搓的等朱元璋去世后。

挤掉自己这些的兄弟,还有那个可恶的大侄子。

才能够将这好处牢牢的攥在手心里。

“楼主可不要忘记了,糖!”

“一般来说,所有能够拿得出手,炼制粗糖的也不外乎就是甜菜跟甘蔗!”

甜菜倒是易生存好养活。

只要等到收获的季节拿来熬煮炼糖。

基本上一斤甜菜便能够熬点出来2两糖!八壹中文網

甘蔗更不用说了,在西南地区,甘蔗可谓是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得到。

而且用来粗加工熬制出来的红糖更是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

糖倒是比盐的管控要松散上一些。

可也是按量分配一年到头有的人家恐怕连一次糖都吃不到。

实在是因为种植不多,加上路途遥远,道路不畅。

导致有的地区一年到头也迎不来几次运糖的队伍。

“主要都还是因为道路不通,加上地域偏塞,有的地方能够吃到饱,有的地方确实是要饿肚子!”

“要想富先修路,连条路都没有,仅凭借着罗马来运送货物,一年到头恐怕也运不来几次。”

“这也就导致了有的地区价格便宜的要命,而偏远地区那价格则是飞涨!”

“不管说水泥路也好还是土路也好,都得先修的四通八达才行!”

“工业革命还是要尽快的开展,一旦说有了铁路之后再运送物资的话,就不会这么吃紧!”

道路不通就导致货物的紧俏。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要想富先修路,这条口号。

任何一条路拿出来修整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何况在古代的时候,百姓们都是靠着人挑肩扛。

根本就没有机器辅助。

往往修筑出来一条几十里的路就要耗费几年的光景。

不是百姓们不愿意,而是说带价跟成本都十分的高昂。

不足以他们能够承担得起修筑一条路。

朱柏摸索着下巴,想到这儿之后也不由得感慨。

“可不就是路的原因!”

“我记得古代时候茶马贩运,一斤茶叶的价格到了北方甚至都能够换上一只羊!”

“往往茶马贩运,往返一次都要耗费一年的时间,可想而知就是因为道路不畅,所以才导致了这价格颇为昂!”

眼瞅着网友们就要把话题转到修路上,朱柏也是不禁有些头痛。

道路哪会有那么好修。

修筑起来一条道路,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还有国力都是难以为继。

隋朝时期修筑的大运河便是这样。

仅仅是一条能够南北通畅的运河。

所要耗费的人力多达几十万人。

劳民伤财不说更是逼的怨声载道。

各地都升起了谋反之心。

结果隋二世也没有再为几年的光景,便被李唐代替。

直到洪武时期,也是要用到这条南北运河。

每年投入修缮河道清理淤塞,所要耗费的银两跟劳力。

足足占据了国库两成的收益。

别看费用占据庞大,但也实实在在的都得到了好处。

不仅是运送物资也好,还是说两地经商走动也罢,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武不良人 唐人的餐桌快手热门小说 唐人的餐桌抖音热搜小说 唐人的餐桌txt 唐人的餐桌起点中文网 唐人的餐桌孑与2 唐人的餐桌子 大良医 大唐成了李二保护的废物 梦撩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