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随朱高煦兄弟就坐下桌,桌上的几人见状连忙行礼。
老师许安就在这桌,通过他的介绍,张献也知道了桌上几名武人的身份。
和老师许安紧挨着的是都督刘真,乃是辽王朱植的头号大将,此人爱兵如子,辽军中威望甚高,想要拉拢却是不易,只能徐徐图之。
朱高煦左边的两人则是燕王的心腹,朱能和丘福,二人如今虽只是千户,在靖难之役中却大放异彩,是燕王发动夺门之变,夺取北平城的头号功臣,最后更是获封国公。
刘真官职是正四品,比朱能和丘福大上不少,加上老师许安的有意吹捧,一时间酒桌上的气氛顿时微妙了起来,谁让这一桌除了张献,许安,都是心高气傲之人。
朱高燧听着宁王长史许安反复吹嘘辽军,终是忍不住开口道:“许长史,九边公认的第一强军乃是我燕军,你这么吹捧辽军是何意啊?”
许安连忙歉声道:“常山郡王恕罪,我也是和刘都督相见恨晚,只觉得他带兵有方,并无贬低燕军之意。”
刘真也知眼前的两位郡王他得罪不起,连忙起身道:“郡王说得对,九边公认燕军最强,下官刚才和许长史相谈甚欢,一时忘了分寸。”
朱高燧这才满意,可惜有人并不想放过刘真。
朱高煦缓缓开口道:“我看不如夏操之时,三弟和刘都督各带一千兵马,打上那么一架如何?”
他心中打定主意,要让三弟好好出风头,让他记住自己这个二哥的好。
朱能,丘福连忙称好!
刘真此时也被激恼,娘的得寸进尺,谁怕谁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如此就按二郡王说的来。”
朱高煦眼神一眯寒声道:“如此甚好。”
张献心中好笑,这刘真也算性情中人,叫朱高燧为常山郡王,叫朱高煦二郡王,只怕是故意的。
第二日,大宁城北,宁军大营,旌旗招展,宁王三护卫,朵颜三卫,辽西各卫精锐,燕辽二王的亲军,加起来近三万人马齐聚于此。
宁藩若非战时,一年二操,一为夏操,二为秋操,皆选在屯卫农忙之后。
夏操一为检阅各卫武备,二为威慑周边,自宁王朱权就藩后从未中断,辽西汉民数十万,皆是从河南,淮南等地调来的军户,可以说整个大宁就是一座塞外军镇,也正因为如此,经济才是宁藩最大的短板。
原本的校场之上,已搭起了一座超过三米的高台,正中间坐的是宁,燕,辽三王和辽西都司府的几位上官。
左边是宁王府中人,张献也在其中,右边则是身穿皮甲头戴毡帽的朵颜三卫,数日不见的敏敏孛儿斤一身火红色的劲装也在其中。
张献对着敏敏眨了眨眼睛,直接被狠狠的瞪了回来,引得她身旁的一名白裙女子咯咯直笑。
正在这时,校场之内响起一阵紧促的号角之声,大将朱鉴身着明光铠,快马立于台前。
“禀宁王殿下,各卫已准备完毕,请殿下校阅。”
朱权一脸严肃的起身,来到高台最前,抽出腰间长剑斜指向天,对着眼前的数万将士高呼道:“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数万人的喊声短促而有力,声震云霄,如同惊雷。
“大明万年!”
“大明万年,大明万年,大明万年。”
随着朱权的一声令下,宁藩夏操第一日的校场检阅正式开始。
最先入场的是宁王中卫,领头之人为宁王三卫指挥佥事徐理。
宁王中卫内着锦衣,外穿火红色的漆皮硬甲,腰挎绣春刀,乃是侍卫亲军,马军在前,步军在后。
军中俱是武艺高强之辈,却令行禁止,路过高台之时,声音更是整齐如一。
接下来是展宽带领的宁王左护卫,此卫以步军为主,身着铆钉棉甲,靠前的竟是十二门由战车拉着的大将军炮,青铜锻造,重达千斤,炮筒粗壮的堪比柳树,一炮可放铁钉五百,如同一门大号的散弹枪,专门对付骑兵冲锋之用。
紧随其后的是手持子母火铳,三眼火铳等各类火铳的火铳兵,两旁刀盾手护卫,最后则是大约百人的铁甲步兵,手持铁枪,铁斧,铁骨朵等破甲武器。
张献本来还奇怪三卫装备的铁甲不多,接下来就被宁王右护卫的出场震撼到了。
三千骑兵,人马俱甲,银色的铠甲,反射着耀眼的白光,领头的两员骑将一为赵平,一为朱凤臣,端是骚包的很。
宁王朱权倾力打造的白甲重骑入场,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一道道羡慕的眼神落在了宁王朱权的身上,只有那都司使李瑛心中冷笑,白甲重骑,不过是给本官做嫁衣罢了。
张献心中感慨,怪不得姐夫连承天殿都修不起,为了打造这支败家重骑,他还真是舍得下本钱。
接下来入场的是辽西各卫精锐,战车开道,游骑护卫,步军居中,虽然军备不如亲卫三军,但各卫官兵眼神中杀意不减,一看都是见过血的老兵。
最后入场的则是朵颜三卫的骑兵,披甲五花八门,皮甲,扎甲,棉甲,锁子甲都有,但是却没人敢小瞧他们。
作为明初这个时代最强的雇佣军,朵颜三卫,上马骑兵,来去如风,下马步战,不动如山。
他们之所以归顺大明,一是因为他们有黄金家族的血脉,不服鞑靼汗这等篡位者,二是大明待他们优厚,特别是宁王朱权就藩之后,先是松开了部分盐铁管制,如今更是要和泰宁卫结为姻亲。
一个个蒙古汉子,嘴里用不熟练的汉话高呼宁王千岁,大明万年。
燕王朱棣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竟是生出了一种万邦来朝的错觉,传闻十七弟将宁藩经营的铁桶一般,看来不假。
校阅持续了整整二个时辰,张献也是大开眼界,他不知道自诩为九边第一强兵的燕军如何。
他只知道有此宁王军,只要解决了粮草和饷银的短板,定能饮马长江,助姐夫登上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