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杏儿只能看到他的嘴唇张合,神色认真,不自觉地就沉溺进了他温柔地注视中。
宋霖听着外边震天响的爆竹声和妹妹高兴的喊叫,再看着眼前晕乎乎的娇妻。
他忍不住低头靠近她耳侧,不带力
道的咬了咬她的耳朵,接着沉笑一声说道:“没关系,晚些再说与你听。”
耳朵上突然的湿润灼热的触感让谢杏儿回过神,她靠在宋霖胸前,好似隔着外边繁杂的爆竹声,都能清晰的听到他胸腔的阵阵跳动声。
前所未有的安心感占据了她所有的心神,她还没注意到他在耳边说了一句什么,就下意识的回了句好。
接着便看到了宋霖的眼神逐渐暧昧……
谢杏儿在他灼热的注视下,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口水想说什么,不过这时院子里传来宋霏霏的呼喊声。
谢杏儿一把离开宋霖的怀里,脚步有些慌乱的往院子里走去,一边道:“我有些困了!去放了爆竹醒醒神!”
宋霖看着逃跑似的妻子,忍不住笑出声,都成婚小半年了,她还是这么羞涩。
不过他也起身到了院子里,一家人一起放爆竹庆贺新年了。
这个年节是谢杏儿十八年来过得最开心满足的一次,不过第二日一大早醒来的谢杏儿忍不住感叹。
什么都好,就是……有些费腰。
坐在床上隔着半开的窗户,看着已经在院子里练武的宋霖。
他感觉到谢杏儿的注视回望过来,看着他神采奕奕的样子,谢杏儿忍不住‘咬牙切齿’不服输的想着——
明明出力的是他,怎么累的反而是自己呢!
不可言说啊~
***
年节过去不久,就迎来了元宵。
正月十五。
一大早谢杏儿和婆婆两人就在厨房忙活了起来。
元宵节有赏花灯吃汤圆的习俗,且渝州城的汤圆馅儿料和外地的还有所不同,不但有甜口馅儿。
更多的是各家各有不同的咸口馅儿,渝州城本地人叫做杏子汤圆(谐音)。
常常用豆腐、豆干、洋芋丝或洋芋丁、腊肉、新鲜肉、咸菜、泡菜、藕丁、笋丁等等各种肉菜混合做馅儿。
至于甜口的馅儿则简单了许多,要不就是全白糖红糖做馅儿,要不再炒了花生芝麻碾碎了和糖,少数的也会做豆沙馅儿,再有的还会做甜汤的例如醪糟汤圆。
甜口的汤圆一般做的小些,咸口的则有拳头那么大,再有汤圆用糯米粉做皮,饱腹感很强,即便是成年人,至多吃三四个就饱了。
宋家人少,因此年年的汤圆做的都少。
谢杏儿想着正好今儿过节,干脆多做些,正好给食肆的客人也尝尝。
于是今日宋家的汤圆做了满满两大锅。
但因为谢杏儿是想着安排送给食客一起尝尝,个头倒是小了很多。
不过口味却不少,咸甜各有两种。
咸口的是藕丁鲜肉馅儿和腊肉豆干洋芋丁馅儿(真的很好吃!)。
甜口的是白糖芝麻馅儿和豆沙馅儿。
不同口味的汤圆外边做了标记,因此很好区分,再有甜咸分开煮熟,也不会串味。
正好四种,一碗四个,应了四季平安之意。
先煮了自家人吃的,吃饱喝足后,又接着忙活起来了。
宋霖吃过汤圆就去衙门当差了,宋霖爹看着外面的面馆铺子。
虽说按照渝州城的习俗,还没过元宵就依旧还是在年节里。
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人在外边觅食,因此宋家爹娘的面馆铺子过了初五就开张了,虽然每日卖不出几碗,不过多少也能有几十文钱。
老两口走亲访友后闲不住,便早早的就开门营业了,即便没有食客来吃面,附近也有邻居凑了热闹到面馆闲聊的。
不过宋霖娘知道儿媳的打算后,一大早就一起忙活包汤圆了。
如今宋霏霏还没到去苏月娘家上学的日子,这会儿便也跟着在厨房里忙活。
不过包汤圆也是技术活,要不皮太厚了,要不包不住馅儿,要不就是看着好好的,煮着煮着就露馅儿了。
宋霏霏试了好几个都学不来,反倒浪费了一堆东西,最后被宋霖娘赶去灶前添柴去了。
嘴里还念叨道:“你就不是个干粗活的命,还是去绣你的花花草草去吧!肩不能扛手不能抬的,都是惯出来的!”
宋霏霏跟着苏月娘不但学习绣艺,同时苏月娘还会教她这几个亲传弟子学些诗词字句。
毕竟越是值钱的绣品越是有内涵,要是绣出这东西的人大字不识,别人无端就觉得掉价。
宋霏霏听了娘的话撅着嘴反驳道:“还不是娘你惯的!如今还嫌弃我了!”
宋霖娘听了眼睛一瞪,“咋滴!我就这么一个闺女,还不许我惯着了!合着我惯出错了呗!”
宋霏霏晃晃脑袋又问:“娘你这话说的有理,我哪里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抬!明明是爹娘哥哥嫂嫂太宠我了,才把我惯成这样的!怎么,难不成娘你反悔了?”
“得了吧!老娘不跟你掰扯,要不是你绣艺上有些天赋,光是给你找婆家我都得愁死!”
宋霏霏才跟着苏月娘学了几个月,现在已经能绣出不错的绣品了。八壹中文網
不但先前给远在玉京的谢杏儿干娘绣了手帕,自家人她也绣了不少东西,已经可见她的手艺。
正因如此宋霖娘如今才放心了许多,虽粗活做不了,但她自己有一项手艺,再者她人挺机灵的,跟着再学学管家之事也不差了。
她今年才十岁,离出嫁少说还有五年呢!有的是时间再细细安排。
如今儿子的人生大事解决了,宋家爹娘惦记的就是小闺女和下一辈了。
不过目前来看下一辈还没影儿,宋霖娘想到前些天又问儿媳妇时得到的回答。
心里开心的嘀咕,就知道杏儿能治那臭小子!
想来孙辈离的也不远了。
宋霖娘越想脸上的笑意越发灿烂,一边高兴的想着,一边手不停歇的忙活着。
宋霖娘年年包,谢杏儿也经验丰富,因此两人速度都很快,没过太久几大盆的糯米团和馅儿料都搓成汤圆。
又等了一阵子,直到大锅里的汤圆都随着热汤沸腾的动作漂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