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儿啊!”
谢杏儿一边回她的话,一边把自己带来的两包油纸放在桌上打开。
接着对她道:“尝尝!我新做的吃食!”
“这是山楂?”苏月娘拿起一粒裹着白霜的山楂问道。
“正是!”谢杏儿点点头,又指着另一包红色的小方块。
做好的山楂糕谢杏儿用簸箕晾凉,等成型了就是一整块,为了美观也是方便食用,谢杏儿便切成大拇指长,二指宽的形状。
再者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功效极佳,也不适合过多食用。
“这整个的是霜糖山楂,小块的是山楂糕,都是用新鲜山楂做的,吃起来都酸酸甜甜的,只是口感有所不同!
这霜糖山楂是往日在李府学的,山楂糕是我自己琢磨的做法,还是第一次做呢!你帮我尝尝味道如何?”
苏月娘听了,两样都仔细品尝了一番,然后才点点头:“果真不错,看来杏儿你于厨艺一道的确是有天赋的。”
谢杏儿羞赧的谦虚了一句:“我这算什么天赋,顶多是熟能生巧罢了!”
吃食一道,许多都是相通的,只要有心研究,多少都会有些心得体会。
这门槛低得很,不似苏月娘的手艺考验人。
接着谢杏儿便又问起:“对了月娘,你可是真想好了开班教学绣技了?”
苏月娘坚定的点点头:“想好了!”
但语气又有些不确定:“只是……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谢杏儿看出她的紧张,便宽慰道:“这有什么!你手艺好,只要出去露一手,多的是人家想学的呢!”
苏月娘一想也是,比起经历的那些,这有什么值得紧张的?
再大得多的场面自己都见过了。
就算不成,也不耽误自己的绣活,既是学习,自然能看中学生的悟性,也用不着自己时时刻刻手把手的教。
本来绣技一途就是师傅领进门,寻几个天赋好的学生,也算互相成就了。
这么想着,心里便轻快了许多,也暂且放下手中的绣活,认真把自己的想法和谢杏儿说了。
谢杏儿仔细倾听,时不时给出一点建议,苏月娘一边点头一边认真记下。
眼看快要到申时末了,两人也谈的差不多,谢杏儿就想着家去了。
离开齐家时对苏月娘道:“月娘你放心,不过几句话的事儿!”
“那就多谢了!”苏月娘言语真挚的道谢。
同时心里也想着,杏儿可真是帮了自己大忙!
且不管这事儿成不成,这主意也是她提醒的,自己没什么好回报杏儿的,那就再给她做两身衣裳吧。
次日。
谢杏儿收拾好了包子摊后,罕见的没先去睡回笼觉,而是拿着自己新做的两样山楂吃食,就去巷子里歇凉的石榴树下了。
如今天热,许多人都带着蒲扇坐在树下乘凉。
谢杏儿也自己带了个小板凳,手上拿了两个油纸包就坐到人群里去了。
“杏儿来了!又做了啥好吃的?”附近的邻居一看到谢杏儿,还见她拿了油纸包,就知道她又琢磨了新鲜吃食。
平日里她都忙的很,少有空闲来跟大家闲聊。
多数时候来都是做了好吃带来的给大家尝味。
“可让婶子您猜着了!”谢杏儿笑着回了一句,连忙打开了包扎好的油纸包。
众人目光跟随着她看去,那圆溜溜的红果子外面裹了一层白霜,一眼就看出来了是山楂。
“难怪你前些日寻山楂呢?原来是想做这个!”有邻居了然道。
“正是呢!我想着那青梅许是大家吃腻了,便想着另琢磨些吃食,各位婶子快帮我尝尝味道如何?”
“哈哈,那咱们就不客气了!”
接着谢杏儿又打开了另外一个油纸包,众人见到的便是呈凝脂状颜色红亮的点心。
于是有人又问道:“这难不成也是山楂做的?”
谢杏儿笑着点点头:“是呢!这是山楂糕,用新鲜山楂制作的,闻起来果香浓郁,吃起酸甜开胃,口感清爽解腻。
且山楂还能平喘化痰,健胃消食呢!只是山楂为活血之物,孕妇和体弱者不宜多吃……”
谢杏儿一边仔细跟大家介绍,一边递给大家品尝。
霜糖山楂先吃到外面的糖霜,再吃到里面的果肉,因此吃起来是先纯甜,再酸甜交互,最后就是酸,滋味是层层递进。
而山楂糕不同,第一口和最后一口都是酸甜适中,且咬上一口细细品味,酸甜味在舌尖齿间弥漫,让人忍不住想再来一口。
众人都尝过后,夸奖的话就跟不要钱似的冒了出来。
“杏儿手艺真好!谁能想到小小的能酸掉牙的山楂还能琢磨出这种吃法!”
大家的印象里,山楂顶多是做成糖葫芦串儿吃,再者就是药铺开的方子里有了。
“是啊!杏儿来了石榴巷,咱可享了许多口福咯!”
“杏儿年纪轻轻的,性子又好,又有手艺会赚钱!也不知以后会便宜了哪家的小郎君!”
“就是!杏儿你同婶子们说说,可有看得上的?咱帮你寻摸寻摸!”
谢杏儿眼看话题要转到婚嫁之事上面,连忙插嘴道:“我十月里才满十八呢!干娘说了这事儿不急!”
紧接着又说起来:“不过婶子您刚说的那句话我是同意的,我能不着急嫁人,也是我有些手艺能赚银钱,且能养得活自己!
要我说,咱女儿家,就得有样傍身的手艺,这才是咱安身立命的本钱!”
“杏儿说的是!如今世道虽不似前朝那般对女子严苛,但到底对女子多有束缚……”
“就是!那孟大嫂不就是厨艺不错,才被前头的食肆聘去后厨做事的吗!听说每月都有半两月银呢!”
“我听说不止呢!上次……”
“还有那曹大姐的女儿,如今不是在南街的绣坊当差吗?听说每月也有好几吊钱!”
“哎!她那算什么,我听说那绣坊顶好的绣娘,一个月工钱有好几两呢!”
谢杏儿听她们自己讨论起来,不知不觉就讨论到了绣活,见时机成熟,也接着搭起话来:
“婶子说的这话我是信的!就如今租我干娘院子的那家人,各位婶子可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