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大管事您看得上,我这就把方子抄给您!”
“那成,你这可有纸笔?”
这倒是有的,还是往日在府中时买了没用完的,听了大管事发话,谢杏儿赶忙去找出来了。
谢杏儿拿出了纸笔,想起上次大管事对自己写的字的“嫌弃”,于是直接把纸笔递给她。
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的字不太好,要不我念……”
“成!”上次就是大管事提议她口述自己落笔写出来方子的,这次自然不意外她这想法。
一时屋里只有谢杏儿的说话声,和毛笔与纸张的摩挲声。
这两个法子都不算复杂,前面处理青梅的法子之前那个方子就写清楚了,因此没一会儿就口述完了,见大管事还没停笔。
谢杏儿又补充道:“其实青梅稍加处理,可做的法子很多,我也是临时想起的……”
大管事听了点点头:“你说的在理,只是府中少有人钻研罢了。”
说完这话,大管事也停笔了,稍稍吹干纸上的墨迹,递给她——
“看看,可有错漏?”
谢杏儿顺从的接过,她写的字虽不太好看,但认还是认识好些字的。
把两张纸都认真看了一遍,谢杏儿递回给大管事,嘴里说道:“没有错漏,我就是按照这两法子做的。不过甜味方面也可以根据口味调节,并不一定按照我这份量。”
“这是自然。”大管事回了一句,接着道,“这方子是你自己的巧思,府中也不白拿你的,两个方子,就各二十两如何?”
谢杏儿霎时间瞪大了眼睛。
还有这种好事儿!
原先那个方子的银钱,她猜测应当是夫人看在干娘的份上赏赐她的。
毕竟干娘把自己的往事都跟她说了。
因此她听大管事问她愿不愿意把方子抄给府里,她自然是愿意的。
她的一身手艺,就是在府里跟干娘她们学的。
再者她这两个青梅的方子,也是想到往日府中其他吃食琢磨的。
本来之前那方子就是自己占了大便宜,因此她这两方子她也没想过还能卖银钱。
这会儿听了大管事的,一时有些傻愣愣的,实在是让她没想到府中还愿意花银钱,而且价钱还不低!
她一时有些惊慌的看了眼干娘,见干娘对她安抚一笑,这才稳了稳心神回道:
“我这手艺原就是在府里学的,哪里还需要府中再买方子。再有上次夫人的赏赐,本就是我占了大便宜……”
大管事挥挥手打断她的话:“府中的规矩如此,你不必推辞。”
其实原先大管事特意没说买她方子,而是问她能不能抄给府里,本身就存了试探的心思。
若是她是个小气计较的,顶多十两就把她打发了,她哪怕心里如何不满,想必也不会愿意眼看着十两溜走的。
不过结果喜人,大管事暗道王娘子会看人,这干女儿收得好。
心灵手巧,性子好,不是个贪得无厌的,也知道感恩。
因此大管事才看在王娘子的份上提高了价钱。
别看王娘子如今常年待在后厨,可逢年过节还有她的生辰,大少爷都会特意安排人去问候她。
且大管事还听夫人说,等到了京城,就让王娘子回大少爷院里当差……
虽说大少爷后院有大少夫人看着,可前院如今可没有管事嬷嬷。
王娘子的往事大管事也是知道的,因此如今见她这么惦记这个干女儿,自然有结善缘的意思。
大管事并没有带着银钱,于是跟她说晚些安排人给她送来,就先告辞回去了。
王娘子落后了几步,先是安抚谢杏儿安心收着,心里不必有负担,既然大管事这么说了,那应该就是夫人的意思。
又再次叮嘱谢杏儿要按时吃饭,赚钱再如何重要也没有身体要紧。
王娘子不愧在李府当差十几二十年,大管事这番试探,的确有李夫人的意思。
昨日谢杏儿送了那糖霜梅肉给干娘,王娘子就先往大少爷和夫人那送去了。
李夫人一尝就喜欢上了,当即就问可是府里新做的吃食?
王娘子如实回答,却没看见李夫人隐不可见的皱了下眉,当即心里就生出了几分不满。
这谢杏儿前些时间在府中不做,怎么出府不过几日就做了新吃食?
莫不是看上次那一百两好拿,故意的?
因此才特意吩咐大管事先试探一番,若谢杏儿真是心大贪婪的……
往后府中自然不会多接触,哪怕看在王娘子的面子上。
大管事回了李府,先是把谢杏儿送的那罐糖霜梅肉送到夫人跟前。
李夫人一边吃着一边听她回话,片刻后才挑眉回了一句:
“这么说来,那谢杏儿还是个不错的。”
大管事笑着回:“是!她多番推辞,还是奴婢说是府中规矩她才安心答应……”
李夫人点点头:“既是个好的,那便安排人给她送去吧!瞧她手艺着实不错,也跟她说说,往后再有其他新鲜吃食,只管送来就是了。”
李府家大业大,如今儿子又有好前程,李夫人想起前些时候上门来的姐姐妹妹们有些谄媚的笑,顿时心里就快活了许多。
商户有什么不好,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她虽嫁的是个商户,但她吃穿不愁,有的是人花心思去琢磨了讨好她,她想吃什么吃什么。
就算那些姐姐妹妹嫁了当官的又如何?
后宅不宁,家中拮据。当家夫人身边的婆子穿得衣裳都是老旧的!
哪儿比得上自己锦衣玉食,更别说自己儿子争气,如今也是官身了。
大管事不知道夫人心里的想法,听了夫人的话点头应是,随即转身出去安排了。
原先以为只有糖霜梅肉,没成想还有一个紫苏梅饼,大管事也回禀了夫人她把两个方子都买回来了。
她做了李夫人那么多年的丫鬟,李夫人自然是相信她的,这点小事儿,大管事还是有权利“自作主张”的。
只是跟她说趁着还在渝州,正好是青梅成熟的季节,赶紧安排人多做些,以防到了京城胃口不佳,到时也好吃着开胃。
于是大管事一边吩咐了院里的小丫头给谢杏儿送银子,一边安排后厨采买,按照新的方子做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