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史上第一太监(1 / 1)

翌日,天色已微露出鱼肚白,破晓的晨光慢慢唤醒沉睡的生灵。

清晨,空气丝丝清冷,升起一片轻柔的水汽。

林秋玥悠悠转醒过来,看着父女两人睡得正香,嘴角露出一丝幸福甜蜜的笑容。

度过最为手忙脚乱的一段时间,两人掌握了规律,带孩子越来越得心应手。

林秋玥看着镜子里头发凌乱的自己,轻笑一声,收拾好头发准备洗漱。

淡黄色的火苗在锅底下撩拨,时不时跳动几下,在不断地坚持下,锅中的水开始沸腾,咕嘟咕嘟冒泡。

林秋玥往暖壶里舀着水,等到添满,这才开始往锅里下小米,搅动后让其慢慢的熬煮……

贾家。

"妈,什么饭啊?"

棒梗揉着眼睛看着桌上的饭菜,依旧是大米粥加小咸菜。

"赶紧吃完饭上学去,我去叫小当她俩起来,待会你顺路给她俩送到学校。"

秦淮茹每天的日常都很紧凑,即便是周末放假依旧如此。

"哦!"棒梗随口答应着,大口吞咽着稀粥。

很快饭桌上一家人聚齐,呲溜呲溜喝着稀饭。

看着寡淡的饭菜,贾张氏撇了撇嘴,感觉自己最近有点缺油水,想起酱猪蹄的味道,感觉嘴里生津。

"妈,我们上学去了。"

"嗯,路上注意安全,放学了赶紧回家……"

秦淮茹如往常一样交代着,等会儿她也要上班,家里就剩下自家婆婆看家,希望不要再惹出什么事情。

"臭美!"

看着坐在梳妆镜前忙活的秦淮茹,贾张氏暗啐一口,扭着胯往屋外走。

秦淮茹完全不在意自家婆婆的看法,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微微发怔。

历经三十二个年华,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

丰满的身材显出一种成熟女人的风韵,白皙的脸上一双妖媚的眼睛波光流动,身体微微扭动,饱满的曲线就会显露出来。

"妈,我去上班了。"

"嗯。"

等到对方消失不见,贾张氏迅速的从椅子上站起,溜进屋里,很快出了门。

至于锁不锁门,在她看来没必要,这院里只有她偷别家的东西,没有别人拿她家的。

……

"香,真香!"

贾张氏不停的舔着手指上的油渍,恨不得把刚才那人的手指嗦一遍。

看着虚掩的大门,她神情有些不舍,要不是怕被揍,她真想把那一筐的酱猪蹄都抢走。

"你这是去哪了,门都不知道关上,也不怕有人偷拿你家东西?"

三大妈看着从外面进来的贾张氏,疑惑的问道。

刚才她看贾家户门大开,以为人在屋里,哪成想人从外面出来。

贾张氏一脸的不在意,舔着嘴唇说道:

"偷就偷吧,到时候正好可以讹他!"

三大妈一脸的无语,不过想想对方家里也没太多好东西。

最贵重的也就是贾东旭成亲时候买的缝纫机,这也是能娶到秦淮茹的重要原因。

即便是现在,也不是家家都能拥有的,更别提十几年前。

虽说不用票,可那也是老贾找人托关系买的。

"三大妈,过来坐这说会话吧!"

听见街坊邻居打招呼,三大妈转身关上门,朝着中院走去。

上班、上学的都走了,院里就留下一些上了年纪的妇人。

众人凑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也能消磨时间。

……

"开始抽取!"

光屏上马赛克一样大小的图片开始闪动着,非人眼所能捕捉的到。

"停!"

光屏正中出现一个男人的图像。

头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领簇锦蟒龙袍,腰里系一条玲珑白玉带,脚下穿一双文武皂朝靴。

高大威猛,轮廓分明,五官深邃,极具男儿气概。

郑和!

看到这个名字,"郑和下西洋"这个名词第一时间浮现在陆景云脑海里。

古代的统治者不看重航海事业发展,在数千年封建史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郑和下西洋”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段可被外界称之为“海洋霸主”的时期。

在明朝28年的时间里,郑和先后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将大明的国威宣扬到三十多个海外国家。

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

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众说纷纭:

一说宣扬大明威德。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当时国内财政支出。

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

可惜,这种壮举就像是昙花一现,在船队第七次完成了使命之后,这一系列航海档案也被当局销毁。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有如此规模的航海之举动。

看着如此英姿飒爽的人物,谁能想到这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太监。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先祖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

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10岁被掳入明营,成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靖难之战中,因战功被赐姓郑和,任内官监太监,宣德六年钦封为三保太监。

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

长久以来,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当中,太监的形象大多都相当负面。

太监这个词语似乎总是给人们留下面色苍白、神态阴柔、心狠手辣、残害忠良的反派形象。

诚然,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这样的太监,如秦朝的赵高、汉末的十常侍、蜀汉的黄皓、明朝的王振、魏千岁等。

不过,正如纸有两面,太监当中也有一些形象正面,值得尊敬,不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

改进造纸术的东汉蔡伦,对李隆基忠心耿耿、吐血而亡的高力士,一片忠心报君恩的王承恩,坐镇西陲抵御西夏十五年的北宋宦官将领秦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生蛊仙人 重生文娱洪流 校花的妖孽保镖 修罗神医 超级右手 愿你一生喜乐 菊花冢之花之殇 都市:第三等英雄 向往:封狼居胥,被女儿曝光! 幻异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