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冬去春来。
气温逐渐升高,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衣,乡间的小路,行人也多了起来。
长安城经历了全民买锅的热潮之后,也已经平静了许多。
世家算是被程处亮恶心了一下,不过眼下他们正忙着去其他地方卖锅挣钱,也没空理他。
放眼望去,除了长安城,其他地方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遍地商机。
程处亮也没和他们抢生意,老老实实的在长安城发展。
毕竟,他又不在乎钱,他在乎的系统任务的进程。
一年一度的春游快要开始了。
说实在的,自从程处亮四人改邪归正之后,长安城也少了许多乐趣。
往日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那些世家或者官员的二代都是喜欢拿四人的不作为来映衬自己的优秀。
以此来获得心仪女子的芳心。
不过今年,他们的计划恐怕是要落空了。
官宦子弟哪个不知道程处亮的光辉事迹,都是父辈每天念叨,耳朵都被磨出茧子了。
什么程处亮巧计解雪灾,智斗七世家,人工孵化小可爱,太多太多了。
会挣钱,能做饭,能为陛下分忧,还能造福百姓。
可以说长安城的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以程处亮为例子。
满长安城的爹,一开口都是一个样。
某国公:
“你看看你,同样是国公之子,你怎么就不如人家程处亮呢?快!滚去读书!”说着,掏出了《程家家训(精装版》看了起来。
某官员:
“哎,我要是程处亮他爹,那该多好啊!看什么看!你的《程处亮一百零八句箴言》背会了没有!”说完,默默脱下鞋子,在自家儿子屁股上留下独特的父爱。
某知识分子:
“哎,生子当如程处亮啊!”
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学会这三句,让你的儿子比肩程处亮!》、《震惊!宿国公竟然这样教育自己儿子的!》、《程处亮的一百零八句箴言》,沐浴更衣之后仔细研读了起来。
某普通百姓:
“他奶奶个熊,就你这样还想成为程家二公子,看书能救的你了吗?还不快炒你的菜去!”
随后,夺走孩子手里的书,将锅铲丢了过去。
谁不知道程处亮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并且还创下了十天之内,气走了八位大儒的记录。
总之,这一段时间,长安城的孩子都活在了程处亮的阴影之下。
临近春游会。
长安城的各大酒楼却不见往日的喧嚣,勾栏之地也少了那些风流二代们的身影,赌坊,额,已经在程处亮的建议下,查封完毕。
反而是长安城的书店人满为患,读书人三五成群激烈的讨论着诗词歌赋,纸张的价格更是上涨了三成。
这一切都透露着诡异。
程府。
“程兄,据小道消息,长安城的才子都憋着气,打算在春游会上争一口气。”长孙冲朋友多,当然也知晓不少的小道消息。
“他们争口气?那和我程处亮有什么关系?”程处亮思索了一番,自己也没也没什么地方惹到他们啊!
“程兄,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整个长安城,谁家大人不是拿你和他们的孩子做比较,久而久之,你懂的。”杜荷开口说道。
“是啊,你可是别人家的孩子,你知道现在长安城的年轻人嘴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吗?”
程处亮摇了摇头,自己这一段时间忙的跟狗似的,这上哪知道去。
房遗爱惟妙惟肖的模仿道:“长安苦程二久矣!”
说完,还学着叹了口气。
“这。。。”程处亮也是哭笑不得。
“我说程兄,你会作诗吗?要不然我花钱给你弄几首,到时候,别丢了你长安青年人食物链顶尖人物的身份。”
几人都知道程处亮在厨艺和经商领域天赋颇高,不过在诗词歌赋领域,那还真是一窍不通。
程处亮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放心吧,我程某人一贯讲究以理服人。”
三天后,春游会。
前所未有的热闹。
不过都是在小声打听,程处亮来了没有。
心里都憋着气呢。
正巧,程处亮与长孙冲几人在春游的园子碰了面。
“程兄,你来了。”
“嗯,我来了。”
“你不该来的!”
“嗯?那我走?”
没办法,原本程处亮也不想来,和他们比那不是欺负他们吗?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杰出代表,说脑子里有几百首有点夸张,不过几十首诗还是有的。
不过,这不是打算去十里铺安排工作,顺路过来看看。
(说实话吧,我就是想来装北!)
“程公子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人们的目光顿时扫了过来。
“啊!程公子来了?真的假的!”
“他还敢来!快,围住他!别让这个兔崽子跑了!”
众人听到竟然有勇士这样说话,顿时齐刷刷的看向了他。
那人挠了挠头,从怀里掏出了《程处亮的一百零八句箴言》说道:“嘿嘿,我爹说了,让他给签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