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儿如今“九岁”,那必须发挥好小女孩的优势。于是脆生生开口,带着甜甜可爱的笑容看向小厮,“大哥哥,我们是来卖药材的!”
小厮见梁言儿如此喜气的模样,也不禁带了一抹笑容,“小妹妹你们带了什么药材呀,可以拿到这边请王大夫看看。”
王大夫就是万善堂的店主,犹如店名般,是个面相和善之人。
他看了看梁言儿带来的药材,大掌抚着胡须,“好!好药材!老夫已经许久没收到过品相如此好的党参了,且这两株竟然有五十个年头!
这样吧小妹妹,五十年份的我就收八百文一株,二十年份的三百文一株如何?至于胡黄连和刺五加就常见太多了,但是胜在你采摘的手法得当,故而老夫一百文收下可好?正好凑了个整数。”
梁言儿暗暗对比了一下,竟然比自己预算的还要好些,没有见她们是三个小孩就胡乱压价。
王大夫可真是个好人!
于是扬起小脸蛋儿,乖巧的点点头,“好!谢谢王爷爷,下次有好药材我还往您这儿送!”
王大夫看着这乖巧懂事模样,哈哈大笑,“好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梁言儿拿到了二两银子,带着呆呆的两个哥哥走出了万善堂。
“大哥二哥,回神啦!”梁言儿小手在二人面前晃了两下。
二人才如梦初醒般,压低声音道,“言儿!这是真的吗!那可是二两银子!”
就连大壮叔也要做满一个月的工才有这么多,更别说普通人家一年可能也才二三两银钱。故而二人现在仍处在不可置信中。
“自然是真的,那还不是多亏了你们小妹运气好!”梁言儿傲娇的仰起小脑袋。
大郎二郎哈哈大笑,也不纠结了,一脸赞同的点点头。
接着几人还得去给叶氏送绣活儿。
一般去镇上都是大郎负责的采买和去绣庄,故而相对来说,他对这个镇子要熟悉很多。
听大郎介绍,绣庄的东家叫罗秀兰,是个温婉能干的奇女子,因意外亲人尽逝,那时她才十五岁。如今尚且十八岁。
本是被她亲人接去养着,但谁知那家人竟想将她卖给一个六十岁的老地主当第八房姨太太,她一气之下将家中老宅给卖了,然后拿着银钱上这儿开了个绣庄,如今生意不说红火,但至少养活她自己是完全没问题了。
她将布料给一些绣工好的妇人女子,然后再收成品。这也是考虑到穷人家可能买不起料子。
相当于她付人工加工费,再将成品给销售出去。
而叶氏就在这儿接的活儿,主要是做帕子和荷包。一块帕子收8文,荷包15文。此次叶氏一共绣了二十块帕子,十八个荷包,那就是四百三十文。
刚刚算好绣活收入,三人就走到了绣庄门口,梁言儿刚想进去,就见大郎通红一张脸,习惯性的在门口喊道,“罗姐姐!我们拿绣活儿来了!”
虽然叶氏一直都是将这项任务交给大郎,但他每次都会很害羞。
由于一直都是他和二郎来镇上,怕冲撞了里面的女客,所以就在门口喊一声不进去。今天忘了还有自家妹子在,倒是习惯性的喊了。
“诶!是梁家大郎来了吗?”人未到声先至。只见一个少女走出门来,细细打量,少女明眸皓齿,一双秀眸好似秋水般,眼珠灵动,眼光澄澈纯净,眼底笑意盈盈,好似春花般灿烂明媚。
倒是一个极为标致的古风美人,也怪不得那地主非要纳她当小妾了。
罗秀兰看见了梁言儿,笑面如花道,“这可是你们家小妹,看着真喜气。来,这会子没有客人,你们都进来歇会儿,外面天儿大。”
三人乖巧的叫了声罗姐姐,然后跟着进去了。
绣庄虽然店面不大,但却排列整齐,罗列有致。不同的料子花色整整齐齐放到一起,格外令人赏心悦目。
大郎拿出叶氏的绣品递给罗秀兰,罗秀兰大致看了眼,便拿出算盘准备结账。她声音清甜,开口道“叶婶子的绣工真的顶好,这可是撑起了我们绣庄半边天呢!喏,这里是四百三十文,你们一定收好哦!”
随后拿出新的布料,大郎知道这是下一批绣活儿的原材料,于是伸手接过。
一旁梁言儿不由得对这个少女好感倍增,她抿着小嘴道,“要是娘亲知道罗姐姐这么高的赞誉,她肯定要高兴的多吃一碗饭。”
罗秀兰掩唇轻笑,这真是个机灵的小丫头。
众人再闲聊几句,便离开了绣庄。走时罗秀兰还给几人塞了些麦芽糖。梁言儿尝了一口,甜滋滋的,就是有些黏牙。
接着还剩一个任务,就是买粮。
陈记粮铺中。
“什么?怎会又涨价了!?糙米竟然也要8文一斤?大米竟是15文?”大郎一脸震惊。
二郎声音中也带了不解,“前段时间不是才涨过价?且最近刚秋收结束,为何涨势依旧?”
小厮也很苦恼啊,今天已经很多人质问他了。但东家说涨价,他也没办法不是。
“最近南方洪水泛滥,许多地方的良田都被淹了去,这供应量就少了太多,一路运到到咱北方的不就更少了?所以供货商那边给我们涨了许多,我们东家不涨价的话,那还得赔上不少!”小厮苦哈哈着一张脸。
梁言儿心中暗暗思忖,洪灾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事。那粮价肯定还会持续走高,说不定为了赈灾,还得提高赋税。
她可是听说当今圣上不问朝政,一心只为长生不老之术。忠言逆耳,故而他指着奸臣的好听的话听,几年内多次提高赋税,剥削徭役。
那他们可得多买些粮囤着。
梁言儿装作好奇的模样,“那大哥哥,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得知南方洪灾的消息的?南方洪灾多久了?特别严重吗?”
小厮虽然见她只是个小姑娘,但对她这一连串的问题也是耐心作答道,“我虽是不知南方洪灾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收到东家的信是在昨日,这般加急的信件在路上也得跑上十日,故而约莫也就是半月前的样子。”
梁言儿了然,于是咬咬牙买了二十斤糙米,一百斤大米。最后花了一千六百六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