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神宗驾崩(1 / 1)

苏辙抬眼望着小小的赵煦。

这孩子长得清秀漂亮,继承了母亲的优点。

赵煦很像寒烟,让人一看到他就会想起他那早逝可怜的生母。

赵顼看着苏辙,等着他给自己许一个承诺。

苏辙沉默好半晌才回答:“官家放心,太子虽年幼,但有太后教导,群臣拥戴,一定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帝王。”

有苏辙的这句话,赵顼也算松了一口气:“皇儿,你记住,凡事都要向你皇祖母和苏相国请教。遇到事情不要怕,有苏相国保护你,守护大宋江山,所以你要好好听苏相国的教导。”

赵煦挂着泪点头:“父皇,孩儿谨记在心。”

“去罢!去找你的母亲。”

等到赵煦走后,赵顼挣扎着要起身,苏辙连忙去扶,赵顼咳嗽得厉害又浑身无力,苏辙只好用自己的胸口当枕头让赵顼靠着。

赵顼勾起嘴角,道:“三郎可还记得我俩第一次相见的情形?”

苏辙道:“臣记得,那个时候官家还不到十岁,在樊楼与永安王产生了冲突。”

赵顼眼前浮现出当时的情景:“那时你就在楼上接住了我。如今我要走了,能在三郎怀里闭上眼睛,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说起从前,苏辙也很伤感。

官家太年轻,不过三十多岁。

他励精图治,生活简朴,算是一个勤勉的皇帝。

赵顼伸手在枕头下找着什么东西,可是他没有力气动作很是缓慢。

苏辙遂帮忙在枕头下找出了一个画轴。

“三郎,这画轴送与你。”

苏辙打开一看,里边两匹马、两个人并肩望着前方的战场。

“三郎,下辈子我希望能与你一起做个游侠,闯荡江湖,浪迹天涯,”

做皇帝好累,不过是困在宏伟殿宇里的囚徒罢了。

许多时候,赵顼都想跟随苏辙的脚步去到天涯海角,看遍人世风光。

下辈子,他想要一个自由恣意的人生。

苏辙一直没有说话,赵顼哀求着:“你说好吗?”

苏辙垂睫,牙关紧闭,直到怀中之人手无力垂下。

忍着泪水,苏辙喊道:“陛下驾崩了!”

外边的人听见,连滚带爬跑进来,跪在寝殿内大声哭泣。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赵顼驾崩,八岁的赵煦即位。

皇帝去世,照例要给他上庙号。

庙号要概括帝皇生前功绩,可是赵顼一意孤行支持变法,又执意出兵西夏造成永乐城大败,百姓和大臣都颇有微词。

可他毕竟是皇帝,总更不能贬低他,为此群臣们难以定夺,争论不休。

最后还是苏辙选了一个“神”字。

人们把不能解释的事务成为“神”,而赵顼也是一样,人们难以对他做出评价,因而苏辙挑选了这个“神”字。

众人的争论也才平息。

赵煦年幼,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不过国家的具体事务依然是由苏辙决定。

苏辙成了名副其实的“摄政王”。

赵煦刚登记,太皇太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苏轼从地方召回中枢,赐官礼部侍郎。

回京的路上,路过江宁,王安石设宴款待。

两个旧时的政敌,经历了沧桑变幻也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宴席上,王安石由衷感叹:“不知几百年才会出你们兄弟这般的人物。”

对于苏辙的政治才能和苏轼的文学造诣,王安石由始至终都十分欣赏。

当初,他也试图拉拢两兄弟入变法派,只可惜三人政见不同,由是生恶。

如今变法已经成了过眼烟云,两人都很感慨。

苏轼也诚心诚意道:“老相国一心变革图强,许多措施也是深思熟虑。只是您太性急,在变法中又不知变通,所以导致今日之果。”

“好在有苏三郎力挽狂澜,也多谢他保留了不少好的变法措施。我王安石此生佩服的人不多,苏三郎便是其中一个。”

自从苏辙执政,大宋日新月异,尤其是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这些王安石都看在眼里,也不得不低下从前高昂的头颅,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苏轼微笑道:“我弟弟从小就与众不同。我也一直知道他一逢龙虎会,便如登天梯。”

“只是官家勤勉爱民,却天不假年······”

说起先帝神宗,王安石就忍不住落泪。

他大半生郁郁不得志,幸而得先帝赏识,排除万难施行变法。

尽管变法最后遭致了失败,但他依然对先帝充满感激。

走过了大半生,王安石和苏轼都一样,起起伏伏,尝尽了心酸。

王安石道:“子瞻兄,你此番回去受太后重用,又有弟弟相伴,想来是苦尽甘来。以前我有千万般的不是,就着这杯酒,请你原谅!”

言罢,王安石举杯,苏轼也举杯道:“过去之事无需再提,愿往后咱们都繁花似锦,岁月悠然。”

往昔的恩怨情仇都融化在美酒之中,两人仰头饮尽。

王安石知道苏轼爱山水,并没急着放苏轼离开,而是带着他把江宁玩了一个遍。

在这段时间里,两人文人惺惺相惜。

他们抛却了朝廷官员的身份,回到最纯粹的文人相交。

他们一起饮酒作诗,徜徉在山水之间,好不自在快活。

回到京师,兄弟重逢,两家人俱是欢喜,不必赘叙。

稍稍安顿之后,苏轼身着官服进宫谢恩。

太皇太后见了苏轼,说道:“你可知,让你回京师并非老身的主意,而是先帝的意思。”

苏轼躬身做出聆听状。

“先帝爱你之才,老早就想把你调回京师重用,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先帝曾以为来日方长,总有机会,哪知他却撇下我们孤儿寡母走了。”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开始垂泪:“诗案发生之事,有无数人想至你于死地,是先帝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先帝临走之时还惦念着你,要老身一定给予你重用,让你的才华得以施展,也让大宋百姓得福。”

苏轼本就多愁善感,听着太皇太后的哭诉,他也跟着一起哭。

“臣受先帝信任,受太皇太后大恩大德,一定会为朝廷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那些年我在大赵当二皇帝的日子 姐夫,造反需谨慎啊 亮剑晋西北,我有战争系统 兴明:我竟然穿越到了明朝 血色民国,血不冷 我在南宋当大将 硬核接盘唐末 凰吟天下:王爷不好当 都市:全能加点系统 斗战神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