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规范宋体字(1 / 1)

研修班里,苏辙正讲得起兴,忽的小六子跑了进来,禀报道:“君上,主母方才摔了一跤,脚扭伤得厉害,您赶紧回去瞧瞧罢!”

听说妻子受伤,苏辙赶紧放下书本,道:“诸位长老,家中有事,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你们可以自行讨论,有什么问题咱们明天来解决。”

长老们道:“主母对我墨门恩重如山,君上赶紧回去瞧瞧罢,否则我们也不放心。”

苏辙点头,急匆匆带着小六子走了。

苏辙前脚刚走,上官长老就说道:“君上和主母真是我们墨门的大恩人,若没有他们,咱们墨门只怕连饭都吃不饱呢!”

欧阳长老道:“所以呀,咱们这次一定得刻苦用功,才能报答君上和主母一二。”

这时,司空长老还在自己的书上写着什么,东方长老一看,赞叹道:“司空长老,没想到你竟然做了这么多笔记!”

司空长老道:“我们身为墨门弟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祖师爷的思想发扬光大。如今君上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岂能不焚膏继晷?我等虽风烛残年,但也要燃烧自己最后一丝力量。”

司徒长老接话道:“没错!君上已经把八座书院准备好。时不我待,我等身为长老,自当身先士卒。”

欧阳长老笑了:“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看到墨门兴盛的时候。”

司空长老提醒道:“现在说兴盛还为时尚早。诚如君上所言,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墨门,更多的后生学习墨家学说,创造更多的有生力量,才能推动大变革!”

诸位长老接赞同道:“对对对,时不我待!我们得赶在入土之前,完成君上的使命,将来去了地府见了祖师爷也才有交代!”

于是,八位长老纷纷围坐一起,各抒己见,互相学习。

又是半月之后,八辆马车停驻在城隍庙前。

苏辙在大宋八座主要城郭开办了“墨家书院”。

汴京、杭州、洛阳、太原府、大名府、临安府、成都以及凤翔府。

为八位长老今日就会各自启程,出发去不同的城池开展墨家学说的弘扬工作。

苏辙亲自为八位长老倒满酒杯,一起举杯道:“诸位长老,此去长高水长,亦有艰难险阻,望大家保重身体!”

长老们纷纷道:“君上放心,我等定不负君上所托,誓要把墨家学说传遍九州大地!”

苏辙看着眼前的这群老者,他们脸上满是皱纹,但眼神却格外清亮,仿佛年轻小伙。

没错,长老们充满了希望,他们的眼神也燃烧着熊熊火焰。

苏辙大声道:“好!就让我们把名字镌刻进墨门的光辉一页中!诸位,我先干为敬!”

大家纷纷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最后把酒杯重重砸在地上,表示一往无前的决心!

“君上!后会有期!”

八位长老在向苏辙行了大礼时,个个眼中含泪。

那是激动的泪花。

从今以后,八位长老就要各自上路,在八座书院中把自己燃烧殆尽,为墨门的发扬光大发出自己最后的余热。

所有人都清楚,此次分别几乎就是诀别。

但他们有共同的信仰,虽远在天涯却天涯比邻!

自此,沈括、胡缨、公孙鸿在霸州开办冶铁厂;高达和韩世英在汴京照料蜀商会;八位长老在墨家书院广收学生传播墨家学说的星星之火。

而苏辙就坐镇眉州,作为大脑中枢指挥着各项事业的平稳推进。

除此之外,苏辙还勘定了“宋体字”范本,大量刊印墨家学说,还有父亲和哥哥的诗文。

也就是那时,规范的“宋体字”便广泛流传开来,成为刊印书籍的标准字体,结束了之前字体混乱的局面。

苏洵和苏轼的名字也跟着他们的诗文一起,受到大宋学子的追捧。

随着冶铁厂的生产进入正轨,铁锅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厨房,同陶器一起成为必不可少的炊具。

在铁锅的普及之下,煎炸炒等烹饪技术也开始革新,大宋百姓的餐桌也变得更加丰富。

所有的事情都在苏辙的掌控之中,一切也都按照他的设想在徐徐开展。

他和皇帝赵顼一样,都希望大宋繁荣富强。

只是不同的是,苏辙更看重老百姓的富足,而赵顼更渴望的是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

也就是这个分歧为他俩的关系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

中秋佳节,蜀商会的雇工,墨门弟子,人人都收到了来自东家的福利。

有银子,还有鸡鸭鱼肉等,可把其他店的杂役们都羡慕坏了。

眉州的苏府里,大家也都提前领到了月例银子,并且是加倍。

拿着银子,所有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干活也没有不尽力的。

书房里,小六子正在给文姬禀报:“主母,按照您的吩咐,田庄里所有人都回家休假三天。家里有奶娃的,发给营养费;孩子该念书的,发给学堂补贴;家里有老人生病的,发给医药钱······”

一项一项汇报完之后,小六子呈上了账本:“主母,这是这次中秋佳节的福利发放簿,请您过目。”

文姬打开账簿正在查阅,小六子又想起什么,连忙询问道:“主母,对了,作坊里有位叫张世的伙计,不小心摔断了腿。”

文姬问道:“请郎中看了吗?”

小六子回答:“看过了,郎中说治好了下辈子走路也瘸了。”

文姬蹙眉:“那个张世成亲了没有?”

小六子摇头。

文姬道:“等他伤好了就安排他去看管仓库罢,然后再一次性拨给他五百两银子当做赔偿金。”

小六子道:“小的记下了。”

文姬问道:“还有事吗?”

“没有了?”

“那你先下去罢!”

说完,文姬埋头在厚厚的账目之中。

各位看官肯定要问了,中秋佳节,身为主母的文姬怎还如此忙碌?

说来也没办法,家大业大,越是节日,需要安排的事项反而更多。

银子的发放,物料的使用和去处,佃户、伙计、小二,还有各家的事都要费心去支使。

那你们又要问了,一家之主苏辙去了何处?

他原也想帮忙,不过文姬嫌他碍手碍脚,把他撵了出去。

老婆太能干,苏辙就索性陪孩子。

如今的他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无忧八岁,二女儿灵泽三岁,儿子苏迟还不满一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那些年我在大赵当二皇帝的日子 姐夫,造反需谨慎啊 亮剑晋西北,我有战争系统 兴明:我竟然穿越到了明朝 血色民国,血不冷 我在南宋当大将 硬核接盘唐末 凰吟天下:王爷不好当 都市:全能加点系统 斗战神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