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事情按部就班地推进,在王紫凝的“暗中提点”下,校名儿起得是个顶个的高端大气。
国子监取名华夏大学,不加任何别的修饰词。华夏未来可以有无数的大学,但华夏大学仅此一家。这独一份的殊荣,让那些不希望国子监与其他“野鸡大学”并列的老古董颇受安慰。
华夏科技大学保持原名,自是不用说。
由太医院牵头,成立华夏医科大学,原来的女医学堂也完成了“公有化”,成了华夏医科大学的一部分。若无意外,华夏医科大学将成为华夏第一家男女同校的大学。
科技大学的女子分部独立,成为华夏女子大学。
“宫廷职业学院”改名华夏财经大学,宫里、宫外分别设置校区,专门培养精通会计、管理等技能的“掌事”、“管家”等技术人才。
“宫廷师范学院”改名华夏幼儿师范学院,因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目前只招女生也无可厚非。毕竟后世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中,男生也是“稀有动物”。
大伙儿本以为这就是全部,结果不知道哪位人才说了句:“英吉利说是有六所大学,但阿伯丁大学、爱丁堡大学之流,均处在弹丸之地,听起来与咱们的云山书院、麒麟书院相差无几。”
这下可好,大家又发现了新的切入点!
他们那些大学算什么?咱们还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动辄几百近千年的历史,他们拿什么跟咱比?
——这些,林如海早就想到了。只不过,被王紫凝科普了“部属大学”和“地方大学”的区别之后,他狐狸本性发作。
一定要等到那六所“国立”大学确定之后,再提这茬!否则,成立仅一年的科技大学,会被这些千百年的书院秒得渣都不剩,到时候,他岂不是得不偿失?
如今大家提出这个问题,可谓恰到好处。
于是,“大学名单”直接飙升到几十所,一部分各大书院“毕业”的官员也被塞到了使团当中,正式使团成员人数高达五百有余。
且因为有宫女和部分开明大臣家眷的加盟,其中女成员亦有四五十名,迎春、探春、湘云、辛西娅身在其中,并不突兀。
对,迎春也要去,因为这次浩浩荡荡的出使,一为扬华夏国威,二为迎回她的夫君关良弼。
作为关良弼的夫人,她又岂能逃避?孩子却是不方便带着,正好司棋坐完了月子,便让她把两个孩子一起带。
上有琏二嫂子帮衬,下有月子馆诸人照应,司棋也能看得过来。
至于护卫兵士……朝廷一开始都不好意思跟英吉利使臣说具体人数,怕吓着他们。只说是参照前朝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规格来的。
那些使臣回去一打听,差点儿吓尿……郑和下西洋,哪次带的人也没少于两万!
这不是去出使,这是去灭国吧?
他们不过是吹嘘了一番,把去年刚与他们英吉利合并、成立大不列颠王国的苏格兰也算了进来,凑出了六所大学。
华夏就整了这么大的阵仗?他们这是惹了个什么样的庞然大物?
明华和林如海在御书房听说了英吉利使臣的狼狈样子,笑得那叫一个舒心。
明华到底脸皮嫩,心下尚有几分过意不去:“二百多艘宝船,两万多兵士,气势汹汹地去要人……林老师,咱们这次是不是欺人太甚了?且多少有几分劳民伤财……”
林如海老神在在地捻着胡须,趁势教导道:“陛下以仁孝治国,却不知这海西诸国,与我华夏截然不同。
华夏是农耕传世,崇尚家族、乡里和睦,喜好与人为善;海西诸国数百年来均驰骋海上,以掠夺往来商旅为业,犹如豺狼虎豹,对周遭虎视眈眈。
故华夏不喜侵略他国领土、残杀他国百姓。即便如今得了茜香、真真国等地,亦有以蛮人制蛮之心,绝不妄造杀业。
海西人则不然,他们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土地、财产纳入囊中,成为日不落帝国。一旦攻陷他国,更是屠戮部众、奴役百姓,无所不用其极。
今我华夏与英吉利初建邦交,若是受了欺辱却无反击之心,必被对方看作肥美羔羊,从而得寸进尺、意图侵犯。
唯有将我大国实力明明白白呈现于他们面前,方能令其死心,不作他想。此乃一劳永逸之计!”
二百艘宝船,已是华夏如今能拿出来的全部。
更别提每艘宝船上还都搭载了蒸汽机和最新研制的火炮,新式燧发枪更是所有护卫兵士人手一把……这阵容,说是要去灭国也不为过!
明华听了,郑重的起身拱手道:“华儿受教了!”
林如海:“……”
这小皇帝私下里总是对他执弟子礼,以晚辈自居……真是……居心叵测啊!
可偏偏他还挑不出什么理,人家堂堂皇帝,这样对他,他一介臣子,还能有意见?
只好也跟着还礼:“陛下切莫如此,为陛下分忧本就是臣之本分。”
哼,你越套近乎,我越跟你讲规矩,你就是直接喊爹也没用!呸呸!喊什么爹?他才不会给那小子喊爹的机会!
明华也不计较,过了十四岁生日的他,整个人更显得温润如玉。
他不急,一点儿也不急。
只是,此时的君臣二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的使团,还真顺道……好吧,其实也不是很顺道……完成了一件几近灭国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