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开玩笑,不会有人听得到。
自从当年二人在书房谈贾府提亲一事被黛玉听到后,林如海就特意找建筑大师,为他的书房加了隔音层。
倒不是为了防自家女儿,而是他们两个的秘密太过骇人,决不能被别人听了去。
如今有容夏连秋在书房外守着,便是皇帝的暗卫也不好意思靠近——人家两口子密会,他们凑什么热闹?
而容夏连秋所站的位置,只要屋里的人不大声喊叫,便是他们这些耳聪目明之人也听不清楚。
这也是为何两人只要是密谈,都选在这间书房的原因。
林如海见到王紫凝的笑容,顿时觉得有了底气,也跟着笑道:“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有那精力,还不如一致对外。只是如今这局势……要如何说服他们才好?”
王紫凝抽出一张宣纸,又顺手从笔筒里取出一支炭笔。
“生气是最没有用的,咱们不如来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反对。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现在你是那些顽固派,我是你林尚书,来,咱们试一下。”
角色扮演,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
人与人之间为何会有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和分析问题。
一旦真的换一个立场,那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此刻,林如海又开始扮演太上皇,而王紫凝还是林如海,两个人都演得很上头。
王·林如海·紫凝:“臣搞武器,不是为了对外征战,更不是为了对付自己人,而是为了敌人来袭时,有能力回护我朝百姓!臣不懂,这怎么就成了祸根?”
林·太上皇·如海:“我问你,有火器之前,要练出一个能打仗的士兵,需要多久?有火器之后,又需要多久?”
王·林如海·紫凝:“这正是高级火器的优越之处啊,一旦外敌来犯,我泱泱华夏全民皆兵!”
——比人?那就是海西诸国加起来,也没法跟咱耗!
林·太上皇·如海:“那你有没有想过,如今朝廷的兵力多,还是民间的百姓多?若无火器,百姓即使造反,也不能仗着人多,打败训练有素的士兵。
可一旦燧发枪这样的火器普及,普通人亦能逞火器之利。百姓与士兵之间的差距便抹平了,若是遇着百姓造反,朝廷还有什么优势?”
王·林如海·紫凝:“咱们可以牢牢地把火器控制在朝廷手里,除军队和朝廷各部门的差役外,绝对不允许百姓沾染。如今不许民间私铸兵器,不是一个道理么?”
——当然要控制!若是不控制,发展到后世某些国家动不动就“零元购”的情况,那就离乱套不远了。
林·太上皇·如海:“是你要办大学!是你要让大量平民子弟掌握所谓的科技,若是他们都学会了制作炸药、火器的本事,你又能控制得了谁?”
王·林如海·紫凝:“朝廷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是要为朝廷所用。咱们可以给他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为他们树立为国为民的理想,待他们学成了,也用高薪聘用他们为朝廷做事,他们怎么可能会跟朝廷做对?”
——上《思想品德》系列课程嘛,她可是从小学到研究生,没有一年落下过!这光荣传统自然要学过来。还有“编制”这个神器,谁舍得丢?
林·太上皇·如海:“就算你再有办法,总保不齐朝廷内部不会出现包藏祸心者吧?若是手持火器的将士造反,又当如何?”
王·林如海·紫凝:“这样问就是你耍赖了。不管有没有火器,不管是火铳、火绳枪还是燧发枪,将士造反都是一样可怕的事情,如今怎么预防,将来还怎么预防便是。这是你们这俩皇帝和那帮大臣需要解决的问题,问我作甚?”
林如海笑了:“紫凝,如今我演的是太上皇,你怎么能说太上皇耍赖?且你演的是工部尚书林如海,不问你问谁?”
王紫凝哼了一声:“问兵部尚书去!为啥什么事儿都找我家老林?”
“哈哈哈,答得好!”林如海把王紫凝揽在怀里,刮了刮她的鼻子:“你若真是在朝为官,或许比我做得还好呢!”
“拉倒吧!”王紫凝才不稀罕呢:“光是你们那早朝制度,我就受不了!若是将来咱们改制成功了,第一个要废除的,便是这种形式主义!
好了,别拉拉扯扯了,快来看我列出的要点。”
林如海看着那纸上清晰明了的提纲,以及娟秀雅致的字体,叹道:“这个世道压制了你的才华,正如那竹管狼毫压制了你的书写。这字,才配得上你这品貌嘛!”
王紫凝有些不好意思,嘟哝了一句:“废话真多。”
经过两轮角色扮演,林如海也彻底理解了对手的意图和顾虑,而王紫凝随口给出的答复,也大概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如今,只需要对照要点,再细化一下方案即可。
“那帮同僚们之所以反对,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是担心科举制度遭遇变革,这一点,我觉得咱们既定的‘为吏不为官’方案应该能稳住他们,只是当时他们一哄而上,我根本没有机会说出来。
难的是第二点,他们都认为我在杞人忧天,有将士们在前线挡着,根本不用担心外敌会打到家门口。”
王紫凝冷哼:“就算打过来,他们直接换个方向下跪,投降了便照样当官儿,自然不在乎。”
原著里宝钗写的那首《螃蟹咏》,一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阳秋空黑黄”来形容他们,真是恰到好处!
林如海颇感棘手:“正是如此!适才你说的那些道理,根本无法说服他们。”
王紫凝也有些犯愁。其实明末那些投降派官员被李自成“拷饷”、人财两失的遭遇最有说服力了,可惜这个架空的世界,从起义军进京就变了。
闯王的起义军进京没多久,“拷饷”之事根本没来得及发生,本朝高祖便击溃闯军,夺取了江山。以至于明末的很多官员都平平安安熬过了朝代更迭,不少人在新朝还继续做官!
这帮没受过社会毒打的官员,自然跟明末那些天真的大臣一样,根本不在乎皇帝是谁,反正不耽误他们升官发财!
王紫凝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小说阅读经验里苦苦搜索,终于寻到了希望:“这也不难,不过是用‘孔明说周瑜’之计罢了!”
《三国演义》此时已颇为流行,林如海自然知道那些半真半假的故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百万大军压境,江东诸臣都想着投降,诸葛亮为了劝说周瑜力战,愣是说曹操攻打江东,是为了得到大乔和小乔两位美人!
只不过……
林如海苦笑:“那一招对付他们不行,对付我还凑合。毕竟只有我林某人的妻子天姿国色,会担心曹贼‘铜雀春深锁二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