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的患者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这些疗法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并将其控制在一定水平,但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脂质代谢异常、诱发糖尿病、心率加快、胃肠功能紊乱等[1]。本次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例数=84例)患者,了解风险管理展开的干预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下文:
1研究资料
1.1患者资料
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例数=84例)患者,按照干预方式分组纳入。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5例:17例;年龄范围19-75岁,平均年龄(48.77±9.01)岁。观察组年龄范围20岁-80岁,年龄均值(48.95±9.27)岁。84份患者个人资料已在入院时收集完整,于患者、家属关于检查方案、干预方案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在干预前自动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订。此次2组干预结果相关数的分析是基于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性分析之上而展开,2组个人资料数据分析无差异,在结果中展开数据的分析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此次研究进行常规护理,在治疗前需了解其个人状况,对治疗状况进行详细告知。
实验组在此次研究进行风险管理,如下:(1)健康教育。护士在指导个体和群体给予咨询、培训、协调和护理服务,与患者保持持续的联系,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遵守治疗,并在必要时将他们转诊给医生。在治疗前需强化患者个人体征检测、个人评估以及基本生活指导。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因此在用药后需要观察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并发症的相关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需为其讲解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措施、并发症、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家属可以更科学、正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疾病。日常指导患者用药,日常指导其进行药物的应用。日常生活中,养成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日常锻炼适中,避免过度劳累。(2)生活护理。和患者、家属进行信息的互通,并且需要告知家属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需加强对患者的连续管理。掌握好目前患者病情控制、用药等状况,告知其需要严格遵医用药,并且需要按照指定的饮食计划进行食物的摄入,这对于疾病知识掌握有效与否极为重要,每次访视需要根据患者对于病情的掌控能力进行药物的应用调整。以疾病知识掌握效果、用药状况作为依据,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健康指导,指定出科学的方案进行治疗。
本次使用windows系统安装的spss22.0对所有数据进行获取,数据在分析中独立非正态分布选择数据定义,而该方式的表达标准以平均值±标准差(sd)或百分率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定量与独立在此次中进行t检验和比较,经卡方检验对此次所得的数据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在数据得出后需注意p<0.05状态时,可认定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5.05±2.12)分、(90.20±1.16)分、(87.32±1.95)分;對照组分别为(81.11±2.43)分、(73.89±1.42)分、(72.98±2.76)分;风险管理、常规干预后,2组关于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评分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风险管理、常规干预后,2组关于生活质量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