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狗蛋偷听
就在一帮知青瞎折腾时,日子还在继续着。转眼间,小年就到了。按照过去的习俗,二十三糖瓜粘,这天老孟家几个孩子正围在灶间,等着李桂英熬糖做灶糖呢。
“奶奶,什么时候能好啊?我想出去玩!”妞妞这些日子一直跟着李桂英,被她看的死死的,根本都找不到机会上山,她馋了好久兔子肉了。再说了,她也想和狗蛋一起出去玩儿,这一天天的都不知道狗蛋上哪里野去了,也不带着她,她好寂寞啊!天天待在家里,自己都要长毛了。
“妹妹,快出来啊!咱们看知青打雪仗去!”呵呵,看热闹都看到知青点去了,自己之前还很纳闷,这狗蛋怎么上山都不带着自己,明知道她运气不错。好吧,这个盘旋在她脑海里的问题,有正确答案了。这狗蛋不会有社交牛逼症吧!
“等等我,你慢点儿。奶奶,我出去了~”不等李桂英反应过来,妞妞已经高兴的跑出去了,生怕慢一点儿狗蛋就不带着自己玩。
“别跑了,知青打雪仗有什么好看的?你最近都不跟我玩了,我生气了!”妞妞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对着狗蛋就是一阵控诉。
狗蛋觉得最奇葩的就是这群知青了,他们每天都发生一堆新鲜事儿。“嘿嘿,妹妹你是不知道啊!前几天有个知青好像是个傻子,她都不知道羞羞脸,没穿衣服就往爱国叔怀里钻。让咱们爱国叔给推了一下,当场就摔了个狗吃屎,哈哈笑死我了!”
呵呵,你才是大傻子!不对,你还小,还是个孩子,怎么能懂那个女知青的意思!她分明就是想让爱国叔犯错误,主动要爱国叔占她便宜啊!她这是有所图谋啊!
“妹妹,你快点,愣着干啥?一会儿好戏就开始了,我昨天偷偷听见,那个女知青说今天要装病,脱光光等着爱国叔上钩呢!”妞妞抽搐着嘴角,听着狗蛋天真无邪的话。
狐狸没成精只是太年轻,这狗蛋还是个几岁的孩子,怎么能明白大人之间的龌龊呢?看来还得是自己,去提醒爱国叔一下了。
“哥哥,你想不想吃糖?”妞妞笑嘻嘻的拿出兜里的糖,诱惑着狗蛋。
狗蛋一直是个爱吃的,特别像他妈赵云芳,只要是有点好吃的把他卖了都行的那种。“妹妹,我想吃,你对我真好!”
“给你,但是我就这两块了。如果咱们去找爱国叔,告诉他有知青要装病的秘密,肯定能吃到更多的糖,你去不去?”这些知青真是不要脸,居然想陷害爱国叔,妞妞怎么能坐视不理呢?爱国叔是老孟家人,于情于理妞妞都要管一管。
狗蛋觉得这比看热闹划算,拉起妞妞的手,话不多说,直接就向大队部跑去!“爱国叔,你在不在?我有个秘密要跟你说!”
“你俩怎么来了,有啥秘密要跟叔说啊!”孟爱国弯下身子抱起妞妞,摸着狗蛋的头,暖暖的笑着。
“可是爱国叔,你的糖在哪里呢?妞妞妹妹说,只要把秘密告诉你就有糖吃!”
孟爱国也不知道大伯娘,是怎么教育的两个孩子,都这么聪明!妞妞是个小机灵鬼,礼貌懂事。而这小子,真是个不吃亏的。“呦,想吃糖啊!行,你先告诉叔,如果这个秘密叔不知道,就给你买十块糖吃!”
“爱国叔,你真好。我告诉你,昨天我偷偷跑到知青点去玩,听着那天摔了个狗吃屎的姐姐说,今天要装病让你去看她,然后就要抱着你,你今后就什么都得听她的了。”狗蛋有限的脑容量满是不解,为啥生病了不去看医生?是不是抱了爱国叔,就不用吃苦苦的药了?
孟爱国一听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要诬陷自己啊!想要手里攥住自己的把柄,让自己给她行使职务便利,想要不劳而获。
呵呵,真是做春秋大梦!孟爱国觉得之前自己太仁慈了,总想着这帮知青离开城里,到乡下这地方生活不容易。总是希望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没想到一念之差差一点害了自己,多亏妞妞聪明,带着狗蛋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
果然,在两个孩子话音刚落,就有人敲响了大队部的门,“大队长,你在不在?小静她发烧了,一直喊痛,哭个不停说是想家了,你能过去看看她吗?”
“生病了就去看医生,我去做什么,我又不是灵丹妙药!”如果说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孟爱国肯定毫不犹豫的,和来人一起去知青点了。可谁能想到,他已经知道这帮知青的把戏了。怎么可能还急匆匆的,上赶着送上门去。
来人也傻眼了好不好,从来都有求必应的大队长是转性了?还是他发现了这个阴谋?怎么一副不耐烦的表情,说话的语气都透露着失望和气愤?还是先回去再说吧!“那大队长,我去上工了,你接着忙。”
觉得失望的孟爱国,也不再继续工作了,抱着妞妞背起狗蛋,亲自把两兄妹给李桂英送了回来。“大伯娘,你先别忙着做饭了,我找你有点事儿。”
“爱国啊!怎么了?”李桂英很是不解,今天小年难道还能有啥事儿不成。
“大伯娘,你帮我出个主意吧!最近因为队里要建学校,第一批下乡的知青思想觉悟都挺高,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都认真的学习呢!就希望能通过学校的考试,成为一名老师。但是,最近来的这批知青素质太差了,居然有人想要用美人计,给我设圈套,就想着走后门呢!”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见天的躲着他们。要不是狗蛋偷听了他们的谈话,知道有人要装病陷害我耍流氓,我这大队长就当到头了!”孟爱国一肚子的苦水,通通都倒给了李桂英。
“呵呵,你就是太和气了,你看看其他大队,哪有像你这样的大队长。天天想着给知青建房子,找人教他们干农活,还时不时的开导一下,你这是给他们当爹呢!”
“不过,这也好办,不就是都想当老师吗?一个个都是吃饱了撑的,那就让他们过完年,都跟着大伙去建学校。不给工分,义务的那种,就是谁干的好,谁思想觉悟高,就能得到大队的推介,你看看他们还来烦你不?肯定都扯着脑袋争表现呢!”看着这个脑瓜子不开窍的蠢材,李桂英真是心累,这老孟家的基因真是强大,他们这一代就没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