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鹤一个人扛不住。
他刚刚回到门口,俞占鳌便推门而入,“收拾收拾东西,我和你一起去东阿。”
“啊?”于可远一愣。
于可远诧异道:“我们不是在等胡部堂么?”
“济南的事,胡部堂是绝对不会插手的,他已经在东阿县了。
对了,他们现在就在你家。”俞占鳌呵呵一笑。
“哦,不能再拖了,我马上去处理。”
对于胡宗宪来他家,于可远还真有点小得意。
“还有,你回来后,要好好学习,为二月份的府考做准备,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交给赵先生吧。再说了,你不是说要给你妹妹找点事情吗?我们主子已经写信到了我们的将军那里,这次将军带着胡部堂过来,你跟他详细说一遍。”
俞占鳌在给于可远收拾东西的时候,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
于可远的确告诉了俞咨皋,要给阿囱找点事情做,但俞占鳌说的话,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要做的事情,的确是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三人能决定的。
“俞兄弟,真是太好了。”于可远咧嘴一笑。
俞占鳌道:“咳咳,不用谢,如果你真的觉得对不起我,那等你有钱了,再给我找个好的夫人!”
“我会记住的。”
这一点,他是绝对不会忘记的。
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心狠手辣的。但是,不管是他关心的,还是真心为他好的,他都从来没有拒绝过。
只是他没有料到,自己给俞占鳌找的这门亲事,会让很多人都不满意。
从济南返回东阿县,时间又过去了一天。
从东阿县回来时,天已经快黑了,还没有到院子,就看见两个彪形大汉守在院门口,一看就知道是胡宗宪的贴身侍卫,不过他们没有军装,都是便装。
守卫的头目正守在院子里。
俞占鳌一看到来人,顿时激动地跑了过来,“兄弟,这一路上可辛不累啊,胡部堂还好吗?”
侍卫首领上下看了于可远一眼,然后点了点头,“说不上多好,但也差不了多少,戚统领和俞统领就在那里,你先走一步。”
说完,他就打开了房门。
于可远觉得有点奇怪,不知道邓氏和阿囱这两天是怎么熬过去的,怎么会有这样一大帮人住在自己的家中?
走到院子里。
戚继光坐在一个小小的炭火旁,摇着折扇,正在煮着一锅的药材。
胡宗宪躺在床上,晒着温暖的阳光。
俞大猷在厨房里忙活,只见人来人往,邓夫人跟着俞大猷,似乎并没有出手相助,只是被吓得更厉害了。
于可远上下看了看胡宗宪,又看了看戚继光。
胡宗宪看起来四五十多岁,皮肤黝黑,消瘦。
他的脸色苍白,苍老的面容,苍老的面容,哪怕是半坐在那里,也掩饰不了他的疲惫。
戚继光却是另一种感觉,他看着这名英杰,心中百感交集,脑海里浮现出一句李白的名句:
这位年轻的将领离开武威,执掌着银坛,保护着紫薇。
平明执刀向苍穹,黄昏时纵马醉醺醺。
爱子临风吹箫,佳人穿着一身月华罗衫。
昨夜英雄似梦,与君共饮春光。
戚继光三十多岁,和胡部堂的垂垂老矣相比,显得更加的年轻,更加的潇洒,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沉稳,更加的有书卷气息。
光是这股气势,就知道他是个文武兼备的人。
不只是因为地位的差距,因为历史的缘故,于可远对两人都很尊敬,他来到戚继光身边,躬身道:“劳烦你了,让我来。”
戚继光对于可远微微一笑,道:“胡部堂睡觉了,声音小点。”说完,将折扇递到于可远面前。
两人的交谈,就好像是老朋友一样,没有半点陌生和陌生。
于可远:“胡部堂就这么趴在外面,不会感冒吧?”
“胡部堂脾气很硬,他要干什么,谁也阻止不了。”戚继光叹了口气,道:“我和老俞好说歹说,让他先把身体养好,然后回山东。等他醒来,胡部堂要见你,你去说服他。”
看着他忧心忡忡的样子,于可远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戚继光对胡宗宪的关心,不只是属下对上级的关心,经历了多年的沙场厮杀,他和他之间,或许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我记住了。”
那边俞大猷明显听到了院子里面的声音,于是对邓氏说:"姑姑,你替我照顾着点,用大火慢慢熬。"
“好好好。”邓氏赶紧道:“是!”
俞大猷脱下了围裙,蹑手蹑脚地从后厨走了进来,目光在于可远身上转了一圈,摸了摸自己的嘴,若有所思道:“我就不明白了,你只有十四个对吗?他的脑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字?我儿子这么大了,让他读书,简直就是在伤害他。否则的话,我也没必要让他上前线了。”
戚继光笑骂:“就你这人,别看咨皋不喜欢看书,但他的学问却是一点也没有少,要是他真的变成了一个贪玩的人,岂不是更让人沮丧!”
俞大猷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道:“是啊,我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只会说废话的读书人。你和我的儿子都很好。"
于可远很是客气:“俞先生谬赞了。”
俞大猷一巴掌扇在于可远的肩上,“别这么见外。我们都是你们的人了,你们还这么客气,上了战场就已经很辛苦了,等下了战斗,可不要再玩那些花样了,太恶心了!”
于可远一脸的无奈,也不敢再叫“草民”了,而是说道:“好吧,我就不跟你计较了。”
俞大猷明显是个话痨,他走到于可远跟前,低语了一句:“关于倭寇的案子,你有没有担心?”
“嗯。”于可远点了点头,沉吟道:“现在看来,这件事不会有太大的进展。从长期来看,左先生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赵先生和俞先生也不着急,但谭先生,如果他的耐心被消耗殆尽,这件事上报给朝堂,上报给内阁和皇帝,应该就会有个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