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内,听了秦王的话,秦国众臣或多或少都有一丝惊愕和意外。
出动十万精兵,只为捉拿一人……
而且,这个人还不是国君,甚至都不是某个国家的重臣、名将……
历史上,还没有谁曾经有过这样的待遇吧?
本来,出动十万精兵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次行动十拿九稳。
结果最后竟然……还是失败了吗?
秦王见众人不解,便摆了摆手:
“急报在这儿,那么自己看吧。”
这,是王翦在这几天送回的第五份急报。
第一份,是大军顺利出境。
第二份,是大军顺利潜入韩国境内。
第三份,是大军顺利潜行到新郑城外。
第四份,是大军顺利将新郑包围,四个城门全部水泄不通,计划即将成功。
前面四份,全部都离不开“顺利”二字。
看样子,一切都顺利地按照秦军既定的作战计划进行着,没有出现任何一丝差错。
按理来说,第五份就该是捷报了。
秦王为此甚至彻夜难眠,而今早起来更是望眼欲穿,就盼着捷报能够早点送到。
没办法,姜炎给秦王带来的威胁感实在是太大了,甚至大过任何一个国家!
然而,秦王注定要失望了。
因为第五份急报上,只有两句话:
“任务失败,姜炎大概率还在新郑城中。大军伤亡不大,具体情况回去再报。”
任务失败了,但并不知道是怎么失败的。
王翦也没有说,显然是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所以要等他亲自回来汇报。
秦王和秦国众臣也没有办法,只能干瞪着眼等他回来,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一直等到晌午,王翦才终于班师回朝。
进军的时候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秦军只能潜行,一路磕磕绊绊,花了将近两天才到。
回来的时候就简单多了,直接从大路走,沿途碰上的韩国城池也不敢对他们做些什么,只是纷纷紧闭城门、固守一方。
所以秦军只花了一天,便回到了咸阳。
王翦不敢耽搁,安顿好军队之后,便立刻进宫向秦王汇报战况。
随着他的讲述,秦王和秦国众臣的神色也越来越震惊、越来越精彩。
“什么?你们连姜炎的影子都没见着?”
“什么?韩王坚称姜炎不在,甚至愿意放你们进去搜城?”
“什么?五国联军埋伏于新郑城中?”
“什么?赵军在城外接应?他们想要把你们合围、包抄,一网打尽?”
“什么?赵王竟然亲自去了?”
“什么?你们杀了赵王?!”
秦王从头听到尾,期间的评价翻来覆去都是那两个字:“什么?”
其效果应该和后世的“卧槽”差不多吧。
不过随着语音语调的不同,这个词的意思也会不断变化。
比如秦王,前几次还是愤怒、生气,后面几次就变成了惊讶、惊喜了。
没捉到姜炎,但却误打误撞杀了赵王。
而且,大军还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这个结果其实还算不错嘛!
秦王喜滋滋地问道:
“杀了赵王可是大功一件,你在急报里面怎么不说?害得我们着急了一天……”
王翦有些无奈地回答:
“您不是说过,急报里不要写和任务无关的事情嘛……”
秦王一怔,他好像还真说过这话。
“不管啦!总之能兵不血刃地杀了赵王,绝对是一件大喜事啊!”
“今晚,给王将军办一个庆功宴,咱们要好好庆祝一下……”
秦王正喜笑颜开地安排着,却似乎又突然想起了什么,一张脸渐渐凝重了起来。
“六国竟然又一次联合起来了……”
“咱们还是先讨论讨论接下来怎么做吧!”
接着,秦王便拉着大臣们讨论了起来。
从中午讨论到下午,从下午讨论到晚上……
好在,总算是有了些结果。
第一,诛杀姜炎依然是重中之重。
这家伙竟然已经偷偷摸摸地成功组建了六国联军,着实让秦王吃惊不已。
同时,他给秦王带来的危机感也更大了。
诛杀姜炎,已经成了秦国现在的第一要务!
只是一时半会儿,众人还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收拾他。
因为对付他一个人,需要一支军队。
但他一个人的灵活性,又注定比一支军队要强得多,哪有那么容易被困住?
所以,秦王只能向各地散出去探子,尽量掌握姜炎的实时位置和动向。
一旦逮到他落单的机会,就果断出手!
第二,就是如何对付六国联军了。
秦王当然不会自负到认为自己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六国联军,但他同样也不觉得六国之间的合作能够持久。
他们一向都是面和心不和,只不过是为了抵抗强秦才勉强凑到一块去而已。
不过这次因为有姜炎这个强者统筹的缘故,可能持久性会比以往更强一些。
所以,秦王也不能坐以待毙!
他打算继续贯彻落实“远交近攻”的策略,主动去和某些国家结交、求和,争取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六国之间的合作分崩离析。
六国里面,赵国和韩国是不用考虑了。
一个刚杀了人家国君,一个刚杀到人家的都城过,都不可能和解。
其他四国,齐、楚、燕、魏,秦王都打算派使者过去试试。
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尽力而为。
至于第三,当然就是尽量培养、提升自己的兵力了。
不管是什么时候,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才是硬道理!
此刻,身在邯郸城的姜炎如果能够知晓秦王的计划,必定会大吃一惊。
因为,双方的计划几乎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