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昊犹豫了一下,神情和语气都变得十分严肃道:
“臣可否问陛下心目中的储君人选?”
“朕认为泰儿和恪儿比较适合做储君,朕在泰儿和恪儿之间一时无法抉择。”
“在这魏王、吴王之间,陛下更倾向于哪位?”
“这个嘛……”李二略微犹豫道,“朕倾向于泰儿。”
“陛下是认为魏王愿杀子传弟,故日后魏王继承皇位后,可以保存兄弟?”
“没错!”
“陛下,请恕臣直言。”
“有话直说无妨!”
李二说着,目光中带着期待。
“臣认为,魏王、吴王不适合做储君。特别是魏王,绝对不能选为储君,否则大唐皇室危矣。”韦昊不卑不亢道。
“为何?”李二眉头一皱,追问。
“陛下方才说了,魏王愿杀子传弟。
可陛下是否考虑过,魏王此是真话?
在臣看来,魏王这是为了迎合陛下而说的话。”
“泰儿向朕保证过。”
“陛下,魏王说杀子传弟这话实在太不符合常理了。
一个人,若是连自己儿子都敢杀,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请陛下三思。
兄弟再亲,也没有自己儿子亲。
魏王连自己儿子都能杀,何况兄弟?
若魏王日后继承皇位,其兄弟还能幸免?”
李二听到这,不由得又皱了皱眉头。
仔细想想,韦昊说得不无道理。
兄弟再亲,也亲不过自己的亲生骨肉。
若泰儿连自己的儿子也能杀,还有什么仁德可言?
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
泰儿这是比老虎还毒啊。
李二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君王,此刻也不由得感到一阵后怕。
若让泰儿继承皇位,恐怕真会如韦昊所说的,大唐皇室危矣。
李二沉默片刻,冷静下来,若有所思道:
“你说得对,不管如何,儿子也比弟弟亲,看来是朕糊涂了。”
李二沉思一下,接着道:
“恪儿呢?为何你认为恪儿也不适合做储君?”
“回禀陛下,臣认为吴王不能成为储君的原因有三。”
韦昊不紧不慢道。
“快说!”李二催促着。
“其一,吴王虽优秀,却过于狠辣独断。
假如吴王真当上了储君,在陛下百年之后,恐怕他的兄弟不会有好的下场。”
“其二,吴王亲母杨妃乃前朝公主,其妻又是杨妃侄女,背后更有不少前朝旧臣支持。
若立吴王为储君,前朝旧臣以及仍然对前朝抱着幻想的人,必定会生出祸端来。
更何况,当今大唐的大部分臣民,也不会接受吴王为储君。”
“其三,吴王不属于嫡出,若立其为储君,势必引起不少大臣反对。
至少赵国公等大臣会极力反对。”
听完韦昊的分析,李二又陷入沉思之中。
韦昊提到的李恪不能成为储君的两点原因,李二也有想过。
他之所以偏向于李泰,就是考虑到李恪的身世问题。
韦昊的分析,正说中了李二的担心。
看到李二沉思不语,韦昊继续道:
“如今大唐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
陛下更应该找一位容易接受臣民谏言,能够守成的人来作为储君。”
既然说开了,他就趁这个机会,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告诉李二。
“你指的守成之人是治儿?”李二瞥了一眼韦昊道。
“正是晋王!”韦昊道。
“为何你会认为治儿适合?难道是因为你跟治儿关系较好,故支持他为储君?”
“回禀陛下,臣之所以支持晋王,并不是因为臣与晋王关系好,而是臣认为晋王适合。”
“哦?说说你的理由?”
“吴王仁慈厚道,若日后继承皇位,必定会善待兄弟,这是其一;
吴王善于纳谏,若日后继承皇位,必定广开言路,这是其二;
吴王由陛下亲自养大,陛下对吴王甚为了解,这是其三;
吴王没有犯过什么过错,一直以来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这是其四;
吴王属于嫡出,若选其为储君,定会有很多大臣支持,这是其五!”
李二听罢,盯着韦昊,目光中掠过一抹意外之意。
他没想到的是,韦昊居然对李治了解甚多,而且韦昊提出的理由,都有一定道理。
这么看来,韦昊选择支持李治,并不是单单出于他跟李治的关系较好,而是真的认为适合立李治为储君。
李二沉默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道:
“你所说的都有道理,可是有一点,在朕看来是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治儿天生懦弱,若其继位,恐怕难以镇得住王公大臣。”
“这一点陛下无须担忧。”
韦昊颇有信心道。
“陛下若立晋王为储君,便可带着晋王处理各种朝政,晋王的能力自然得到锻炼。
同时,据臣观察所得,朝中有不少大臣对晋王颇为敬重,也支持晋王。
若立晋王为储君后,陛下可以命令有能力的大臣多加辅导晋王,让晋王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嗯。”
李二微微点头。
他又沉默了一下,接着道:
“韦昊,你方才对朕所说的话,使得朕豁然开朗。
朕大概知道该如何选择。”
“陛下,臣可否再说几句?”
韦昊微微一笑,然后拱手道。
“但说无妨!”
李二看着韦昊,目光中带着疑问,又带着几分期待。
“依臣所见,陛下应早日立好储君,好断了某些人的念想,也断了某些人的异心。”韦昊不紧不慢道。
李二嗯了声道:“朕亦有同感!”
韦昊出去后,李二思考再三,做了个决定。
他决定明日召集大臣,告知他们,准备立李治为储君,先试探一下大臣的态度。
若到时大部分大臣支持,则立李治为储君。
若到时大部分大臣反对,则再考虑另立其他王子为储君。
同时,他也要通过此事,想看清楚朝中各位大臣分成了几派。
这对于他的管治,也会起到作用。
立储,不是他动动嘴巴就可以决定的事。
这当中牵涉了太多的利益,太多的派系争斗,太多的世家豪族的角力。
至于李泰,确实是令李二感到失望,并且痛心。
为了能够获取李二的信任,居然做出杀子传弟这样的胡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