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昊的目光从李思摩的脸上移开,转眼瞅着旁边的旅帅。
“你姓甚名谁?”
“我……我姓王名方翼!乃翊卫旅帅!”
“这么说来,你的军职比属下高。”
“韦兄弟见笑了,韦兄弟武力之强,他日定会超过方翼。”
“王旅帅,尚能战否?”
“能!”
“好,随末将护送可汗回雁门关!”
“诺!”
韦昊的话,仿佛有一股令人难以抗拒,不得不服从的威严。
两人都是旅帅,但韦昊还没有得到朝廷真正任命。
理论上是平等,但实际上王方翼军阶比韦昊的高。
王方翼的军阶虽比韦昊高,可他不由自主的臣服韦昊。
“嗒嗒嗒……”
又一阵马蹄声传来。
一队骑着杂色战马,身穿杂色战甲的骑兵赶来。
他们正是韦昊带来的士兵。
这队士兵看起来就像是杂牌军。
此时的人数不减反增。
约莫望上去,不少于两百人。
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不少老百姓。
入城后,韦昊等人一路上从小股敌军手中救了不少人。
他们当中有东大厥溃散的士兵,有大唐溃散的士兵,有漠南的普通老百姓……
这些人都自愿的加入到韦昊的队伍中来。
韦昊从个别士兵和老百姓口中得知李思摩往这个方向赶,便命令雷武、郭火、东方泽等人护送老百姓。
他一人单刀匹马先赶来。
还好,刚好赶上。
再慢片刻,恐怕李思摩惨死敌人刀下。
【叮!】
【恭喜宿主,入城后击杀数百敌人,获得战功值36000点!】
【魅力值增加2点!】
【获得额外奖励金丝软猬甲一件!】
韦昊没空管系统的提示,由他开路,带领众人往南门赶去。
一路上,他们不断接收定襄城的残兵败将、溃散的将士和老百姓们。
同时,他派人去通知城中将士和老百姓,马上离开定襄城,尽快追上他们,往雁门关方向走。
……
子时已过。
长安。
早已宵禁的城内各街道一片安静。
“鸿翎急报,速开城门!”
突然,急速的叫喊声打破宁静。
城门打开,一匹快马蹿入长安城。
“鸿翎急报,所有人等,速速回避!”
快马之上,一名鸿翎急使吆喝着。
甘露殿。
日理万机的大唐皇帝李二还没有睡,正在批阅奏章。
“启禀陛下!”
门外传来内侍的声音。
“有八百里加急的鸿翎急报要呈上!”
“鸿翎急报?”
李二不禁眉头一皱,放下手中奏章。
“速呈上来!”
“诺!”
有个内侍双手捧着一个竹简形状的物体,恭恭敬敬地走了进来,躬身呈给李二。
他呈上的正是鸿翎急报。
李二拔开筒塞,从里面抽出一张卷起来的绢黄纸。
他打开绢黄纸,看了一下,脸色大变。
“思摩危矣……”
李二倏地站起来,脸皮抽动几下。
“速传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魏征,萧瑀,尉迟敬德,程咬金进殿!”
“诺!”
一刻过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魏征,萧瑀,尉迟敬德,程咬金依次进入甘露殿。
这七人满腹疑惑,不知道陛下为何深夜传召。
但他们都猜到,肯定是发生了大事。
“雁门关鸿翎急报,薛延汗国侵扰漠南,偷袭定襄城,恐怕此刻定襄城已岌岌可危。”
李二直奔主题,没有说过多废话。
“李思摩也身处危险之中,随时会被俘或遭到砍杀。”
“陛下,怀化郡王为何会犯如此错误?居然让薛延大军钻了空子!”
首先接话的是萧瑀。
他开口就埋怨李思摩,却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宋国公所言极是,怀化郡王明知薛延汗国对漠南虎视眈眈,却没有提前防备。”
魏征拖着巍颤颤的身子,出列附和道。
“怀化郡王曾是漠南旧臣,不应犯如此错误才是啊。实在是愧对朝廷,愧对陛下对其信任。”
他和萧瑀一样,也埋怨起李思摩来。
在场的人,都听得出来,萧瑀和魏征是话中有话,想趁机诬陷李思摩故意将漠南百姓置于危险之中。
“如今不是追究责任之时,当初是朕封李思摩为漠南新可汗,命令其替朕管治漠南,朕对他还是信任的。”
李二不满地瞥了一眼萧瑀和魏征,没好气道。
对于李思摩,李二还是信任的。
萧瑀和魏征对视一眼,目光中掠过一抹异样。
“陛下,应立即调派附近州府兵马去支援定襄,以防怀化郡王遭遇不测!”
长孙无忌若有所思道。
“臣附议!”
房玄龄随即附和长孙无忌。
“陛下,臣愿领兵前往,以解定襄之危!”
尉迟敬德上前一步,朗声道。
“夷南竖儿胆敢发兵犯漠南,陛下,请准许臣率军直捣夷南老巢,将其擒回长安交给陛下处置!”
程咬金嚷嚷着。
“等你二位将军赶到,黄花菜都凉了!”长孙无忌不以为然,“最好的方法是立即命漠南附近州府兵马前去支援。”
李二皱了皱眉头,目光落在一直不出声的李靖身上:“卫国公有何看法?”
李靖躬身,不紧不慢道:
“回禀陛下,臣认为此刻应该下旨命令离漠南较近的边关派出部分兵马作为先锋,驰援定襄城。
同时命令附近州府所有兵马奔赴定襄城,以解定襄城之危。
另外,命令各边关守军做好御敌准备,以防止其他汗国趁机侵扰大唐。”
李二微微点头,赞同李靖意见。
“陛下,此次薛延汗国胆敢侵犯已归属大唐的漠南,朝廷正好借此机会,发兵漠北,一举歼灭薛延汗国,以绝北地后患!”李靖继续道。
“卫国公言之有理!只是不知李思摩能否坚持到大唐援军……”
“陛下,臣相信怀化郡王不会束手就擒,肯定会率领军民抵抗!”
“但愿如此!”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长孙无忌又出声。
“讲!”
李二盯着长孙无忌,目光中带着疑问。
“陛下,薛延汗国突袭定襄城,恐怕有阴谋。”
长孙无忌显得有些谨慎。
“也许薛延汗国突袭定襄城,是声东击西,真正目标是我大唐边关。”
“嗯,无忌所言不无道理。”
李二眉头一皱。
“即使不是声东击西,也有可能是为了试探我大唐是否敢对其动手。”
“正是此意!”长孙无忌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