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了那五千人马的军心之后,袁耀也就没有在庐江多停留了。拉着这支兵马,便返回合肥了。一路上,孙策对袁耀又是一阵吹捧。对于袁耀收编这些人的办法,也是颇为赞叹,则要是孙策来,肯定没有这么容易解决这件事情。孙策大概,只会想到挑选出那些李丰的亲信,然后将他们都给杀了。可袁耀不仅将那些李丰的亲信给挑选了出来,还顺便收服了这些剩下的人马,让他们对袁耀越发的忠诚。周瑜也跟着起哄,说袁耀这一手恩威并施玩的厉害,让周瑜也跟着佩服起来。甚至是桥蕤,也不得不对袁耀越发心悦诚服。特别是,袁耀真的能够从庐江借来两万斛的粮草,这是最让桥蕤惊讶的。陆康是什么人,桥蕤最是清楚了,因为桥蕤也是庐江人。陆康按理说是不可能给袁术借粮的,这一点桥蕤最是清楚,可袁耀偏偏化不可能为可能,硬生生的从这庐江城里借来了两万斛粮草。有了这一批粮草,袁术短时间里可就不缺少粮食了。桥蕤还以为袁耀这是要带着这些粮草返回寿春呢,可是等大军一到合肥之后,却是不走了。让桥蕤一愣。呆在庐江的桥蕤,还并不清楚,袁耀和袁术之间已经闹了矛盾,现在袁耀已经被贬为合肥县令了。“公子,你们这是?”
桥蕤看着袁耀正在往合肥县城里搬运粮草,一时间还不知道袁耀这是做什么,颇为惊讶。看着桥蕤这一脸懵逼,又带几分惊讶的模样,袁耀这才想起了,桥蕤似乎还并不清楚,发生在寿春的事情。索性,这就给桥蕤解释了一句。“桥蕤将军,忘了给你说了,之前发生在寿春的事情。”
说罢,袁耀便给桥蕤解释了一下,当日在寿春时发生的事情。当袁耀给桥蕤简单的说了一番,桥蕤知道了,现在袁耀居然被袁术打发到了这合肥县城当县令之后,本来疑惑的样子,变得更为震惊了。“公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不然我停留在这合肥做什么,桥蕤将军,你是我父皇的人,我也就不勉强你留在这里了,回去寿春之后,替我向父皇问好。”
说起来,袁耀对于桥蕤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有心将桥蕤给留下,毕竟现在他手下也缺少良将谋臣。不过,袁耀仔细想了想,他手下好歹现在有了孙策,一击追随孙策的孙坚残部,这些人之中,还有不少有用的能手。可袁术的麾下,能用的人,着实是不多。这桥蕤就算是一个,如果袁耀将桥蕤都给留下来的话,只怕袁术手下也就没有多少能用的人。虽然袁术这个死鬼老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毕竟还是袁耀的父亲,他还是不忍心连桥蕤都给撬走的。所以,只能让桥蕤回去了,同时,桥蕤回去的话,还能够给袁术带去最近关于袁耀的一些消息。桥蕤对袁耀虽然有几分好感,可他和袁耀所想的一样,他始终都是袁术的兵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留在合肥的。所以听见袁耀的话之后,也点了点头。“公子,以前老桥我对你颇有偏见,觉得你只是一个酒囊饭袋,没什么本事的二世祖,可经过这一次之后,公子在我心中的印象大大改善,这一次回去,我定会在主公的面前替公子美言几句。”
“想来,主公定不会为难公子的,肯定会让公子返回主公的身边的。”
此刻的桥蕤还以为袁耀和袁术之间的矛盾是误会。其实,这都是袁耀自己一手造成的。“不不不,不用,桥将军,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想要在合肥干出一番事业,好好让父亲看看,证明一下我自己。”
袁耀急忙让桥蕤不要和袁术说让他回去的话,袁耀好不容易才从袁术的身边逃离,这就样回去了,那不是都白费了。“公子啊,你能够这样想的话,老将也就很欣慰了,哎,若非这一次匆忙,我肯定要带你去一趟老将的家中,老将的故乡也在这庐江。”
“哦,桥将军也是庐江人?”
袁耀听见桥蕤说去他的家里逛一逛,马上就意识到这桥蕤也是庐江人。桥蕤点了点头。“是啊,我是庐江皖县人,那里盛产荷花糕,下次有机会我带一些给公子尝尝,对了,我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若是公子有意的话,下回我可以介绍公子与我那双胞胎女儿认识,看看公子是否看得上我那两个女儿。”
桥蕤现在看袁耀是越看越顺眼。这不仅仅是因为袁耀的父亲袁术称帝,作为袁术唯一的儿子,将是太子,日后成就非同一般。更因为袁耀最近在庐江所做的这些事情,让桥蕤对袁耀更为肯定,料到袁耀后的成就不可限量,早些和袁耀攀上关系,也能够早些拉拢和袁耀的关系。为将来袁耀继位之后可以提前布局。毕竟这个年代,婚姻本就是用作政治上的联姻手段。只不过这话放在袁耀的耳中,却是有了一丝神情古怪。他看了看桥蕤,乔瑞的年纪不算大,看起来摸约也就30多岁的样子。年纪虽然不大,不过桥蕤身为武将,长得五大三粗,容貌并不算出众,甚至可以说还有几分丑陋。就这样的底子,他的女儿能好看到哪里去呢?袁耀当然是看不上的。不过听见桥蕤说双胞胎女儿的时候,袁耀不经又有了几分好奇。前世的袁耀虽然交过不少女朋友,可是双胞胎姐妹花可是还没深入交流过。试问,这天下的男人之中,谁不想有一对双胞胎女朋友呢?只是看见桥蕤的样子之后,袁耀又有点迟疑了。“桥将军不用这么客气吧。”
桥蕤看见袁耀就推辞的模样,很快就意识到人要应该是嫌弃自己女儿模样。倒是马上就开口解释了一句。“公子,你怕不是担心我那女儿的容貌吧,我可以告诉你,我那双女儿大乔小乔,可是生得亭亭玉立,倾国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