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专利授权就到手了!而且是通过三洋公司获取的专利授权!当张韬兴冲冲的翻开传真件查看究竟三洋公司发来的是什么专利授权时,脸顿时垮了下来。“18650红头锂电池技术?”
与欢呼雀跃的祝林瑜等人不同,拿到这份专利授权提案的张韬心里是很失望的。倒不是说三洋的18650锂电池性能不好,就算他现在拥有这个技术专利,也没有人才、设备去投产啊!他真正想要的是三洋手里的激光头技术。虽然三洋的激光头相较飞利浦和索尼的同类产品性能较为羸弱。可那也是可堪一用的光头啊!要知道目前世界上主要的CD和LD光头,三洋就占据着三成的市场份额。虽然总销售量少得可怜,可那也聊胜于无啊!而且这份专利授权书只给与3000mAh以下电池的制造专利授权。前端设计应用专利并不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尽管拥有这项制造专利,除了能自己制造生产外,根据工艺自主研发的路子还是走不通。仍然很难规避设计方面的专利布局。在是否接受这个专利授权交易的问题上,张韬还是决定听一下祝林瑜等技术人员的建议。张韬经常与祝林瑜讨论未来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诸如便携性、人机交互、超长续航时间等关键要素,早已经深刻入祝林瑜等技术人员的脑海中。祝林瑜满面红光,语气高昂而激动的说道:“韬少,三洋提供电池制造专利授权,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快确认交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是一个完整的电池制造企业,对方肯定不会用这个技术来跟我交换。显然对方认为自己可以获得想要的期权,同时也不会创造出一个竞争对手。他们以为在授权书中写明不得转让给第三方,就可以限制我们,可他们绝对没想到韬少早就已经着眼于发展便携式设备,将来会大量使用这类电池技术。”
技术人员对于技术都有着天生的痴迷。张韬可以在技术研发和生产上听取技术人员的建议。但在决策上如果全部听取他们的建议,恐怕死的会更快。张韬手弹了几下传真件,愁眉苦脸的对祝林瑜说道:“我知道电池技术在未来会很重要。可我没准备什么都自己制造啊?如果什么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生产,先不说成本控制可能会失控。圈里也会被人恨的。虽然做生意不能讲究和光同尘,可也不能四处树敌吧。”
“韬少的意思是,想把这个技术专利转让给第三方?”
苏荣琛手中也有一份传真附件。作为公司的法务专员,涉及到专利授权的问题,他自然也赶到银河科技协助张韬处理棘手问题。“我倒是想,可这上边写明了授权银河科技有限公司使用。难不成我还能把公司卖掉给别人?”
“为什么不能卖?”
苏荣琛的反问,让张韬一愣。“我们在银河科技有限公司下单独组建一个银河能源公司,然后向国内的几家电池生产企业发出合作融资邀请。由我们提供技术,他们提供人员设备。贴上我们的牌子就可以。一样没有违反这条不得向第三方转让制造专利的条款。”
“这样也行?”
张韬一脸蒙逼状。他没有学过法律,对于条条框框的各类条文根本没有耐心去看完整。“为什么不行?”
苏荣琛一脸不以为然,“我们没有将专利转让给任何企业,让有经验的企业来制造,就相当于让别人来代工。对方只是替我们生产,并没有获得我们的专利授权。将来为我们代工的企业如果私自使用专利生产,就算被告到法院,我也能让我们洗脱任何责任。国外以这样的手法进行操作的多了。南韩的三星电子就是大量采用这个方法,将很多美国、东瀛企业授权的专利联合他们国内的多家企业合作,迅速转化为自己的产品。也没见那些授权企业说什么。”
“那就干吧!”
张韬也不是迂腐之人。既然是打擦边球,打一下又有何妨?至于真要是以后因为这个打官司,在国内他也耗得起。“老苏,合作方的选择就交给你了。来跟我们合作的可以学到新专利制造技术,所以尽量谈一个好点的条件。合同中尤其要注明专利不对外授权的免责声明。”
“我明白!”
苏荣琛马上在本子上记录下张韬的要求。接受三洋锂电池专利授权的批示很快传回到港岛。两天之内双方就达成了合作协议。陈源安同时提出对于三洋的CD机成熟的机头技术的需求后,对方也表示可以考虑。不过这个技术是否拥有对张韬而言意义不大。他并不准备在几年后就落伍的VCD领域投入太多。就算将来DVD他同样不准备投入任何资金去研发。清楚知道未来发展大势的张韬。眼光已经盯向了东瀛国另一家科技巨头,东芝公司手里的NAND存储技术的专利授权!现在NAND存储技术在东瀛刚研发出来不久,还谈不上大规模应用,甚至还没有规模化生产。然而用不了多久,随着MP3音乐播放器,U盘存储器等便携式电子产品陆续投入市场。具有触电少,读写速度快,稳定性好等多个优点的NAND存储技术价值将得到验证。张韬不想错过这个可能占领未来三十多年技术高点的技术。无论是经久不衰的U盘,还是智能手机、电脑或者智能家居产品的存储单元,固态硬盘等等,每一样都是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