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果然和桑杏昨晚上说的一样,雨已经停了。
经过一雨水的冲刷,今日清晨的空气显得尤其清新。
桑杏匆忙的吃了一碗面糊汤,然后便背着背篓准备上山去。八壹中文網
于柳还是有些不放心,“杏儿,这路上湿滑得很,要不还是别去了。”
桑杏摆摆手,“娘,你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你自己在家里小心些。”
于柳便笑,“我在家里能有啥事儿,你才应该小心,你虽然有神力,但还是要警醒着,要再遇上野猪就躲一躲,知道吗?”
桑杏点头,“知道了。”
天上的朝霞还灿烂一片,桑杏欣赏了几秒,便抬脚往山上去了。
雨后出蘑菇,不仅桑杏一个人知道,村里知道的人也知道,有好些人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便已经进山找蘑菇了。
桑杏背着背篓上山这一路,瞧见不少村民背着背篓,挎着篮子从山上下来。
“杏丫啊,这么晚了,就别上去了,菌子都采的差不多了!”
而且这菌子可长得快,一见阳,就破土,破土以后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老了。
所以,他们才趁着天没亮就上山采呢!
桑杏笑着说道:“没有也不打紧,我还没去山上看过呢,想去看看。”
那人也好心,“那你可得小心些,别往林子深了去。”
“嗯嗯,知道,谢谢婶子。”
桑杏上了山,山林外边到处都是淅沥沥的脚印,不用看都知道,这外头肯定啥也没有了。
她便一路往里走。
林子深一些,阳光能照射的地方就少一些,所以往林子里多走了一会儿,桑杏便找到了一团菌子。
菌子还带着土,尖尖的未开伞,菌杆洁白,菌盖带青,远远就能闻着一股清香味。
这是青鸡枞。
桑杏瞧着,心里头欢喜急了,这青鸡枞味道很鲜美啊!
桑杏拿了一根棍子,在鸡枞菌旁边深插进土里,然后轻轻一翘,那鸡枞菌便连着下面的根也翘了起来。
桑杏把鸡枞菌放在一旁,又翘了一块苔藓,将鸡枞菌包在了苔藓里,这才小心翼翼的放进背篓里。
鸡公山林子密,菌子的种类也很多,桑杏走了一个时辰,不仅采了各种蘑菇,还找到了一窝野鸡蛋,要出林子的时候还有一只野鸡扑棱棱的往她怀里钻。
经历过野猪和山羊撞树之后,桑杏对野鸡往怀里扑已经不稀罕了。
喜滋滋的把野鸡收进了仓库里,桑杏这才背着满满一背篓的菌子下了山。
刚下山走了没一会儿,桑杏便远远的瞧见自己家院子里好像有人,还不少。
她愣了一下,然后赶紧往家里跑。
一进院子桑杏就看见了院子里的血,旁边还有一滩水渍,水渍上有一道长长的拖痕,像是谁滑到了。
于林见她来了,便将她拉到了一旁,“杏丫,你可算回来了。”
桑杏一边把背篓放下,一边问:“林堂叔,出啥事儿了?”
于林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娘她摔倒了……”
于林的话刚说到这里,桑杏已经白着脸抬脚跑进了屋。
屋子里张氏婆媳三人都在,于柳躺在床上,眼睛紧紧闭着,嘴唇发白,桑杏瞧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害怕。
“杏丫,你回来了。”
张氏说完,冲她招了招手。
桑杏却没有走过去,她问道:“婶婆,请大夫了吗?”
大儿媳赵氏便道:“杨子已经去请了。”
桑杏又问:“去哪里请?”
赵氏便道:“去镇上请了。”
大竹村没有郎中,两边又都是山,只能去最近的双柏镇请大夫。
桑杏抿了抿唇,双柏镇到大竹村坐牛车都要半个时辰呢!一来一回的,得耽误多少时间?
周大夫!
对!找周大夫帮忙!
桑杏想着,便急道:“婶婆,婶子们,劳烦你们照顾一下我娘,我去请大夫,一会儿就回!”
说完,她便跑出了屋。
张氏在后头喊了两声,于林在外头答道:“杏丫已经出去了!”
张氏便摇头,“这孩子……”
桑杏一路疾跑来到了白府,站在白府的门前,一边大喘着气,一边对门房道:“劳烦大哥帮我请一请周大夫,就说我有急事找他!”
白府的门房知道桑杏和裴述白的渊源,也便没有为难她,特别客气的点了头:“小娘子稍等,我去问问。”
桑杏在门口等的焦急,两只腿不安分的踱来踱去,手指也扣的紧紧的。
周大夫一出来瞧见的便是桑杏这副坐立难安,万分焦急的模样。
他对桑杏这个小姑娘观感还不错,又有裴家小子的嘱咐,于是便问道:“丫头,出什么事了?”
桑杏见到周大夫,立即上前一步,“周爷爷,我娘摔倒了,她肚里还怀着小娃娃,流了好多的血,周爷爷,你救救我娘吧!”
周大夫哼了一声,“救她干啥?瞧瞧她都是怎么对你的?你病痛缠身的时候她有这么着急的为你请过大夫吗?要我说,死了就死了,没啥好救的。”
话虽然说的刻薄,但他脚下的步子却是一点都没有耽误,背着药箱比桑杏还走的快。
事实证明,桑杏的决定是正确的,等周大夫替于柳把完脉,开完药,甚至何氏的药都快煎好了,于杨才带人从镇上回来。
郎中一进院子就瞧见何氏正在院子里煎药,脸色顿时有些不太好。
桑杏上前,从怀里摸了十个铜板给了郎中。
“家里正好有个懂医术的亲戚过来串门,辛苦您跑这一趟了。”
那郎中看着桑杏手里的铜板,脸色这才好了一些。
“小娘子客气了。”
说着,便从桑杏的手里把铜板接了过去。
于杨看着,忍不住皱了皱眉,正想开口,桑杏却对他说道:“杨堂叔,还辛苦你帮忙找个车送郎中回去吧。”
桑杏递给于杨两个铜板,于杨立时摇头,“哪能要你的钱?”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郎中,然后道:“李郎中,那就回去?”
李郎中点头,跟在于杨的身后又走了。
张氏和于六叔在屋檐下看了全程,张氏忍不住说道:“杏丫倒是个机灵的丫头,会做人!”
于六叔点头,“柳娘性子软,是个没主意的,有杏丫在,倒是不用那么担心了。”
张氏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没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